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寒易除,一湿难去倪医生教你如何夏季祛

夏天来了

祛湿很关键!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除湿季了,

今天向大家介绍一下,

体内湿气重的危害和如何祛湿。

        体内湿气三大来源

1、因为吃了过多的油腻物,消化不了,堆积成湿;

2、虽然没多吃,但本身消化能力不足,吃一点儿就腻住了,也会成湿;

3、环境、季节因素的影响,比如四川多湿,那里的人不吃辣椒就会不舒服。比如长期下雨天,黄梅季节,很多人体内都会有湿,身体会变得很重、很懒。

这三种症状归根结底都和脾气有关系,“湿重”是标,“脾气虚”是本。

《黄帝内经》指出:“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生气血。”这就是说脾胃是人体健康的“后天之本”,是五脏气血生化的源头,各个脏腑组织以及人体活动所需的精微物质,均靠脾胃化生及运化输送。如果脾失健运(脾虚)则气血化生乏源,会出现各种各样机体虚损。表现为大便稀溏,腹满腹胀,不思饮食,嗳腐吞酸等,其病机为湿邪困脾,故要健脾祛湿。脾虚湿困时,应健脾去湿,把多余的水分排出体外(利尿)或者减少、清除引起身体免疫反应的物质,而温补脾胃是解除湿困的最好途径。潮湿往往与“寒”一起来,要注意保暖,不要受凉,也不要吃太寒凉的食物。

脾虚了,湿气会加重,湿气重又会导致脾虚,所以要祛湿,需要同时健脾。“千寒易除,一湿难去。湿性黏浊,如油入面”。湿与寒在一起叫寒湿,与热在一起叫湿热,与风在一起叫风湿,与暑在一起就是暑湿。湿邪不去,吃再多的补品、药品都如同隔靴搔痒,隔山打牛。生活中很多人患上了脂肪肝、哮喘、高血压、心脑血管等疾病,甚至恶性肿瘤,其实这些病都跟湿邪、痰湿有关。

        胖人多阳虚,痰湿重

很多胖人看似壮实,实为虚寒,特别是肚子上脂肪多、游泳圈越来越大的人,更不能忽略他们体质的寒性。如果你去摸他们的皮肤,一般都是凉凉的,就是因为他们的身体自己缺少阳气,本能地增多脂肪,以起到保温的作用。

就像过去没有冰箱的时候,夏天卖冰棍的人,都会用一条棉被包住冰棍,棉被是防止散热的。胖人身上的脂肪起的也是这个作用,所以也就有“胖人多阳虚,而瘦人多阴虚”的理论,往往是越胖越虚,越虚越胖,形成恶性循环。

胖人的正确减肥方式应该是温化痰湿,“温”是增加代谢脂肪的能力,“痰湿”就是指那些不该积存在体内的脂肪!

        

经常感觉疲乏的人湿气重

脾有消化食物、吸收营养、排出糟粕的能力,如果这种能力下降了,营养吸收不了的同时,糟粕也排不出去,留在体内就成了湿。带着这些废物,身体自然就觉得疲劳了。

被湿邪击中的典型症状是:身体总觉得疲劳,但这种疲劳不是因为哪里酸痛,如果酸痛的话,可能是你有血虚、血不养筋的问题。具体来说,身体有湿气的表现如下:

1、身体发沉、发重,头也发蒙,虽然头不疼,但是不清爽,中医叫“头重如裹”;

2、皮肤上会有湿疹,胃口也不好,吃什么都觉得没味道,嘴里发黏;

3、舌头伸出来时,你会发现舌体偏胖,颜色偏淡。症状严重的,舌头边上会有齿痕,甚至像孩子的小裙子似的,这叫“裙边舌”,这就是比较严重的脾虚湿困了。

如何祛湿呢?

