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煎煮中药

如何正确煎煮中药

中药汤剂

中药汤剂是中医常用的一种剂型,拥有上千年的悠久历史,它具有制备简单易行、溶媒来源广、吸收快、能迅速发挥药效等优点,适应中医辨证施治,随症加减的原则。

中药汤剂的合理煎煮可以充分地发挥药物的作用。对中药煎煮,明代李时珍著有:“凡服汤药,虽品物专精,修治如法,而煎药者鲁莽造次,水火不良,火候失度,则药亦无功。”清代医家徐灵胎也强调:“煎药之法最宜深讲,药之效与不效,全在乎此。”从两位医学家的论述中可以看出,汤药煎煮的方法是否得当直接影响到药物的疗效,甚至于产生毒副作用,所以科学煎煮对于中药在疾病治疗中起关键性作用。

一、煎药前的准备

器具的选择

中药煎煮最好用砂锅或瓦罐,忌用铁锅。因为砂锅瓦罐煎煮时受热均匀,传热缓慢,保温性强,煎出的药液性质稳定,能保持原汁原味;而铁锅的化学性质不稳定,容易发生化学反应,影响药效甚至产生毒副作用,影响用药安全性。

.

先泡后煎

煎药前通常先将饮片用冷水浸泡(水量应淹没中药饮片2厘米或一节手指的高度)20—30分钟,以利于有效成分的溶出。

二、掌握火候和时间

煎煮中药时通常先用武火(即猛火)将水烧开,再改用文火(即小火)煎煮30分钟左右。解表药、清热药、芳香类药物不宜久煎,水沸腾后再煎煮15~20分钟即可;药品质地坚实者则可多煎5~10分钟;滋补药物则需要先用武火煮沸后,再改用文火慢煎约40分钟至1小时才能达到最好的药效。内服的药一般煎煮两遍,两次药液混匀后按医嘱分次服用。

三、掌握煎药特殊要求

一般情况而言,一副中药往往是由多味药物配伍而得,每味药的性能各不相同,因此,凡注明以下字眼者,应严格按要求煎煮服用,否则,不但不能使饮片发挥最佳疗效,还有可能产生毒副作用。

先煎

用水提前先煎煮15-30分钟(亦可先将其打碎),然后将其他药加入同煎。

(1)矿物和贝壳类(有效成分难煎出),如龙骨、牡蛎、石决明、珍珠母、瓦楞子、龟甲、鳖甲、水牛角;

(2)毒性较大的药物(先煎能降低毒性和毒副作用),如附子、川乌、草乌。

后下

煎好以前5~10分钟放入。

(1)某些药物由于含有挥发油,有芳香气味,药性容易挥发,久煎有效成分易丢失,煎煮时间宜短。如薄荷、木香、豆蔻、砂仁、沉香、肉桂;

(2)不宜久煎的药物,如钩藤、杏仁、大黄、番泻叶。

包煎

(1)附绒毛的中药材,为防绒毛脱落混入汤液中刺激咽喉,引起咳嗽,需包煎,如旋覆花、辛夷;

(2)含淀粉、粘液质较多的药物在煎煮过程中易粘锅糊化,需包煎,如车前子;

(3)花粉、药物细粉类药物,如蒲黄、青黛。

烊化

胶类药材与他药同煎,容易粘锅、熬焦,或粘附于其他药材上,既造成浪费,又影响其他药材有效成分的溶出,因此应单独烊化,即将胶类药物放入水中或已煎好的药液中加热融化后兑服。如阿胶、鹿角胶等。

冲服

将药粉直接放入已煎好的药汁中搅拌后服用,如三七粉。

另煎

一些贵重的药物如人参、西洋参、鹿茸等均可以另煎,煎好后将其汁液兑入煎好的汤剂中服用。

煎药时需有专人看管,以免水多溢出使药物有效成分流失,或因火大、水少以及煎煮时间过长而把药煎糊。对于工作繁忙的上班族或没有时间以及耐心自己煎药的患者,医院代煎。

参考资料

1.钟赣生.中药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30-31.

2.何建强.中药的正确熬制方法[J].大家健康,,6(07):56-57.

PROBENT扫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iwuzhongdu.com/szzz/947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