放假通知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年部分节假日安排的通知》,年端午节放假安排通知如下:
放假时间:6月12日~6月14日(星期六至星期一)
返校时间:6月15日(星期二)
端午节的习俗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传统的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却不见其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人们划龙舟以纪念之。
挂艾草、菖蒲
挂艾叶菖蒲是中国民间节日习俗,在端午节以艾叶悬于堂中,以僻邪驱瘴。用菖蒲作剑,插于门榻,有驱魔怯鬼之神效。
端午食粽
粽,即粽籺,俗称粽子,主要材料是糯米、馅料,用箬叶(或柊叶等)包裹而成,形状多样,主要有尖角状、四角状等。粽子由来久远,最初是用来是祭祀祖先神灵的贡品。粽子作为中国历史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之一,传播甚远。
安全教育常抓不懈预防溺水,我们这样做!
随着假期的来临,学生溺水事故进入易发、多发期。胶州市第六实验小学对学生防溺水安全教育工作一直以来高度重视,并开展了一系列防溺水安全教育活动。
6月4日,学校召开全校教职工安全稳定与防溺水工作会议。会上马成洲副校长对预防学生溺水安全教育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让每位老师明确好自己的任务,层层把关,落实责任。张淑红校长对学校安全工作做了进一步梳理和强调,并要求全体教职工,时刻绷紧安全教育弦,保障学生健康、安全。
为提升小学生的防溺水安全意识,提高自救互救能力,遏制溺水事件的发生,筑起学生防溺水的教育防线,省消防救援总队联合省教育厅、山东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开展了“全省中小学生安全公开课-暑期将至谨防溺水”网络直播活动。全校学生利用周末时间,在线学习了预防溺水的常识和技能,增强了防溺水的自护互救能力。在端午节假期来临前,学校又开展了一系列的防溺水安全教育活动,让防溺水警钟时刻长鸣于孩子们的内心。
防溺水安全教育主题班会防溺水承诺签名活动
防溺水宣誓活动
通过防溺水系列教育活动开展,学生安全意识更强了,家长配合积极,更加营造了浓厚的防溺水安全教育氛围,使全体学生充分意识到防溺水安全的重要性,筑牢了防溺水的安全防线。今后我校将继续完善防溺水工作,多措并举,扎实做好并开展学生防溺水宣传教育工作,强化家校共建,严防联控,为学生安全健康的成长撑起一片蓝天。
假期安全温馨小提示一、疫情防控常态化
目前,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大家对待疫情防控仍不能放松警惕。为了您和家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假期中请配合做好以下防控工作:端午假期,如非必要,请勿前往中、高风险地区(可通过国务院客户端小程序查询)。外出要坚持做好个人防护,不聚集、不扎堆,减少感染风险。
请您教育孩子时刻保持个人防护意识,科学佩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保持一米以上社交距离;不扎堆、少聚集,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如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应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及以上级别口罩,及时到就近的发热门诊进行排查和诊疗,就医过程尽量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二、防范溺水
溺水是造成中小学生意外死亡的第一杀手。进入夏季,天气变热,溺水又进入高发季,希望广大家长务必增强安全意识和监护意识,切实承担起监护责任,加强对孩子的教育和管理,特别是加强放学后、周末、节假日期间和孩子结伴外出游玩时的管理,经常进行预防溺水等安全教育,给孩子传授相关知识和技能,不断加强孩子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孩子们的避险防灾和自救能力严防意外事故的发生。
要重点教育孩子做到“六不”:不私自下水游泳;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不在无家长或教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不熟悉水性的学生不擅自下水施救。尤其要教育孩子遇到同伴溺水时避免手拉手盲目施救,要智慧救援,立即寻求成人帮助。
三、交通安全
教育孩子放假期间少出门、不串门。确实需要出行的,要将安全放在第一位,重视交通安全,自觉遵守交通规则,不要乘坐无牌、无证、超载、超速等非法营运或存在安全隐患的车辆、船舶等交通工具,不违规驾驶电动车和摩托车。禁止未满16周岁的学生驾驶电动自行车;严禁学生无证驾驶摩托车、超标电动车、“死飞”自行车等车辆。
四、防电防火安全
教育孩子增强自身的防火和安全用电意识,掌握基本的消防安全知识,注意用电安全,不玩放烟花爆竹,不在家中和野外玩火,在人员密集场所要熟悉消防安全通道。做好防雷击、防暴雨、防洪涝等防自然灾害侵害等教育,增强学生的自我防范意识及自救能力。
五、食品卫生安全
夏季气温高,细菌易繁殖,家长要提醒孩子注意食品和饮食卫生安全,切忌暴饮暴食,不喝生水,不过度吃冷饮,防止食物中毒和夏季肠道传染病的发生。
六、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