一、针灸祛湿

中医博大精深,针灸疗法为非常有效的一种中医诊疗技术,它的功效有很多,通常可起到驱寒散瘀、活血通络、祛湿消肿等作用。   

 人体的每个穴位就像每味中药,好比我们每个人自身带了一个天然药库。通常情况下,针灸祛湿需要先找到具体的病症原因,这也就是在扎祛湿针前建方案卡的原因。然后再根据具体原因选取穴位来进行针灸治疗,这样可以让患者脏腑功能趋于调和,针灸祛湿应用较为广泛,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根据患者的身体情况制定整体的治疗方案和疗程。

二、艾灸

如果你艾灸过,就会发现祛湿太有效了!最直接的表现就是艾灸后皮肤表面出现水汽、水泡,那正是体内湿气快速排出的表现!

所以我们用艾灸来祛湿效果是最明智的选择,因为艾灸的开郁、补阳气的作用,可以快速运化湿气,蒸腾湿气,就像太阳蒸发水气一样简单!

如果你湿气重,想要健脾祛湿,不妨多灸以下穴位:

脾俞、中脘、水分、阴陵泉、天枢、足三里、丰隆。

三、穴位埋植(敷贴)

穴位敷贴作用机制:1.经络穴位作用:贴敷的药物直接作用于体表穴位或病灶,使局部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速,有助于药物的吸收和局部代谢产物的排泄,可改善周围组织营养,还可使药物透过皮毛腠理,由表入里,通过经络的贯通运行,联络脏腑,沟通表里,发挥较强的药效作用。

2.局部或全身药效作用:药物贴敷后在贴敷局部形成一种汗水难以蒸发扩散密闭状态,使角质层含水量从5%~15%增至50%,皮肤水化,引起角质层细胞膨胀成多孔状态而使其紧密的结构变得疏松,易于药物穿透。

3.综合作用:贴敷疗法是传统针灸疗法和药物疗法的有机结合,其实质是一种融经络、穴位、药物的局部和全身作用为一体的复合性治疗方法。首先是药物的刺激对局部气血的调整,其次是药物的经皮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由此增强了药物的作用,药物外敷于穴位上则刺激了穴位本身,激发了经气,调动了经脉功能,从而对机体进行调整。

四、罐疗

罐疗通过对皮肤产生的负压作用具有调节微循环的功能,使局部的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快,促进组织的新陈代谢,加速体内废物和毒素的排除,改善局部组织的营养状态,增强血管壁通透性,增强白细胞及网状细胞的吞噬活力,增强机体局部组织对各种致病因素的耐受性及机体的抵抗力,从而达到祛病保健的目的。

不同的罐疗手法产生不同的作用。祛湿通络我们主要选用轻手法走罐、闪罐及特定穴位定罐的手法。

五、中药祛湿茶

选取一些具有健脾祛湿的中药,经常饮用也能达到祛湿目的。

健脾祛湿茶:橘皮、白扁豆、葛根、茯苓、芡实、荷叶、薏苡仁、山药、佛手

饮用方法:将上述中药水煮15分钟,如果是颗粒剂更好,它可以直接加水冲泡即可,饭后一小时饮用。

禁忌人群

没有湿气的人、孕妇、哺乳期,

14周岁以下儿童。

女性经期时也要停用。

祛湿治疗注意事项:

1、治疗期间不吃生冷、滋腻、辛辣之物(冰水、冷饮、辛辣、甜腻食物等)。

2、祛湿针治疗结束后2小时后方可洗澡,不要受凉。

3、穴位贴敷时间每次2-3小时,首次贴敷1小时。

4、穴位贴敷可以隔天进行,根据要求轮换穴位。

5、皮肤过敏或皮肤破损者不用穴位贴敷。

6、刚开始敷贴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局部皮肤发红,瘙痒,为正常反应,瘙痒严重的停用或皮肤科就诊。

祛湿针时间

今年5.21-9.30,

祛湿方案一般6-8次。

          END

    

          长按扫码入群交流

    

普通门诊:每周四上午

专家门诊:周一上午,每周二,五,六全天

特需门诊:周一,周四下午

就诊地点:上海市长宁区娄山关路医院一楼综合治疗科

中医综合治疗科介绍

科室以“治未病”思想为核心理念,以传统医学为基础,结合现代医学,以体质辩证、健康干预为主要功能,采用一系列健康干预措施,运用多种中医治疗手段(针灸,罐疗,中药,艾灸等),从而增强体质,改善亚健康,防治疾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iwuzhongdu.com/szyf/603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