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祛暑必备这些中成药你喝过吗

夏天到了,顶着太阳君四处奔波

突然感到头晕恶心?

那很可能便是中暑了!!!

暑热证

暑热证是指夏日淫雨连绵,天暑下迫,地湿蒸腾,湿热蕴结,缠绵相加所产生的证候。临床表现为身热、烦渴、头重如裹、恶心、呕吐、倦息身重、脘腹痞闷、小便不利、泄泻等。因暑热证夹杂病邪之不同,故本类成药常分为祛暑除湿、祛暑辟秽、祛暑和中、祛暑解表等类别。

01

02

03

中暑了该怎么办呢?

若是遇到有人中暑,最快速有效的方法便是服用祛暑中成药。

祛暑中成药大多辛香温燥,易伤阴津,故阴虚血燥者慎用。而祛暑辟秽类中成药辛香走窜,含有毒药物,故孕妇忌用,不宜过量、久服。为保证祛除暑邪的药效,临床以散剂、丸剂、片剂、颗粒剂及胶囊剂为祛暑中成药的常用剂型。

那么祛暑中成药到底有哪些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六一散

处方

滑石粉g甘草g

功效

清暑利湿。

应用

暑湿、痱子。

1.暑湿感受暑湿之邪所致。症见发热,身倦,口渴,泄泻,小便黄少。

2.痱子暑湿之邪所致。症见周身刺痒。

用法用量

调服或包煎服。1次6~9g,1日1-2次;外用,扑撒患处。

使用注意

小便清长者慎用。孕妇慎用。服药期间忌食辛辣食物。

藿香正气水

处方

苍术g陈皮g厚朴(姜制)g白芷g获苓g大腹皮g甘草浸膏20g广霍香油1.6mL紫苏叶油0.8mL生半夏g

功效

解表化湿,理气和中。

应用

外感风寒、内伤湿滞或夏伤暑湿所致的感冒、呕吐、泄污、中暑。1.感冒外感风寒、内伤湿滞所致。症见恶寒发热,头身困重疼痛,胸腕满闷,恶心纳呆,舌质淡红,舌苍白腻,脉浮缓。胃肠型感冒见上述证候者。

2.呕吐湿阻中焦所致。症见呕吐,腕腹胀痛,伴发热恶寒,周身酸困,头身疼痛。胃肠型感冒见上述证候者。3.泄泻湿阻气机所致。症见泄泻暴作,便下清稀,肠鸣,腹痛,腕闷,纳呆,伴见恶寒发热,周身酸楚。胃肠型感冒见上述证候者。4.中暑外感暑湿、气机受阻所致。症见突然恶寒发热,头晕昏沉,胸腕满闷,恶心欲呕,甚则昏仆,舌苔白厚腻。

用法用量

口服。1次5-10ml.,1日2次,用时摇匀。

使用注意

风热感冒者慎用,孕妇慎用。服药期间饮食宜清淡。

甘露消毒丸

处方

滑石g茵陈g石葛蒲g黄岑g川贝母g藿香80g木通g射干80g豆想80g连翘80g薄荷80g

功效

芳香化湿,清热解毒。

应用

暑湿蕴结所致湿温。湿温湿温初起,邪在气分,湿热并重。症见身热肢酸,胸闷,腹胀,咽痛,尿赤或身目发黄,舌苔黄腻或厚腻。

用法用量

口服。1次6~9g,1日2次。

使用注意

寒湿内阻者慎用,孕妇禁用。服药期间忌食辛辣、生冷、油腻食物。

六合定中丸

处方

广霍香16g紫苏叶16g香蕾16g木香36g檀香36g姜厚朴48g陈皮48g积壳(炒)48g桔梗48g甘草48g茯苓48g木瓜48g炒白扁豆16g六神曲(炒)g炒山楂48g炒麦芽g炒稻芽g

功效

祛暑除湿,和中消食。

应用

寒湿饮食停滞所致泄泻、食积、胃痛。1.泄泻内伤湿滞,复感外寒所致。症见腹泻,呕吐,腹痛,胸闷,恶心,不思饮食,恶寒发热,头痛。胃肠型感冒见上述证候者。

2.食积脾胃寒湿,饮食停积所致。症见胃脘部饱胀不适,呃逆,暖腐吞酸,或有隐痛,或腹泻酸臭,不欲饮食。消化不良见上述证候者。3.胃痛脾胃寒湿,饮食不化所致。症见胃脘部疼痛,得寒则甚,食少,腹胀,便溏,或伴恶心呕吐。急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见上述证候者。

用法用量

口服。1次3~6g,1日2~3次。

使用注意

湿热泄泻、实热积滞胃痛者慎用。服药期间忌食辛辣油腻食物;肠炎脱水严重患者应配合适当补液。

消暑益气丸

处方

人参36g黄茂(蜜炙)g炒白术g苍术(米泄炙)g麦冬72g泽泻60g醋五味子36g当归48g黄柏60g葛根g醋青皮72g陈皮72g六神曲(綦炒)84g升麻60g甘草g

功效

祛暑利湿,补气生津。

应用

中暑感受暑湿,暑热伤气所致。症见头晕,身热,微恶风,汗出不畅,头昏重胀痛,四肢倦怠,自汗,心烦,咽干,口渴口中腻,胸闷,小便短赤,舌苔薄白微黄,脉虚数。

用法用量

姜汤或温开水送服。1次1丸,1日2次。

使用注意

孕妇慎用。服药期间忌食辛辣,油腻之品。

所以夏天一定要做好防暑措施,如果中暑了,也要尽快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祛暑的药物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iwuzhongdu.com/szyf/732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