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龄智库夏天老人如何预防中暑

陕西白癜风QQ交流群 http://m.39.net/news/a_5748846.html

为什么老年人在室内也会中暑?

老年人对气温上升的反应变得较为迟钝,老年人呆在家里不愿意开空调,也不爱喝水,就容易中暑。活动水平低并伴有一些基础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肾脏疾病等的老年人爱中暑,且以重度中暑中的热衰竭、非劳力性热射病最为常见。

中暑有哪些症状?

如果出现乏力、出汗、头晕、耳鸣、恶心、胸闷、体温略高等症状,或体温升高到38.5℃,面部出现皮肤灼热、面色苍白、脉率增快、血压下降等表现,就是已经轻度中暑了。体温超过40℃,或/并出现热痉挛、腹痛、高热晕厥、昏迷、虚脱或休克表现,就是重度中暑了。重度中暑分为三种:热痉挛、热衰竭、热射病,其中最严重的就是热射病。热射病表现为体温升高、无汗、面色潮红、惊厥、昏迷、严重者可能出现休克、脑水肿、甚至死亡。

正确防暑降温

一、做好通风对于老人、孩子、慢性病患者等中暑高危人群,即使在家不出门,也应开空调、电风扇或开窗。但老年人不宜长期用电风扇和空调,更要避免直吹。

二、防止曝晒高温时段尽量不要外出,需要外出时应戴宽边帽,用遮阳伞、戴太阳镜,对身体不能遮盖暴露的部位要涂些防晒护肤品。

三、勤换勤洗衣衫、内裤、裙子等夏装均应做到每日一换,衣服的颜色要浅,通风散汗性能好,比如棉制的老头衫或裙服短裤,又可使老年人全身感到凉爽舒心。

四、避免劳累劳动或运动量不宜过大,特别要避免在上午10时后和下午4时前气温高时在烈日下活动。

五、不吃冷食由于夏季气温高,体内热量不易散发,胃肠内的温度也较高,如果骤然受冷刺激可导致胃肠痉挛,引起腹痛。

六、保持午睡适当的午睡可使身体各系统得到较好的休息。

七、避免激动做到“心静自然凉”。

八、不洗冷水澡冷水澡导致躯体温度骤降,使筋骨受凉引起关节疼痛、肢体麻木。

九、科学饮食为了增强食欲,老人们可适当食用些姜、醋、大蒜等醒脾健胃之品,最好少食辛辣荤腻之品,常喝清凉生津饮料,有益解暑降温。此外,膳食应现做现吃,若有剩饭菜要再次烧煮后方可食用,多吃热食,少吃冷食。在烹调菜肴及制作凉拌菜时应放点醋。瓜果食前要认真清洗。

十、少量多次饮水少量、多次饮水,有条件的可以喝口服补液盐、淡盐水或运动饮料好。

十一、喝温热茶喝温热茶却可刺激毛细血管普遍舒张,体温反而会降低,同时还有暖胃解渴的功效。

十二、吃热食一是食物在夏季最好经过加热,可起到消毒灭菌的作用,保护身体不受细菌侵袭;二是可吃些热性食材,如羊肉可温补气血,开胃祛寒,脾胃虚寒或夏天长期待在空调房的老人,适宜吃些羊肉或羊汤;炒菜时也可适当用些大葱、蒜、生姜等调味,可以增加身体排汗,防暑降温。

十三、多食用解暑降温的食材:

1、绿豆绿豆具有补气益气、排毒解毒的功效。还能止渴、清热、明目。

2、芹菜芹菜的膳食纤维含量非常的丰富,能够帮助促进肠胃的蠕动。

3、番茄番茄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番茄红素,能促进肠胃的蠕动,排出毒素和垃圾。

