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夏季食物中毒的预防

夏季气温升高,各种细菌病毒繁殖快,食物极易被污染腐败变质,容易发生食物中毒。食物中毒属于食源性疾病,因此在家庭中,如何处理食物、选择食物,对于预防食物中毒起到关键作用。

食物中毒的特点

1.食物中毒发病与食物有密切关系:中毒病人在相近时间内都食用过同样的中毒食品,不食用者不发病。

2.发病潜伏期短,病势急剧,常呈暴发性:短时间内突然很多人发病。

3.中毒病人有类似临床表现:同一起食物中毒的所有病人都有类似的临床症状。消化道表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是多数食物中毒最常出现的主要症状或前期症状。

4.病人与健康人之间无直接传染。

5.季节性---夏秋季多发

常见原因

1.交叉感染

成品和原料、半成品存放中相互接触(包括食品中汁水的接触)。

装成品和原料、半成品的工用具、盛器混用。操作人员接触原料、半成品后双手未经消毒即接触成品。

2.带菌操作

操作者手部皮肤有破损、化脓、疖子,或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便会携带大量致病菌。如果操作者患病后仍在继续接触食品,且不严格进行洗手消毒,就极易使食品受到致病菌污染,引发食物中毒。

3.食物未烧熟煮透

致病菌未被彻底杀灭,引发食物中毒

较易发生的情形:烹调前未彻底解冻;一锅烧煮量太大;烧制时间不足等。

4.食物贮存温度、时间不当

具有潜在危害的即食食品在危险温度带贮存时间超过2小时,食品中的细菌大量繁殖。

较易发生的情形:冷藏设施不足或超负荷;供应宴席时冷菜提前切配并在常温下放置;食品冷却时间过长或温度过高等。

5.餐具、容器、用具不洁

致病菌通过餐具污染到食品,也可引起食物中毒。

较易发生的情形:盛放食品成品的餐具或容器清洗消毒不彻底;消毒后的餐具收到二次污染等。

预防措施保持清洁

1.保持与食品接触的砧板、刀具、操作台等表面清洁;保持厨房地面、墙壁、天花板等食品加工环境的清洁;保持手的清洁。

2.接触直接入口食品前,在下列情况下应洗手:上厕所后;处理生食物后;咳嗽、打喷嚏、或擤鼻子后;触摸耳朵、鼻子、头发、口腔或身体其他部位后;从事任何可能会污染双手活动后等。

3.选择来源正规、优质新鲜的食品原料。熟食品的加工处理要使用净水。

4.无适当保存条件(温度低于60℃、高于10℃条件下放置2小时以上的),存放时间超过2小时的熟食品,需再次利用的应充分加热。加热前需确认食品未变质。冷冻熟制品需彻底解冻后经充分加热方可食用。加热时中心温度应高于75℃。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iwuzhongdu.com/szhx/831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