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德西夏季如何预防中暑和热中风

白癜风能治好吗 http://pf.39.net/bdfyy/bdflx/190522/7157873.html
夏季如何预防中暑和热感冒

毛教授,夏季中暑比较常见,而热中风又比较危险,这两种病怎样预防呢?

中暑是夏季常见病,人们为什么会中暑呢?这是因为夏季气温过高,体内的暑热积蓄过多,致使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从而会出现一种急性热病。

主持人:这种急性热病是否为夏季感冒?

毛教授:也可以这么说。但这种感冒有三种。

一种是先兆中暑,在高温环境下,病人大量出汗,口渴,头晕、恶心、心慌,但体温不太高。

二是轻度中暑,体温在38℃以上,面色潮红,皮肤灼热,或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血压下降,脉象细数。

三是重度中暑,除上述症状外,昏迷,痉挛,高热不退。

得了中暑,怎样及时治疗呢?

毛教授:中暑了,立即将病人移至通风阴凉处,如走廊、树下。让病人仰卧,解开衣服,打开电扇和空调,以冀尽快散热。用湿凉毛巾冷敷病人的头部、腋下、大腿弯(腹股沟);再用温水或酒精擦拭全身,努力使体温降至正常。如果意识清楚,可以喝一些绿豆汤、淡盐水。先兆中暑与轻度中暑,可用人丹、藿香正气水内服,外涂清凉油即可。重度中暑,可用安宫牛黄丸、紫雪丹;昏迷者,可用针刺法,取人中、十宣穴,危急者,医院抢救。

毛教授,刚才您讲到热中风,这种病是热性感冒吗?它与感冒有什么区别?

毛教授:首先说明,热中风不是热感冒,它是在夏季发生的中风病。由于天气炎热而容易发生,故叫热中风,也就是夏季的脑血管疾病,这种热中风分出血性和缺血性。出血性中风比较凶险,医院抢救。缺血性中风比较常见,特别是在桑拿天,气温达到35℃以上,空气中的湿度增高,含氧量降低,老年人本身体内水分就不够,气温升高,加重了水分的散失,其结果,使血黏度增高,血压也会升高,这样输入大脑的血液就更显得不足,随之会出现头晕、耳鸣、恶心、呕吐、意识模糊、乏力、气促、胸闷等,严重者会出现脑梗塞、心肌梗塞。对于此类疾患,夏季控制“三高”非常重要。

夏季有哪些办法可以控制“三高”吗?

毛教授:及时地控制“三高”,是防止热中风的前题。今天我介绍几种中草药,供大家参考使用。

一是生决明子,每日30克,沸水冲泡,当茶饮之。生决明子有降压、降脂、通便、改善脑循环的作用。

二是生大黄,生大黄是泻下药,可谓泻火清脑之主药。它通过泻火清热,可以使脑部的高温降下来,即釜底抽薪。特别是对那些高血压、高血脂的人,尤为适宜。方法是取生大黄5克或10克,用沸水冲泡,当茶饮之。

三是三七粉,活血化瘀作用突出,它的特点是活血而不破气,可以把瘀血变成有生命力的血。一般每次用1克或2克,一日3次,温开水送服。有的人把三七当成万能药,随意服用,这是不正确的。一定要按医生要求服用,否则就会出现副作用。

还有一项调理方法,就是夏季补水对预防中风非常重要。老年人生理反应迟钝,认为不渴就不喝水,这是不对的。应该不渴也要喝,采取少量多饮的办法,多喝水,多喝汤,像冬瓜汤,鲜荷叶汤,绿豆汤,赤小豆汤等,都可以补充水分。

最后请毛教授谈一谈夏季如何用补药?

毛教授:补药是相对而言,夏季的补药以益气养阴为主,如西洋参、太子参、麦门冬、沙参、金石斛、玉竹、黄精、百合、山药等;不宜用红参、附子、龙眼肉、熟地、肉苁蓉等。

还有一些药物虽然不是补品,但可以清暑除湿,健脾养胃,间接地保护气血津液,如藿香、佩兰、茯苓、莲子、砂仁、白蔻仁、大麦芽等。

可以当茶饮用的如金银花、杭菊花、薄荷、苏叶、鲜荷叶、荆芥、代代花、佛手花等,这类茶剂可以清暑醒脾,芳香开胃。

夏季用补药,量不宜太多,宜小剂量煎服,或沸水冲泡饮用为宜。

毛德西,医院主任医师,教授,研究生导师。全国首届名中医,第三批、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全国名中医传承工作室指导老师,全国首届中医科普专家,全国中医药科普金话筒奖获得者,河南省中医事业终身成就奖获得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iwuzhongdu.com/szjx/551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