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饮食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季,万物复苏,大地呈现出一派欣欣的景象,人们除了做好来年的工作计划外,还应该做好养生计划。养生理应顺应时节,除了运动、情志等养生,更应该吃好一日三餐。春季养生要注意养护肝、脾,特殊人群更需要顺应时节,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需要。
一、
首先,养肝。中医认为,春天是阳气上升的季节,需要养阳气,尤适宜养肝阳,因此可以适当食用一些辛温升散的食物,如葱、姜、蒜、韭菜、香椿等。但不能过量食用,否则会导致肝阳太过而向上升散,出现头痛、头晕、眼睛干涩的症状。
韭菜
春天是吃韭菜的好时机。韭菜性温,促进生发,在清明前后最肥嫩。在春季食用韭菜能起到祛阴散寒的作用。南齐周颙有句名言:“春初早韭,秋末晚菘”,这“韭”自然就是韭菜了。初春时节的韭菜品质最佳,晚秋的次之,夏季的最差,有“春食则香,夏食则臭”之说。春天的韭菜营养价值比其他季节都要高。韭菜中含有多种维生素,如维生素C、B1、B2、尼克酸、胡萝卜素等。富含纤维素,经常食用可以促进肠道蠕动、预防大肠癌的发生,同时还能减少对胆固醇的吸收,起到预防和治疗动脉硬化、冠心病等疾病的作用。大家常见的做法韭菜炒鸡蛋、韭菜炒豆芽、韭菜炒鱿鱼等,其实这些都不是韭菜的最佳搭档。最营养的做法是韭菜炒瘦肉。因为韭菜里的硫化物除了抑菌之外,还可以促进肉类里B族维生素的吸收。不过,韭菜虽好,但不适宜多吃。一些老年人或者胃肠道功能弱的人,吃韭菜后在胃里的排空变慢,长期以往,贲门口变松,胃里的食物就会带着胃酸返回到食管里,出现反酸现象。所以,韭菜一天最多吃一顿,也不宜天天吃。一顿最多一盘,这一盘里韭菜的生重最好不要超过克,最多不超过克。
香椿
香椿是椿树的新芽,如果不趁着它还没长成树枝和树叶的时候摘下来吃掉,就得等一年,等到下一个春天的来临。但是每年都有新闻报道有人吃香椿出事。香椿的毒性从何而来?网传,香椿中毒的罪魁祸首是亚硝酸盐,那事实真的如此吗?香椿中有硝酸盐,也有亚硝酸盐,这是植物代谢氮元素的关键。尽管香椿中含有的亚硝酸盐含量高于一般蔬菜,但并没有达到让人中毒的水平。香椿中多酚类成分含量很高,富含蛋白质、钙、钾、维生素C、维生素B1、维生素B2。钙的含量可以媲美牛奶,钾的含量比肩牛油果,蛋白质含量居群蔬之首。多酚类物质在体外实验中显示有一定的消炎、抗菌、抗氧化、调节血脂等意义,也是很多保健食品中的重要提取物。
二、
其次,养脾。孙思邈提出:“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意思是说,春季宜少吃酸的,多吃甘味食物的。中医认为春季为肝气旺盛之时,多食酸味食品会使肝气过盛而损害脾胃,所以应少食酸味食物,多食甘味,以达到补益脾气的目的,而“甘”≠“甜”。“甘”味是指中药“五味”中的一味,但它不等于“甜”,中医所说的甘味食物,不仅指食物的口感有点甜,更重要的是要有滋润和去火的特点。可以吃山药、百合、春笋、荠菜等。此外还应该少食生冷粘腻、辛辣刺激的食物以免损伤脾胃。
春笋
春笋味甘性寒,有“利九窍、通血脉、化痰涎、消食胀”的功效。春笋含有丰富的植物蛋白以及钙、磷、铁等人体必需的营养成分,特别是纤维素含量很高,常吃有助消化、防止便秘的功能。竹笋虽然一年四季都有,但以春笋最为鲜美。一般来说,清明前后是吃春笋的最佳时期。
春笋在冬天得到旺盛的生长,蕴育体内的养分和营养素,到春天来临的时候,正是食用的好季节。春笋可以减少体内对油脂的吸收,使油脂加速代谢排出体外。故有一个称号,叫做“素食第一品”,对于害怕脂肪,希望远离油腻的人来说,是最合适不过的食物。春笋做法上可荤可素,炒、炖、煮、焖皆可,可谓是肉质鲜嫩、美味爽口,但却不宜多吃。患有胃炎、消化性溃疡等疾病的患者更应慎食春笋,因为春笋含有难溶性草酸钙和大量粗纤维,会对胃黏膜产生刺激,很容易擦伤消化道而引起消化道出血。
三、
比较适宜春天吃的水果就是甘蔗了。
《本草纲目》中称甘蔗为“脾之果”。甘蔗有清热、生津、润燥的作用,其味甘入脾,故能助脾气,适宜春暖季节食用。可以做成甘蔗粥,具体做法:把新鲜甘蔗去皮、榨汁,大米煮好粥后倒入甘蔗汁,再煮沸即可。提示:糖尿病病人不推荐。再者,春天也是儿童生长发育的一个高峰季节,要注意多吃些含钙量高的食物。另外,中老年人也要注意补钙,以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需要。另外,春困是春天的一个普遍现象,主要是由于天气变暖,人体毛孔开发、皮肤血流量增加,大脑血液供应相对减少,以致表现出精神不振和困倦。多吃些黄绿色蔬菜可以缓解此类现象。
四、
"枣"春季最佳甘味补品:春天饮食应“省酸增甘,以养脾气。”这是因为春季为肝气旺盛之时,肝气旺则会影响到脾,所以春季容易出现脾胃虚弱的症状。而多吃酸味的食物,会使肝功能偏亢,故春季饮食调养,要少吃酸味的食品,多吃点甘味的食品,以补益人体的脾胃之气。中医所说的甘味食物中,首推大枣。
现代药理研究发现大枣富含蛋白质、脂肪、糖类、胡萝卜素、B族维生素、维生素C、维生素E、维生素P以及钙、磷、铁、环磷酸腺苷等营养成分。我国民间流传的“天天吃仨枣,一辈子不见老”和“五谷加红枣,胜似灵芝草”的谚语充分说明了红枣的营养价值。中医建议大枣熟吃,将大枣放到粥、饭、汤、羹里加热到软烂之后食用,对身体有补益作用。
浙江树人大学校团委社团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