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如彬给您说说中医那些事儿之夏季中暑的

在炎炎夏日里,人们特别想出去走一走、散散心。可是,最怕的就是在出行当中出现中暑的情况。今天就给大家来讲一讲伤署和中暑,以及他们俩之间有什么区别?能不能用什么方便的方法来一剂康复。

最近全国各地天气非常热,很多人会出现中暑症状的,那么我们中医有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呢?

中暑一般分为两大块,有的人会觉得,比如说,自己也没干什么活,来室外地方溜达溜达,结果不一会儿热的要命,然后跑到一个比较凉的屋子呆了一会儿,或者是上车里打开空调,而且调到温度最低。然后回家以后突然发现自己也浑身痛,恶心,不愿意吃饭,然后有个别的人还拉肚子,尤其一些像我们比如节假日期间放假了,夏天愿意带老人出去玩,外面天气比较热,车子里打开空调和居住的房间温度特别的低的时候,年轻人都没事,但是老年人可能就中暑了。

1、这种从大热的地方突然走到寒凉的地方。或者说去有空调风扇的或者阴凉的地方,或者喝凉水凉饮料,就会导致中暑,我们叫做“伤暑寒”,因为从热地方突然走向寒冷的地方,就会造成毛孔阻塞。一般青壮年不容易发病,老年人,体弱者易发病。

这是表虚有寒的现象,这是避热贪凉造成的,也属于阴暑的范畴。

症状:发热、怕风,头痛头晕,不出汗而全身酸痛,关节也痛,恶心呕吐,不愿意吃饭,疲乏无力,困睡,腹痛,往往有腹泻的发生。这个也叫“阴暑”。是因为避热贪凉引起,也就是乘凉被风扇或者空调吹到,没有劳作得的病为“阴暑”。

治法:解表化湿,理气和中,轻的用藿香正气水或者藿香正气软胶囊。

严重的用方:藿香12克、紫苏15克、大腹皮12克、陈皮15克、桔梗15克、厚朴15克、赤苓12克、香薷15克、白芷12克、法半夏12克、苍术12克、生姜9克,如果是喝冷饮多或者人比较胖的,可以把苍术的量提高到20克,如果怕冷严重生姜可以20克。这是一付的量一付熬出两袋,分开4个小时服用即可。

天热的时候发汗过多而受暑邪,比如说在工厂内干高温作业的,或者重体力的,体质虚弱的,年老体衰的,或者是在田地里做工的农民们。他们的中暑症状一般称为“阳暑”。

2、中暑热也就是所谓的“阳署”,是天热时发汗过多而受暑邪所致。

症状:发烧而大渴,大汗、上呕下泻,腹痛,唇红舌燥,口干口苦,脉洪大。严重的会抽搐,不省人事。也叫“阳暑”。就是大热情况下劳作,出汗过多导致的。一般劳苦大众容易得这个病。

治法:大汗伤阴造成的。用清热益气,养阴生津之法

人参白虎汤:人参10克、生石膏30克、知母10克、东北大米30克、甘草5克,这是一付的量,一付熬出两碗,间隔三个小时后,可以饮第二碗。

我们在大热的情况下劳作,容易出汗过多,大汗伤阴,使其津液亏损。大汗伤阴者可以适当喝玉竹汤,炙甘草汤,大米汤,最好不要喝小米汤,小米汤助热。阳暑比阴暑要重,它发热严重,口干口苦甚至身体抽搐,昏迷。可用养阴生津的人参白虎汤。效果很好。

友情提示:如果治疗重症阴暑用藿香正气散加减。治疗阳署用人参白虎汤,属于我闫氏祖方,仅供参考。如果有需要的请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闫如彬,家传七代中医,自幼爱好医学,毕业于河北医科大学中医系,全科医师,中医执业药师,河北省针灸学会会员。善长于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一些常见病、多发病,对颈肩腰腿痛、男性功能低下,鼻炎、胃肠病、皮肤病、心脑血管、神经科疾病等疑难杂症及儿科中医推拿保健等有一套完整而独特的理论基础和特效的治疗手段。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iwuzhongdu.com/szxj/580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