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介绍
肖贵勇
现任丰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卫生科科长、副主任医师。
中国营养学会、北京营养师协会、北京市食品卫生学会会员;北京市营养学会理事;北京市平衡膳食校园健康促进行动专家;注册营养师。
国家卫生应急队队员,、年两次入川参加抗震救灾。
年-年作为嘉宾,接受丰台区广播电视中心访谈,录制了《春节期间如何预防食物中毒及饮食提示》、《认识常见食物中毒》、《夏季如何预防常见食物中毒》等7期电视节目。
年1月-6月,被借调到国家卫生计生委食品司工作。
已发表论文17篇,其中核心期刊14篇,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7篇。
本期导读
早餐是能够帮助儿童青少年获得短期或长期健康良好状态的健康生活方式之一,是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餐。营养充足的早餐不仅可为中小学生提供维持生长发育所需的能量和各种营养素,早餐营养质量的优劣还关系到儿童的生长发育和健康,而且对在校生的学习行为也有较显著的影响。
每天吃早餐是世界卫生组织(WHO)倡导的一种促进健康的行为,早餐所提供的能量和营养素在全天能量和营养素的摄入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中小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关键时期,优质、营养丰富的早餐可以促使体格与智力等方面健康发育。同时,早餐对一些慢性疾病如糖尿病、心脏病、脑卒中、肿瘤、骨质疏松症等有一定的预防作用。有规律、营养充足的早餐不仅有利于中小学生能量和营养素的摄入,而且可以防止其成年期超重肥胖的发生。
一、北京市中小学生吃早餐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儿童营养状况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然而我国中小学生早餐行为现状却不容乐观,学生早餐食用频率低、营养质量差及膳食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普遍存在,不吃早餐行为在农村地区中小学生中更为严重。
(一)早餐频率有待进一步增加
据某调查研究发现,北京市中小学生有2.8%自报从不吃早餐,62.5%的学生能够做到每天吃早餐。随着学段的升高,每天吃早餐的人数减少,吃家里做好的早餐人数也在减少。
(二)早餐种类有待丰富
参考“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根据早餐食物种类的多少来评价。把食物分为谷类、动物性食品(肉类、蛋)、奶及奶制品、蔬菜和水果等4类。早餐包括4类食物为营养充足;包括其中3类为营养较充足;包括其中2类及以下的食物为营养不充足。有研究表明,小学生每天吃早餐的食物种类含3类及以上的比例为51.2%。早餐食用率低、食物种类单调、营养质量较差,仍有待改善。
(三)早餐的来源或就餐场所
54.1%的学生报告吃家里做的早餐,23.9%的学生在学校食堂吃早餐,有13.4%的学生在路边早餐摊吃。与城近郊区相比,远郊区县有更多的学生在学校食堂进餐。随着年龄的增加,更多的学生选择在学校食堂进餐,选择在路边早点摊和小卖部/超市购买早餐学生也逐渐增多。
早晨时间匆忙,特别是一些孩子晚上熬夜做作业,早晨没有胃口,而且,大部分学生早餐很少摄取蔬菜。中小学生不仅早餐的食用率低,对早餐重要性的认识也严重不足。
二、不吃早餐的危害
(一)不吃早餐或早餐营养不充足,不仅会影响学生的体能,还会影响消化系统的功能,不利于健康。不吃早餐或早餐质量不高会引起能量和营养素摄入不足,甚至营养素缺乏,还会影响生长发育、认知能力和学习成绩。
(二)上午感觉到饥饿将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进而影响学生成绩。有研究发现,有26.2%的中小学生在上午3~4节课后经常或每天感觉到饥饿,中学生在上午3~4节课后经常或每天感觉到饥饿的比例高于小学生。下午放学前经常和每天都感觉到饥饿的学生占24.4%,郊区学生低于城区,中学生高于小学生。
