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源性疾病(foodborneDisease)是指各种致病因子经摄食进入人体内引起的感染性或中毒性疾病(世界卫生组织定义)。食源性疾病既包括传统意义上的食物中毒,也包括经食物传播的肠道传染病、食源性寄生虫病、人畜共患传染病以及食物过敏等。也有专家认为,由食物营养不平衡所造成的某些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如心血管疾病、肿瘤、糖尿病等)、食物中某些有毒有害物质引起的以慢性损害为主的疾病(包括致癌、致突变、致畸)等也应归此范畴。而夏季正是食物中毒的高发季。
下面小编带你了解如何保持保洁,预防食物中毒。
1.勤洗手:饭前、便后、处理生肉、鱼虾或家禽等食物,咳嗽、打喷嚏、擤鼻后均应洗净双手。2.保持餐厨用具清洁:
①要保持操作台面和餐厨用具的清洁和干燥。
②用洗洁精洗涤餐具时,一定要用流动清水冲洗,以防洗洁精残留。
③餐具与盛放熟食的容器应于使用后及时清洗消毒,消毒方式有开水浸烫消毒煮沸消毒、消毒碗柜消毒等。
④消毒后的餐具应存在干燥、卫生的碗架上。
3.如何保持生熟食品分开
①购物时,将生的畜禽肉和水产品等食物与其他食品分开。
②家中用来接触生的食品和熟的食品的刀、砧板等用具应分开使用。
③盛装过生菜、生肉的容器,需经彻底清洁消毒后才能盛装熟菜、熟肉。
④分别使用不同的容器储存生品、半成品和熟品,以避免生熟交叉污染。
⑤在冰箱内存放食品时,一般遵循“上熟下生,上素下荤”的原则;并尽量放在带盖的容器中,或者用塑料袋、保鲜袋包裹。
4.什么是食物的危险程度
细菌繁殖需要在一定的温度,在10-60℃温度范围病菌生长繁殖较快,使食物变质,因而10-60℃就被称为“食物的危险温度”,其中37-42℃最危险。未食用完的饭菜应及时在冰箱冷藏,但冷藏不应超过3天。熟食在危险温度下超过2小时的,应先确认食物是否变质,若未变质应充分加热后方可食用,但重复加热最好不要超过1次。
5.如何确定食物烧熟煮透
大多数细菌和病毒不能耐受高温,可通过加热杀灭。加热食物时,其中心温度达到70℃以上并保持30秒,即可确保食用安全。
6.可用以下办法使食物达到烧熟煮透状态:
①烹饪禽肉直到汁水变清、肉内不在欧粉红色。
②烹饪蛋和海鲜直到全部达到滚烫温度。
③烧汤或炖菜,煮至沸腾,并保持煮沸至少1分钟。各种原因导致的加工操作不当,如追求食品的鲜嫩、烹调时间不够等,都会引起食物为烧熟煮透,应当避免。
7.如何存放食品
①鱼、肉、蛋、禽和大豆制品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低温存放。
②干制食品(如大米、面粉、坚果等):密封容器或包装袋内。
③食用油:避光、密封、阴凉和防水,使用完要及时盖紧瓶盖。
④蔬菜:5-7℃,适当的空气流通,储存前不需要进行清洗,用密封薄膜包装者应在薄膜上扎些小孔。
⑤蛋类:低温存放,储存前不需要进行清洗,取出后要尽快使用,不可再次冷藏。
8.这些食物不能吃:河豚、不新鲜的青皮红肉鱼、野蘑菇、发芽的马铃薯、发苦的夜开花、鲜黄花菜、鲜木耳、未烧熟煮透的四季豆、为煮沸的豆浆、生蜂蜜。
审稿/唐锦辉
供稿/丁洪英
编辑/黄靓雯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