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的特点就是天干物燥,炎热的天气和过高的温度都容易导致人上火,从而生出各种疾病;同时,夏天又是新鲜蔬菜大量上市的时节,无论是种类的数量还是新鲜的程度都比另外三个季节好很多。
有些人选择用“食疗”的方法来败火,无意间却因为吃错了东西而不小心食物中毒。讲究营养健康固然重要,但食品安全才是要放在第一位的。尤其是媒体接二连三报道的那些骇人听闻的食物中毒事件,更是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吃菜千万别吃错!
一盘炒蔬菜,竟然会要命?
瓠子、丝瓜、葫芦等蔬菜,都属于葫芦科植物,它们在特殊条件下会产生一类发苦的有毒物质:葫芦素(cucurbitacin)。
研究表明,葫芦素是高毒性物质。它在人体内会产生较强的细胞毒性,造成多种中毒症状,例如上吐下泻、消化道出血、肝肾功能损害、毛发脱落等,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死亡。
目前已知的葫芦素有20多种,毒性有强有弱,其中葫芦素C、D、E、I均有致死的案例。
在各种葫芦素中,最可怕的是苦瓠子中含有的葫芦素D,毒性比砒霜还强:
葫芦素D的小鼠经口半数致死量低至5毫克每千克体重;砒霜的小鼠经口半数致死量不过是31.5毫克每千克体重。
说葫芦素比砒霜更毒,并不是危言耸听。
前不久,武汉的陈先生用自家种的瓠子炒了盘菜,虽然吃起来味道很苦,但他却以为吃苦能「清火」,一个人吃了大半盘,结果出现了严重的中毒症状,不仅上吐下泻,甚至还呕了血。
医院救治,陈先生被诊断为食物中毒引起的胃广泛性渗血和糜烂,并伴有肝肾功能损害。
有很多文献研究,都曾报道过吃苦丝瓜、苦瓠子而中毒的案例。
不仅国内,邻国日本也曾有人因食用苦丝瓜而导致死亡。
特别苦的蔬菜瓜果不要吃!
我们常吃的很多蔬菜水果,都是葫芦科的,例如丝瓜、黄瓜、甜瓜、西瓜、冬瓜……
一般来说,葫芦科的蔬菜水果经过人类的长期选育,已经很少或不产生葫芦素,没有苦味了。
然而存在一些特殊情况:有些植株可能发生「返祖」,恢复合成葫芦素的能力,例如基因突变、种植条件不佳(如干旱、低温)等,苦味野生植株的花粉「污染」了栽培植株,杂交出来的种子种下去,收获的下一代果实就可能发苦。
在常见的葫芦科蔬菜和水果中,南瓜、西葫芦、黄瓜、甜瓜、西瓜、丝瓜、冬瓜、瓠子等,均可偶尔遇到味道极苦的果实。
不过,人类作为食物链顶端的顶尖吃货,也不是「白吃素的」,我们对于葫芦素的苦味其实非常敏感。
一般来说,如果葫芦科蔬菜或水果苦到难以下咽,那千万不要吃!
别以为能清火!真的有毒!不要吃!
苦瓜是唯一的例外
苦瓜也是葫芦科的植物,同样可能产生葫芦素。
但别害怕,苦瓜的苦味来源于两类成分:葫芦素和苦瓜苷。
苦瓜中葫芦素类物质的含量比较少,而苦瓜苷是苦瓜属植物所特有的,因此苦瓜吃起来有温和的苦味,但不至于难以下咽,正常吃不用担心中毒。
但如果觉得苦瓜苦,不好吃,那不吃也没什么。
夏天持续的高温容易致人中暑,各个年龄段的人都易上火,现在的人们越来越关心自己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所以总是会想尽各种各样的办法来清火败火。
我们常常听说这样一种说法:苦味的食物能够有效地败火,因此很多人在炎热的夏天会大量地食用苦味蔬菜,这在无形之中,便埋下了食物中毒的安全隐患。
注重身体健康是没错,但切勿听信传言,盲目地效仿别人的做法,把不实的传言信以为真,乱食用苦味瓜果,最终引起食物中毒,实在是得不偿失——轻则伤胃,重则致命!
扫码加入循智健康分享社群
往期精彩回顾
★Cell封面文章AI辅助诊断最新研究是否严谨?Cell评论质疑AI医疗影像研究现状
★《自然》杂志:德国黑科技!人工智能破解了“脑癌”指纹
★“食物相克”这类简单的判断题,很多人83年来都答错了
★每天摄入膳食纤维,胰腺癌变“闻风丧胆”
★厨房油烟可引发肺癌,今天你下厨了吗?
★治疗肝癌还可以中西医结合
★葛根芩连汤治疗糖尿病?!
★厉害了,我的砒霜!
★速戳,给你不一样的治痘秘方
(注:本文所有图片来自于百度搜索)
以高端医疗、智能医疗为主的公众平台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
同志们,这篇文章不错,点赞分享一下吧!
ak47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