(三)有研究表明,早餐是启动大脑的“开关”,长期不吃或不科学地吃早餐对身体健康有严重的危害,如影响青少年的生长发育,精神不振,诱发肠炎等肠胃疾病、易患感冒、心血管疾病等各种不同疾病,还容易发胖,加速衰老等。同时,吃不好早餐对儿童青少年的认知能力以及能量和营养素摄入量也会产生不良影响。不吃早餐或早餐质量较差可导致中小学生贫血。
(四)不规律的早餐或者不吃早餐,可使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分数低,损害短期记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智力,不仅影响学生上午的学习效率,而且对其成长极不利。
三、吃不好早餐的原因
(一)不吃早餐最多的原因:不饿/不想吃(44.3%),其次是没时间(33.3%)以及家里没有吃早餐的习惯(7.8%)。不吃早餐原因的性别、城区和学段分布一致,54.1%的学生报告吃家里做的早餐,有4.5%的中小学生早饭总吃不饱。
(二)家庭是儿童青少年的主要生活场所,家庭因素对于学生饮食行为的形成发挥着重要作用。有的学生家长太忙,没有时间给孩子做早餐;学生可能选择街头食品作为早餐;学校离家太远,来不及吃早餐,在路上/在车上吃早餐等现象就成为常态。同时,这些因素也可能影响学生早餐的质量。
(三)在有关“不吃早餐的原因”的调查中发现,大部分学生不吃早餐的原因为“没有足够时间”和“没有胃口”,这2个原因占全部不吃早餐的学生的比例为80%左右。其中相对于1、2、3年级的小学生,4、5、6年级的小学生因为没有时间不吃早餐所占的比例有所上升,可能与其课业负担较重有关。
(四)可能因为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比较在意体形,希望通过不吃早餐降低能量的摄入而达到控制体重的目的。
四、早餐食谱的制定原则
(一)《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建议要每天吃早餐,并保证早餐的营养充足;早餐提供的能量和营养素应占全天的30%;早餐应包括谷薯类、禽畜肉蛋类、奶类或豆类及其制品和新鲜蔬菜水果等食物。
(二)中小学生早餐合理搭配方案
1、种类多样,主食不可少,要有奶制品,蛋类也需要,果蔬搭配好。一日三餐中的早餐应该是多品种摄取。优质蛋白、维生素及充足的水分都是提高免疫所不可缺少的。
2、早餐也要定时定点,否则会影响消化、吸收。
3、早餐以后吃的食物并不能代替早餐,所以不吃早餐全靠加餐不科学。
(三)吃粗粮为大脑供能
为了保证学生一上午在课堂上都能高度集中精力,早餐必须摄入足够的碳水化合物,因为碳水化合物能转化成血糖,为大脑提供能量。所以,学生的早餐一定要吃主食,比如面包、花卷、馒头等。
专家建议,最好选择升糖指数较低的粗粮,为大脑持续提供能量,比如全麦面包三明治、杂粮粥配包子加煎蛋等,都是比较好的学生早餐。
同时,学生大多处于骨骼生长期,可配一杯高钙牛奶或在三明治中加两片奶酪,加强钙的摄入。学生早餐也别忘了水果蔬菜,增加维生素和矿物质。
五、建议
营养知识水平越好的学生每天吃早餐行为、早餐营养质量以及早餐膳食结构越好,提示,中小学生自身对营养的认知会影响其早餐行为,加强营养知识学习对于改善早餐行为和早餐营养质量十分重要。营养教育对于早餐频次和吃营养早餐的行为有明显的改善效果。
(一)应有针对性地对不同年级学生进行营养教育和早餐行为干预,提高学生对每天食用早餐重要性的认识。
(二)提倡有条件的学校为学生提供早餐,方便学生进食新鲜制作、品种多样、营养丰富的早餐。应对学生及其家长有针对性地开展一系列营养知识教育,改进和提高中学生及其家长对早餐的认识,提倡早餐食物多样化,以保证学生有充足的精力和体力完成学业。
(三)学生家长应该以身作则坚持健康的饮食行为,从而促进中小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行为习惯,达到增进学生营养与健康的。家长的榜样很重要,只有家长带头吃营养健康的早餐,孩子才会养成良好的早餐习惯。家长应提高对食物营养价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