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医微健康夏季食源性疾病预防知识

夏季食源性疾病预防知识

COMEON!

SUNMMER

ISARRIVED

01

食源性疾病

一组能借助食物传播的疾病,常见的病原菌有沙门菌、副溶血性弧菌、李斯特菌和毒蘑菇等。

发病突然、病例集中,呈散发或家庭多例感染,或学校、幼托等集体单位以食物中毒形式表现。

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表示,食源性疾病是全世界的头号食品安全问题,尤其是致病性微生物引起的疾病,它也是中国的头号食品安全问题。避免食源性疾病的发生,需要三方面的努力:一是需要食品生产经营者认真遵照食品安全的要求进行生产制造;二是政府需加强监管;三是消费者掌握一定的卫生常识。

李斯特菌

02

李斯特菌在环境中无处不在,在绝大多数食品中都能找到李斯特菌。肉类、蛋类、禽类、海产品、乳制品、蔬菜等都已被证实是李斯特菌的感染源。它主要以食物为传染媒介,是最致命的食源性病原体之一。

李斯特菌中毒严重的可引起血液和脑组织感染,很多国家都已经采取措施来控制食品中的李斯特菌,并制定了相应的标准。

03

毒蘑菇

在野外最好不要轻易尝试不认识的蘑菇,同时不偏听偏信。必须在分辨清楚或请教有实践经验者之后,证明确实无毒时方可食用。

毒蘑菇又称毒蕈,是指大型真菌的子实体食用后对人或畜禽产生中毒反应的物种。我国毒蘑菇约有多种,引起人严重中毒的有10余种,分布广泛。我国每年都有毒蘑菇中毒事件发生,以春夏季最为多见,常致人死亡。

如果吃了蘑菇发生了身体不舒服的感觉,医院诊治,千万不可大意。

?

沙门菌

04

沙门菌是一种肠道致病菌,常常因为误食不洁食物引起,感染者出现严重腹泻。是人类食物中毒的主要病原之一。

在我国细菌性食物中毒中,70%~80%是由沙门氏菌引起,而在引起沙门氏菌中毒的食品中,90%以上是肉类等动物性产品。

05

副溶血性弧菌

此菌对酸敏感,在普通食醋中5分钟即可杀死;对热的抵抗力较弱。

副溶血性弧菌是一种海洋细菌,主要来源于鱼、虾、蟹、贝类和海藻等海产品。

食源性疾病的预防

06

4.避免生熟食混放、混用菜板菜刀等,防止生熟食交叉污染。

5.不生食、半生食海鲜及肉类。生食瓜果必须洗净。

避免在没有卫生保障的公共场所进餐。

在有卫生保障的超市或菜市场购买有安全系数的食品。不买散装食品。

新鲜食品经充分加热后再食用。不喝生水。

6.重视加工凉拌类和生冷类食品的清洁。

7.尽量每餐不剩饭菜。

8.吃剩的饭菜尽量放10℃以下贮藏,食用前必须充分加热。

9.夏季避免食用家庭自制的腌渍食品。

10.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良好卫生习惯。

END

(以上图片除实景外均来自网络)

编辑:涂智宇

审核:潘冬华、朱芳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iwuzhongdu.com/szjx/546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