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是万物生发的时节,阳气是逐渐向上升发的。
而我们经过主收藏阳气的冬天,身体内的阳气也开始逐渐升发。
阳气升发形成热症:
心烦易怒、口腔溃疡、便秘、
身体闷热、口臭、眼干眼涩……
而这些表现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做——上火。
整理了一份上火大全指南,从对应的身体的各个部位,到不同类型的上火一一进行解答,赶紧收藏起来吧!
五脏“火气”,
对应季节各有不同
我们以前有提到过人体的五脏对应一年的四个季节(中医中是五季),每个对应的季节是养护不同脏器的好时机。
肝对应春季;心对应夏季;胃(脾)对应长夏(夏末秋初),肾对应冬季。
同样的,不同脏器的上火症状表现也是常发生于对应的季节。
1心烦火气大,肝火旺
想一下,是不是一到了春天,很多人就会莫名出现心情烦躁的情况,并且稍微遇到一丁点不顺心的事情,就喜欢动怒,动气。
而这些让我们静不下来心的“气”都是我们的肝火过旺惹的祸!
中医认为“肝为刚脏”,意思是肝具有刚强、躁急的生理特性,所以当我们的肝火过旺时,心情不免就会有些急躁易怒了。
《杂病源流犀烛》指出:“治怒为难,惟平肝可以治怒。”
想要调节我们的生气的情绪,就要从肝入手,清肝、平肝、疏肝、柔肝等等。
降肝火,菊花茶来一口
清火,我们想到的第一个词就是菊花茶了,它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会泡的一种花茶,是一种降肝实火佳品。
我们有时候用眼过度,或者是眼睛干涩的时候,也会经常说泡一点菊花茶就可以缓解。
这是因为菊花性微寒,味苦,归肺、肝经,有着清肝明目的作用。肝开窍于目,所以降肝实火对我们的眼睛是有好处的。
2口舌生疮,心火旺
很多人上火还有一个比较普遍的症状,那就是口腔溃疡。
然而口腔溃疡老是来回反复,成为了一个无法根治的老大难问题。
口舌生疮、口腔溃疡是因为心火旺导致的,反复口舌生疮多是阳不潜藏,心火不能正常交于肾水,心肾不交。
中医认为心为阳脏,五行属火,再加上夏天本就天气炎热,就会加重“心”的阳气。
阳气向上升发,心开窍于舌,表现在口腔里就是会出现大大小小的不规则的溃疡,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口腔溃疡。
降心火,莲心苦入心
说到降火,另一个我们在夏季能想到的就是莲子了。
偶尔上火的时候,可以把剥好的莲子中的莲心洗好,用来泡茶喝。
莲子性平,味甘涩,归心、肾、脾经。
莲子除了能够帮助降下亢盛的心火之外也有着补脾肾,交心肾,养心安神的功效,是夏季失眠的良方。
这里推荐莲子百合粥,百合归心、肺经,白色入肺,能够滋阴润燥之外,也和莲子一样有着清心安神的功效,两者相加,效果双倍。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是给宝宝吃的话,一定要去掉莲心,因为过于寒凉所以不适合给脾胃虚弱的宝宝食用。
3积食生热,胃火旺
夏天除了天气炎热之外,雨水也是很丰富的,湿热的天气可是身体容易出现警报的时候。
而外界一湿热,我们的脾胃也容易被湿气所困。
一方面当我们吃多了之后,消化不了的食物成为垃圾,长期停留在体内就会产生热量;
另一方面食物过多,脾胃不断工作,负荷过重,也会发热。
而这些从脾胃产生的热,向上升发,通过我们的嘴巴散发出来,就会出现口臭,口气大的情况出现,这些臭气就是那些没有消化掉的食物残渣的“味道”。
降胃火,绿豆粥来助力
炎炎夏日,没有食欲又酷暑难耐的时候,来上一碗软糯清凉的绿豆沙,感觉暑气都被缓解了不少。
绿豆之所以能够消暑,是因为绿豆本身性寒,性寒所以能够清热,消解一部分的热气和火气。
绿豆味甘、性寒,归心、肝、胃经。有增进食欲、增强脾胃运化能力的作用,所以我们吃不下饭的时候会喝绿豆粥来充饥,也能增强食欲,养脾胃。
4咳嗽干咳,肺火旺
秋天给我们的第一个印象就是:干燥!
而中医中常说的“燥邪”,就主要发生在秋季,而最容易被燥邪“攻击”的部位,就是肺了。
中医认为“肺为娇脏”,是十分脆弱和喜欢湿润的。
外界空气中的水分少,干燥的空气吸入肺部之后,肺内部的津液缺乏,也会变得干燥。
水分少从而产生内热,反过来内热向上升发,所以就会导致咽喉痛和干咳。
降肺火,雪梨来润燥
咳嗽润肺我们的首选就是梨,它也被称为秋季的第一水果。
中医认为梨味甘,性凉,归肺、胃经,白色不仅入肺,更因为梨肉咬下去就有满嘴的水分,所以可以起到滋润肺燥的作用。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这款食养方只适合温燥引起的热咳,如果是因为受寒引起的寒咳是不适用的哦。
5夜间盗汗,肾火旺
冬季的时候,明明气温比较低,但是很多人晚上睡觉的时候经常会出一身的汗,这种现象就被称为“盗汗”。《素问·阴阳别论》曰:“阳加于阴而为汗”。意思是我们身体内的阳作用于阴导致了汗液的形成。
而这其中有一种情况是相对过盛的阳气,加扰于阴液,所以就把津液赶到了身体外面,以汗液的形式通过皮肤发散了出来,所以才会盗汗。
降肾火,桑葚能吃也能喝
说到桑葚,其实还是比较陌生,和它同属一科的草莓可能我们更加熟悉。
桑葚归肝、肾经,之所以对肾有益处,是因为五脏入五色,黑色入肾。
说了这么多,不知道大家对于上火的了解是不是更加深了一点了解呢?
除了根据顺应时节合理饮食外,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调理好体质才是根本。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