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
大暑,夏天最后一个节气
大暑至,人世间上蒸下煮
这是一年中最让人心烦意乱之日
也是最快乐的日子
天气虽热,万物繁茂
大暑也是生长最快的时节
我们也要顺应天时,好好生长
坦然接受太阳的热力
01
大暑三候
一候腐草为萤丨萤火虫飞出芳草,溜进山中玩耍去了。
二候土润溽暑丨闷热的天气,就连脚下的泥土都变得温润潮湿起来。
三候大雨时行丨因为极度炎热,所以时常有大的雷雨出现,这是向立秋的过渡。
02
大暑民俗
大暑节气的民俗主要体现在吃的方面,这一时节的民间饮食习俗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吃涼性食物消暑。如广東吃仙草、台湾吃凤梨的習俗;另一种是大暑时节吃熱性食物,如福建莆田人要吃荔枝、羊肉和米糟,湘中、湘北吃童子鸡,湘東南还有在大暑吃姜的风俗,“冬吃萝卜夏吃姜,不需医生开药方”。
吃仙草|广东很多地方,在大暑时节有“吃仙草”的习俗,有这样一句民谚:“六月大暑吃仙草,活如神仙不会老”。
喝暑羊
山东南部地区有在大暑到来这一天“喝暑羊”(即喝羊肉汤)的习俗。在枣庄市,不少市民大暑这天到当地的羊肉汤馆“喝暑羊”。
送“大暑船”|这是浙江沿海地区,特别是台州渔村都有的民间传统习俗,其意义是把“五圣”送出海,送暑保平安,送“大暑船”时,伴有丰富多彩的民间文艺表演。
食凤梨|大暑期间,我国台湾有吃凤梨的习俗,民间百姓认为这个时节的凤梨最好吃。凤梨的闽南语发音和“旺来”相同也被用来作为祈求平安的象征。
03
大暑养生
大暑正值伏天,是大江南北一年中上蒸下煮、最热、最闷的天气。
古语常说“冬病夏治,养在三伏”,通俗一点就是说三伏天是养生的最佳时机,然而说到三伏天如何养生,想必很多人都会想起三伏贴、刮痧,但其实除了这些,长夏饮黄酒也是极好的养生法。
大暑时期气候炎热,很易伤津耗气。又正值阳热下降,水气上腾,故在此季节,感受湿邪者较多。因此,长夏养生重在静心、养脾祛湿。
众所周知,黄酒具有通筋活络、祛湿驱寒之效,冬季温饮可暖身,夏季凉饮可祛湿。夏日里,饮黄酒正当时,明代李时珍曾说过:“少饮则和血行气,壮神御寒……若夫暑月饮之,汗出而膈快身凉;赤目洗之,泪出而消赤散,此乃从治之方焉。”
在暑月里饮用黄酒,发发汗之后便会感到一身舒爽。而经常在呆在空调房里的人,出汗的机会可能很少,但在中医里,不汗是一种较为严重的病症,尤其是在夏季,顺应时节,出汗是必须的,中医里讲“泄”,针灸、拔罐、出汗都是一种“泄”,目的是把不属于人体的那一股气“泄”出来,人体自然就觉得舒服了。
再加上夏季人们饮食寒凉比较多,比如喝冷饮、冰镇啤酒,或者为了减肥大量吃水果、吃生拌菜,容易造成脾胃虚寒,湿气重。等到冬季,容易出现体寒,怕冷,严重者出现经络不通,四肢冰凉。像这类人群,可以每天温饮二两黄酒,以御寒祛湿。
大暑之后,中伏饮酒,下酒菜最好是羊肉、鲜莲子、凉拌黄瓜等应时小菜。或许你会心有疑问,莲子、黄瓜都是清热祛暑的,而羊肉却是大温大补之物,怎么适合在大暑吃呢?
中医常说“补在三伏”,昨日大暑又遇上中伏,夏季不能一味贪凉快,也应适当地食用一些温补的食物,但万事过犹不及,控制好一个度是极为要紧的,正如客家女孩火炙娘酒,经过了夏长、秋收、冬酿、春藏,几年的周期,再等到夏饮,几个轮回,韵味正好。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