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夏天都会发生很多各种食物中毒事件,轻则呕吐、腹泻,严重的甚至可能失去生命!以下这几种夏天吃的禁忌可千万别再犯了!
黑木耳作为一种常见的食用菌,是很好的食材,具有良好的营养和保健价值。尤其是所含的木耳多糖,具有降血脂、降低胆固醇及抗血栓形成的功效,有减轻动脉粥样硬化发生风险的作用。只要掌握正确的储存、加工及烹饪方法,完全可以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
注意不要食用新鲜的木耳,这是因为鲜木耳中含有一种“卟啉”的物质,食用后经日光照射会发生植物日光性皮炎。对于我们常用的干制黑木耳应按需取用,吃多少泡多少,尽量在较短的时间内食用;在泡发的过程中至少更换2-3遍水,以清除可能含有的有害物质;另外,在食用前要注意充分加热。
相关案例:
重症监护室里,28岁的姑娘毕雪陷入昏迷,尚未脱离危险。肝衰竭、肾衰竭、心肌重度衰竭、全身黄疸、脓毒性休克……让她命悬一线的,竟是一碗泡发两天的木耳!
毕雪今年28岁,辽宁姑娘。半年前,她和老乡董晓亮结婚,一同来到福州打工。
董晓亮说,他们是7月20日晚吃的黑木耳,当时木耳已经泡了快2天了,老婆洗的,他下锅,用木耳炒鸡蛋。因为木耳是老婆洗的,他也不知道木耳是否变质。炒菜时放了辣椒和很多盐,吃起来没感到变味,只是觉得木耳更软。
但董晓亮非常肯定是黑木耳导致夫妻俩中毒。“当晚,就吃了木耳炒鸡蛋。”他说,第二天上午,毕雪胃口不好,没有吃早饭。到了中午,她开始恶心、呕吐、腹泻,然后发烧,四肢冰凉。
董晓亮也出现上吐下泻的症状,但慢慢好转。毕雪却倒下了,至今未醒。
毕雪和董晓亮的合照
到了第三天晚上,也就是7月22日晚11点,毕雪开始说胡话,神志不清。医院抢救后,毕雪保住了生命体征,但全身多脏器衰竭,未脱离生命危险。
急诊科主任、主任医师张伟说,“我们诊断是变质黑木耳中毒、多脏器功能衰竭、脓毒性休克。”
“我们通过家属描述,判断是变质黑木耳中毒。”张伟主任说,泡发过久的黑木耳会产生生物毒素,尤其是南方天气这么热,久泡的黑木耳,更容易产生生物毒素。
张伟主任说,在高温天气下,不仅是木耳,像干蘑菇、干豆角、干黄花菜、干海带等浸泡时间太久,都有可能会产生黄曲霉素等生物毒素;食用后,可产生呕吐、腹泻等中毒症状。
当然,他也特别提醒,黑木耳本身无毒,只是天太热,泡发太久,才产生了生物毒素,平时只要注意木耳发泡时间和方法,还是可以放心吃。
夏天这几种吃法很要命
1、久泡的黑木耳
泡发过久的黑木耳会产生生物毒素,尤其是天气热,久泡的黑木耳,更容易产生生物毒素,食用后,可产生呕吐、腹泻等中毒症状。
提醒大家:若发现泡过的木耳等干菜已经发粘,有味道,一定要倒掉。
2、冰箱里火腿拿出来就吃
真实案例:
据《钱江晚报》报道,一位女士因吃了从冰箱拿出来的冰棍和香肠后,出现发热、呛咳、恶心、呕吐的症状,之后呼吸困难。入院前十多分钟前陷入昏迷、意识模糊。虽然医生们尽了最大努力抢救,但入院后不到一个小时,她不幸逝世。
高温天,火腿肠等食物未及时冷藏或储存方法、温度不对,容易导致细菌污染,引起食物变质,比如很容易感染金葡萄菌。
金葡菌能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毒素,而且毒性很强,侵袭肝、脾、肾等多脏器,让脏器失去正常功能。抢救不及时或发病较重,会有性命危险。
提醒大家:火腿肠、罐头、肉松、肉脯类食物,按照说明书要求常温保存,注意放在通风处。开封时观察其是否发黑、发黏、变味等。卤味比如酱鸭、猪蹄等,夏季最好选择有包装的熟食卤味,尽量不要让销售人员改刀,避免交叉感染。新鲜鱼肉、猪肉等,直接放入冷冻室,但注意分开放置。
3、久放冰箱的汤类
真实案例:
据《当代生活报》,广西南宁有人因为吃了一碗在冰箱里放了3天的黄豆汤,结果引发高烧休克,全身多处脏器功能损害。医生介绍,这是由“肉毒杆菌引起的肠源性感染”,导致感染性休克并出现肝功能损害、肾功能损害、凝血功能损害、循环衰竭等症状。
