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养生小常识养阳祛病试试中医艾灸

李从悠 http://m.39.net/pf/a_4350709.html

夏天阳长阴消,是人体阳气最旺的季节,当同时也是阳气最易受伤之时,这个时候可以试试中医艾灸保护阳气,同时可以治疗一些疾病。现在璞玉为您准备了一些夏季常见问题及在家中就能简单操作的艾灸方法,帮你一起守护好你的阳气,改变你的虚寒体质,下面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夏天保护阳气中医艾灸的方法。

空调病

夏至时节,很多人会选择躲在冷气充足的室内,然而走到室外时又瞬间感受强烈的热流,冷热交替,温差极大,很容易引发感冒及周身酸痛,这种情况以肩颈部最常见。因为颈部正中属足太阳膀胱经及督脉。太阳经主“一身之表”,寒邪入体太阳最先受之。而督脉则主“一身之阳”。所以,当人受寒时,肩颈部最先出现不适,且此处不适的感觉最重。建议不要一味贪凉,空调温度最好调到28°C或28°C之上,当在室内感觉有凉意时,要站起来适当活动四肢和躯体,并适当按摩肩颈部。

艾灸温阳法取穴:大椎穴作用:温阳散寒。操作:可采取坐姿或俯卧的体位,点燃随身灸置于大椎穴进行施灸。使穴位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每穴灸15-20分钟,至皮肤出现红晕为度。

咳喘

对于慢性咳喘患者来说,如果患者有痰多清稀,面色白,舌淡苔白腻,或滑腻苔,或伴有打喷嚏、流清鼻涕,遇冷则咳嗽哮喘加重,怕冷者。也可以在夏至时做艾灸或三伏贴来进行治疗。不少患者因在此时治疗而获得明显效果,甚至痊愈。

艾灸温肺法取穴:肺俞穴作用:温肺止咳,化痰平喘。操作:可采取坐姿或俯卧的体位,点燃随身灸置于肺俞穴进行施灸。使穴位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每穴灸15-20分钟,至皮肤出现红晕为度。

暑湿证

中医所说的暑湿证,一般不会出现高热,仅有低热,常伴有头痛、身体酸懒、倦怠乏力等症状,出汗而热不退,口干却不想喝水,有些还会出现呕吐或腹泻等症状。可用藿香正气水或香薷饮(香薷10克,白扁豆、厚朴各5克)散寒祛湿来解除。

艾灸祛湿法夏季多雨多湿季节,可常灸以下穴位以温胃祛湿。取穴:足三里、阴陵泉、中脘、神阙作用:温中散寒,健脾利湿,止呕止痛。操作:可采取仰卧的体位,点燃随身灸置于足三里、阴陵泉、中脘、神阙穴进行施灸。使穴位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每穴灸15-20分钟,至皮肤出现红晕为度。

皮肤病

夏季湿气重,是微生物等活动频繁的季节,细菌、真菌、蚊虫、螨虫活动能力增加,故皮肤病成为高发疾病。杜绝皮肤病的重要点在于:保持居室整洁和自身清洁,天气晴好时,应勤晒衣物、被褥,不给致病生物营造生长环境。饮食清淡,尽量避免饮酒、吃牛羊肉等发物。对于婴幼儿,应保持其皮肤的干燥,防止湿疹等疾病的诱发。对于内有湿浊,外受风寒引起的舌苔白腻、怕冷,甚至便溏型荨麻疹、湿疹等瘙痒性皮肤病也可以采取艾灸的方法缓解和治疗(但仅限于寒湿型)。

艾灸止痒法取穴:曲池、合谷、血海、委中作用:疏风止痒,温阳利湿。操作:患者可采取平卧和俯卧的体位,点燃随身灸置于曲池、合谷、血海、委中穴进行施灸。使穴位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每穴灸15-20分钟,至皮肤出现红晕为度。

慢性腹泻

夏季腹泻的病因多为贪凉太过或饮食不洁,导致寒湿或湿热内生,从而诱发急性胃肠炎、细菌性痢疾、消化不良等发生。而素来就脾胃虚弱,经常便溏者,则更应该注意保护自己的阳气。应该吃温热的东西,拒绝吃冰箱取出的冷饮、生冷食物,夜间尽量不持续开空调或调高空调温度,并注意睡眠中裹好腹部。除此之外,您也可以从夏至起每日艾灸,以保护自己的阳气。

艾灸温阳法取穴:足三里、天枢、神阙、中脘作用:温补脾肾,散寒止泻。操作:患者可采取平卧的体位,点燃随身灸置于足三里、天枢、神阙、中脘穴进行施灸。使穴位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每穴灸15-20分钟,至皮肤出现红晕为度。

宫寒

女性每到经期就怕凉、痛经,总感觉小腹凉凉的,或者宫寒不孕,伴有性欲冷淡、月经后错、稀发,经量少,经色暗,腰部冷痛。不妨也趁夏至阳气旺盛时赶紧艾灸,温一下自己的阳气吧。夏至阳气最旺时,艾灸治疗可是比平时效果提升N倍哦~

艾灸温宫法取穴:关元、肾俞、三阴交、血海作用:温补肾阳,温宫散寒。操作:患者可采取平卧和俯卧的体位,点燃随身灸置于关元、肾俞、三阴交、血海穴进行施灸。使穴位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每穴灸15-20分钟,至皮肤出现红晕为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iwuzhongdu.com/szxj/823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