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梅雨季节,闷热湿润的环境不光使人难受,还极适合细菌的生长,其中就包括令人闻之色变的米酵菌酸。
什么是米酵菌酸?
米酵菌酸是由椰毒假单胞菌产生的一种可以引起食物中毒的毒素。在25℃至37℃的环境增殖迅速,可以在食物表面快速生长。
米酵菌酸结构式
米酵菌酸有什么危害?
米酵菌酸中毒事件在夏秋季频发,平均病死率高达41.80%,是不折不扣的致死性毒素。近年来知名度最高的,是年夏天黑龙江一家聚餐时,食用了自制的酸汤子,导致8人因米酵菌酸中毒死亡的事件。
米酵菌酸毒发时间极快,约为30min~12h,少数为1~2天,最长为3天。其毒性可以直接损害人体的肝脏、大脑、肾脏等,而潜伏期还会作用于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和泌尿系统。
中毒表现为头晕、全身无力、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及轻微腹泻等,重度中毒则会导致休克甚至死亡,且目前没有针对它的特效解毒药。
同食者无论是否出现症状,医院检查
米酵菌酸中毒是如何引起的?
米酵菌酸大多来自于长时间浸泡后的食物或是发酵类食物,一旦外部环境不干净,比如存在过期变质的食物,或是容器没洗干净而残留食物残渣,都很容易滋生米酵菌酸。
在炎热潮湿的夏季,气温持续在25~35℃之间,加上阴雨连绵,是椰毒假单胞菌最理想的繁殖条件。导致米酵菌酸的生成时间会从12-24小时,缩短到8小时,更容易引起食物中毒。米酵菌酸毒素非常耐热,℃下处理1h仍可保持毒性,一般烹调方法不能破坏其毒性。大多数中毒事件都源于疏忽大意与侥幸心理,低估了微生物毒素能够造成的伤害。
如果出现了疑似米酵菌酸中毒的情况,应立即采取手法或药物催吐,排除胃内容物后口服活性炭,医院治疗。
久泡、储存在潮湿环境中的食物都易变质
如何避免夏季的食物中毒
在生活中,应禁止食用变质发霉的食品,尤其是发酵谷物类、真菌类等,在源头上避免误食米酵菌酸等毒素。
泡发食物时,一定要严格注意浸泡的时间,每次只短时间泡发当餐食用量的木耳、腐竹等食物。食用前应检查是否存在异味异色,以及是否产生黏液,若有该类现象,应立即丢弃不可食用。
此外,要保持良好的厨房卫生环境,不留剩饭剩菜及时洗净餐具,不留食物残渣。
米酵菌素是病死率极高的微生物性食物中毒
文章素材来源:央视新闻、爱达夫养生,侵删
声明:本文所用视频、图片、文字部分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涉及到版权问题,请及时和我们联系,核实后协商处理或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