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市普通高中级一诊考试答案
池州一模
枣庄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山东省烟台市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诊断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高三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对于汉末的“清议”,刘勰从中吸取了重视人物操守的所谓“骨鲠”的观念。对于魏晋的人物品藻。他吸取了“骨”与人的气质、个性、才能相关的思想,并且直接把人物品藻中的“风骨”这个概念引入了文学理论。但是,刘勰所赞赏追求的“风骨”不是魏晋玄学所追求的那种超脱玄远、不以俗务经怀的“风骨”,而是由《易传》而来的崇尚“刚健”的“凤骨”。刘勰一反玄学的理想,把“刚健”与“风骨”结合起来,高扬了一种和魏晋玄学不同的审美理想。这是他的“风骨”论的重要特征,也是他的重大贡献。
刘勰所说的“凤骨”作为一种审美理想来看,极大地发扬了儒家美学所具有的积极入世的精神。刘勰最为服膺的儒家思想,是荀学——《易传》这个分枝的思想。也正是在这一分枝中。儒家的入世精神得到了它可能得到的最为积极、健全的表现。当然,刘勰的儒家思想不可能脱离孔、孟,但由于刘勰实际是站在荀学这一分枝的思想立场上,因此他的思想又和孔、孟有所不同。自汉代以来,由孔子而来的所谓“温柔敦厚”的思想有很大影响,这在《文心雕龙》中也有表现。但在另一方面,刘勰的“风骨”论赞美“翰飞戾天”的鹰隼的“骨劲而气猛”,称赏“嵇康师心以遣论,阮籍使气以命诗”,这又是同“温柔敦厚”之旨难于相容的。刘勰对“风骨”的“刚健”“骨鲠”的要求,显然同孟子赞美“浩然之气”的“至火至刚”以及“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的“大丈夫”精神有关,但两者又有不同。这种不同,实际也就是荀学与孟学的不同。站在荀学立场的刘勰称赏感性物质的自然界的丰富多样的美,鲜明地要求美与真的统一,与轻视外在物质世界,强调通过主体心灵的活动而“上下与天地同流”的孟子很不一样。
“风骨”论在魏晋玄学及佛学的美学之后,从理论上提出和展示了一种新的审美理想,它的意义是多方面的、重大的。首先最重要的是,它对存在于儒家,特别是荀子一派美学中的积极入世精神作了一种前所未见的简明的美学概括,对促进汉民族审美心理和理想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情感的抒发超然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