肉类、汤类、鱼类等蛋白质含量丰富的熟食,在没有密封的情况下放进冰箱,就容易产生肉毒杆菌,放置的时间越长,细菌数量越多。
冰箱保存食物的常用冷藏温度是4℃-8℃,虽然绝大多数的细菌在这样的温度下生长速度会放慢,但有些细菌却嗜冷,如耶尔森菌、李斯特氏菌等在这种温度下反而能迅速增长繁殖,如果食用感染了这类细菌的食品,就会引起肠道疾病。
提醒大家:吃海鲜时最好不要和啤酒同食,还要注意,海鲜最好高温杀菌,一定要充分加热。要控制海鲜摄入量。
4、啤酒+海鲜
真实案例:
据《黑龙江晨报》报道,哈尔滨市的陈女士,吃了一盘小龙虾,还喝了几杯啤酒,没过几天觉得脚趾痛,慢慢地全身关节都跟着疼,一检查才知道是得了痛风。厦门、青岛等地因为饮食习惯爱吃海鲜、喝啤酒,痛风的发病率在全国属前列。
海鲜是一种含有嘌呤和苷酸两种成分的食物,而啤酒中则富含分解这两种成分的重要催化剂——维生素B1。如果吃海鲜时饮啤酒,会促使有害物质在体内的结合,增加人体血液中的尿酸含量,容易导致血尿酸水平急剧升高,诱发痛风,以致出现痛风性肾病、痛风性关节炎等。
提醒大家:吃海鲜时最好不要和啤酒同食,还要注意,海鲜最好高温杀菌,一定要充分加热。要控制海鲜摄入量。
5、没做熟的扁豆
真实案例:
据《京华时报》报道,云南玉溪曾出现人因食用扁豆中毒的事件。《广州日报》也曾报道过,广东东莞一家电子厂也曾出现近50名员工,在食堂吃过扁豆后发生呕吐腹痛等症状,严重者还在呕吐物中看到血丝,医院治疗。
扁豆中含有皂素和植物血凝素等天然毒素。这两种毒素要经过较长时间的加热才能被破坏。因此当进食烧煮不透的扁豆后,可因毒素未被破坏而引起中毒。早期症状为咽干、恶心、呕吐等,后出现腹泻、腹痛,可伴有头晕、头痛、四肢麻木,重者可出现脱水、休克、呼吸麻痹等症状。
提醒大家:在炒扁豆的时候,不要贪图脆嫩鲜绿,要让扁豆充分加热,彻底焖熟。
6、隔夜凉菜
真实案例:
《淇河晨报》报道,河南淇县赵先生与母亲食用过隔夜存放的凉拌黄瓜后,出现肌肉酸痛、关节肿胀、上吐下泻症状,诊断为轻微食物中毒引发的急性肠炎。
凉拌菜的制作一般都没有经过高温烹调杀菌步骤,倘若制作过程中因卫生条件差或操作不规范而污染了致病微生物,就容易引起感染。一是微生物繁殖,会导致变质;二是亚硝酸盐增多,能引起食物中毒,并有致癌风险。
提醒大家:夏季微生物易于繁殖,老人、儿童和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尤其应注意饮食卫生。饭菜尽量一顿吃完。
7、自制食物(葡萄酒、香油、臭豆腐等)
真实案例:
据《华西都市报》,四川泸州一家三口因吃了自制豆腐乳感染了致命性细菌——肉毒杆菌,一家三口全都住进了ICU病房。
自制臭豆腐、豆豉等发酵食品易引发肉毒杆菌中毒,豆制品在发酵过程中对抑制杂菌没有特别好的效果,一旦制作不好,被杂菌污染的风险很大。
许多人有一个误区,认为自己做的食物特别放心,没有添加一些不好的成分,但如果制作过程不小心,会被一些毒性较大的致病菌污染,像肉毒杆菌等。肉毒素是目前已知毒性最强的毒素之一,毒性高过砒霜,严重者甚至出现死伤。比如家庭自制类似葡萄酒、自榨油、水果酵素等这类食品时,都可能存在潜在隐患。
提醒大家:自制食品未必比外面的更安全。自制食品需要非常好的生活经验,要保证制作过程是可控制的。
8、雨后的野蘑菇
真实案例:
据新华网湖南频道,湖南一对兄妹因误食毒蘑菇中毒被送医院抢救,哥哥六岁,因吃的较少,病情较轻;妹妹一岁多,病情非常危重,一直昏迷不醒。
仅仅医院急诊科就收治了16例野蘑菇中毒的患者,包括两对夫妻、一对母女,年龄最大的78岁,最小的12岁。
夏季持续下雨后,山林中潮湿的环境为野生菌的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食用有毒野生菌类引发的食物中毒会导致肝脏、肾脏等器官严重损伤,其中尤以急性肝损害型最为常见,严重的可能导致死亡。
提醒大家:防止中毒的最好办法就是不采也不食用野生蘑菇。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