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期
文章由橘杏缘学院专业审稿老师审核
(↑点击上方播放按钮收听全文↑)
民间常说:“夏天不热,冬天不冷,迟早要坐病”,如果夏季一味“贪凉”,吃冷饮、冰西瓜,吹空调等等,可能导致寒气入体,累积新疾。“胃喜温不喜凉”、“肾也是喜暖不喜寒”,冰冷食物对胃伤害大,不仅不能消暑解热,反而会损伤脾胃。夏季属火,气候炎热,是万物蓬勃生长的季节,也是人体阳气最盛的时期。根据中医“顺应天然”的养生原则,此时应该养护阳气、“添阳”。因此,人体要顺应自然,该热的时候就得热,该出汗就得出汗。适当吃点“热”,有利于保持体内寒热平衡。一味“贪凉”反而会伤其根本。1
饮食:热着吃
在夏季应吃热食,这个热不单单是指温度,还有食物的性味,为大家推荐几款常见的食物!果蔬:葡萄、南瓜
中医养生讲究“不时不食”,夏季正值葡萄、龙眼、荔枝上市的季节,适当食用这些温热性的水果可以改善肠胃功能,促进人体基础代谢。蔬菜中,南瓜性温健脾,可加强肠胃蠕动;韭菜补肾温阳,可增进食欲。提醒:食用时应注意控制食量,阳虚体质、脾胃虚寒的人可多食用;但体质湿热、阴虚内热、患有急性结膜炎的人应慎食。肉类:牛、羊肉
夏天吹空调、喝冷饮容易使体内寒气过重,食用羊肉、牛肉等热性肉类可以温阳散寒,补中益气,尤其适合夏季手脚冰凉、气血不足的人。
古语有言“伏羊一碗汤,不用开药方”,足以见羊肉在伏天的效用。食用热性肉类时要注重荤素搭配,温凉互补。如吃涮羊肉火锅时,要多吃些白菜、冬瓜、青菜,以平衡温凉寒热。
有牙痛、上火、发烧感染症状和体质偏热的人,应忌食热性肉类。
热食:热汤、热粥
夏季高温闷热,许多人都会出现食欲不振、体乏无力等“苦夏”的症状。
古语有“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的说法,这时吃一碗热气腾腾的面食,出一身汗,能够带走体内的大量热气,解暑降温,开胃理气。
可多以热汤面、热粥等热食作为主食,缓解吃过多冷食给身体带来的不适。
热饮:热水、姜茶
夏季喝凉茶、冷饮固然可以给体内降温,但非常容易损伤脾胃,特别是一些本身就脾胃虚弱、容易胀气的人,喝了冷饮之后会更加难受。夏天多喝热水、热茶,不仅可以解渴,还可以排汗散热,不过喝茶最好在饭后,对于体质差的人,空腹饮茶容易腹泻。
“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处方”,夏天就应该用姜等食物来温中散寒,把生姜、大枣一起煮水,加入适量的红糖,能温中散寒,健运脾胃。
2
行为:“热”着过除了饮食外,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保持良好的习惯,做到以下三点适当流汗
老人们常说,“伏天汗不流,病来急白头”,意思就是人应该顺应自然,夏天体验炎热的感觉,让身体多出出汗。
夏天出汗少,感冒、关节炎、失眠就会找上你,高血压等慢性病的发病率也是成倍上升,因此,夏天不要长时间待在封闭的空调房中,早晚可以适当运动,晨跑与打太极都是不错的选择,每次只要锻炼到微微出汗就可以了。
夏天不宜大量的出汗,在运动过程中,体温升高,排汗量增加,此时要注意补水,如果不及时补水很容易造成运动脱水。
天气炎热很多人有吹空调的习惯,空调温度以27度左右为宜,房间门打开互相通风,保持各房间温差平衡,营造凉爽的环境更有利于入睡。
热水泡脚、泡澡
冷水洗浴是很多青年、中年男性最喜欢的消暑方式之一,但夏季天气炎热,出汗之后,全身毛孔处于一种打开的状态。
这时如果冲冷水澡,寒气就会侵袭人体,导致风寒湿邪,容易手足发冷、小腿抽筋、双目视物不清,甚至发烧。
因此,夏天炎热的时候,也要少用冷水洗澡,另外洗完热水澡,也不能马上吹空调、风扇,特别是家里免疫力不高的小孩子更要注意。
除了热水澡以外,夏季可以多用热水泡脚、泡澡,不仅能预防脚部疾病、祛除暑湿,还能提高睡眠质量,对心血管也有一定好处。水温以40℃-45℃,温暖舒适为宜。
水温太高,不仅对心脑血管病患者不利,且容易破坏足部皮肤表面的皮脂膜,让角质层干燥甚至皲裂。
晒太阳
晒太阳在中医里被称为“天灸”,它属于中医里的“温补之法”,夏天可在早上8点前和下午5点后晒晒太阳,让阳光温煦头顶中心的百会穴,可起到通畅全身经脉、养脑补阳的作用。傍晚则可以背对阳光晒后背,最好是边晒边拍打按摩,有助调理五脏气血。注意晒太阳的时候身边带个水杯,及时补充水分。百病寒为先,即使到了夏季炎热,也要注意不要贪凉哦!
以上,就是本期「健康知识」分享,如果你觉得文章对你有帮助,欢迎点击右下角「在看」让更多人看到!也欢迎大家留言互动!
感谢你读到这里,每天早上6点,我们都会为您分享中医健康知识,不想错过的话,点击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