4、莴笋具有很好的抗氧化功能,还能清热利尿、帮助防暑降温。

5、生菜生菜的热量非常低,它具有很好的清热消炎的功效。

6、黄瓜它具有很好的减肥瘦身、美容养颜的功效。

7、苦瓜有助于防暑降温,排毒降火。

中暑急救五字诀

一、移。迅速将病人移至阴凉、通风的地方,同时垫高头部,解开衣裤,以利呼吸和散热。二、敷。可用冷水毛巾敷头部,或冰袋、冰块置于病人头部、腋窝、大腿根部等处。

三、促。将病人置于4度水中,并按摩四肢皮肤,使皮肤血管扩张,加速血液循环,促进散热。待肛门温度降至38℃,可停止降温。

四、浸。将患者躯体呈45度浸在18℃左右水中,以浸没乳头为度。老年人、体弱者和心血管病患者,水温过低不能耐受。四个人同时用毛巾擦浸在水中的患者身体四周,把皮肤擦红,一般擦15—30分钟左右,即可把体温降至37℃—38℃,大脑未受严重损害者多能迅速清醒。

(北极狐养老)

上海市长宁区打造智慧养老“新高地”

面对人口深度老龄化,近年来,长宁区依托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和全国智慧健康养老应用试点示范基地等优势,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将“智能”元素与机构、社区、家庭的养老服务深度融合,打造长宁智慧养老“新高地”,让幸福养老触手可及。

1

坚持人本导向,开展智慧养老需求调研。为找准养老服务数字化转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长宁区民政局开展社区老年人智能技术应用现状及需求调研,发放问卷近份。

根据调研结果,受访老年人最常用获取数字化服务的渠道是依次为智能手机(73.2%)、电视(68.9%)、报刊杂志(37.3%)、广播(26.4%)和电脑(16.6%)。54.7%的受访老人每天使用手机达30分钟及以上;25%左右的老年人认为使用智能手机还有困难。

老年人对于智能手机培训前五项需求依次为:手机预约挂号看病(64.7%)、手机打车出行(50.7%)、随申码等网上政务(42.7%)、网上购物(40.4%)和社交聊天(37.8%)。

2

加强试点牵引,推动技术创新和数据赋能。作为上海市首批“为老服务一键通”试点区,长宁区在部分街道率先探索“一键通”服务试点,依托区智慧养老大数据平台,聚焦老年人需求突出的高频服务事项,对“一键预约挂号”“一键紧急援助”“一键叫车出行”“一键咨询服务”进行流程再造。

通过前期试点培训和用户筛查,确定首批名“一键通”试点用户并发放终端设备。在全市率先实现认知障碍友好社区全域覆盖。区域内所有养老机构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区域内医疗机构签约,实现医养结合全覆盖。积极扩大“互联网+医疗服务”“互联网+护理”等应用,实现数字人民币在区内养老机构、社区长者食堂等应用场景落地。

3

筑牢数字底盘,丰富养老服务场景应用。构建智慧便捷的“15分钟社区养老服务圈”。推动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民心工程”等实事建设,在全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等多个养老服务场所开放智慧养老场景应用,在有条件的家门口养老服务点灵活嵌入为老助餐、康复辅具租赁、适老化改造申请等便捷服务。

鼓励街镇因地制宜拓展场景应用,打造全市首个“社区无人长者食堂”,实现首批智慧一键叫车点位在部分社区落地;设立“老年人一键延伸办”服务点,设置“智能双屏一体机”,开展上门代办服务等方式,主动把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

“新华路街道‘五个一’智慧养老数字化应用方案”“‘基于AI+物联网+大数据分析’的智慧空间管理及老年人数据资产管理系统”和“智慧化长者运动健康之家”三个案例获评年上海市智慧养老应用场景优秀案例。

4

鼓励多元协同,健全养老数字化转型支撑。长宁区在全市率先建立覆盖区、街镇、居民区的“社区养老顾问”网络,依托区智慧养老大数据平台,由个养老顾问点和名养老顾问员队伍为社区老年人提供多元化养老服务资源链接和政策咨询。

广泛开展“百万人次长者智能技术应用能力提升行动”,依托公益基地、“老伙伴”计划、养老服务“时间银行”等载体开展各类教学培训多人次,帮助老年人逾越“数字鸿沟”,享受“数字红利”。(长宁区民政局)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iwuzhongdu.com/szjx/861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