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嗦粉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米粉、螺蛳粉、河粉,不仅大人爱吃,宝宝也非常喜欢。不过最近却发生了一起大规模的米粉中毒事件,其中就有几名宝宝,这让宝爸宝妈们非常痛心,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近日,在广东揭阳惠来县,11位顾客在一家肠粉店食用河粉(俗称“粿条”)后,先后出现呕吐、腹泻等疑似食物中毒症状,其中一名6岁男童因抢救无效,已离世。和男童一同用餐的哥哥姐姐的情况也不容乐观,两个孩子大脑、肺、肾等器官都受到严重损伤。
事件发生在当地一家“石头肠粉店”,7月28日中午,11名顾客在该店食用河粉后,先后出现呕吐、腹泻等疑似食物中毒症状。目前,已有5人送医治疗(其中1人经全力抢救、医治无效去世,2人病情较重,2人病情稳定),另有6人症状较轻,在家观察。
初步调查,此次食物中毒系米酵菌酸毒素导致。宝爸宝妈们是不是很惊讶:我们常吃的米粉怎么会有毒呢?11人中毒1人身亡,怎么这么严重?米酵菌酸毒素到底是什么,毒性这么强?今天小玛丽就和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经调查这次食物中毒是椰毒假单胞菌在作怪。
这种细菌极易产生于以下三类制品中:谷类发酵制品,如玉米面、湿米粉、湿粉条等,包括咱们四川人钟爱的凉皮凉粉;薯类制品,如红薯粉、山芋、淀粉;以及腐坏的木耳、银耳中。
真正令湿米粉致命的,是这种细菌在繁殖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叫米酵菌酸的毒素,目前医学上并没有针对它的特效药。
一般情况下,椰酵假单胞菌存在于食物的原材料当中,但当食物保存不当,或遇到夏季这种高温潮湿的环境,就会快速繁殖代谢,就很容易滋生米酵菌酸。
椰毒假单胞菌会在37℃大量繁殖、26℃大量产生毒素,这类毒素没有特效解药,病人中毒后的死亡率高达41.80%,每年都会有人因此丧命。
夏季天气炎热潮湿,正是毒素大量繁殖的好时机。
米酵菌酸为何会这么可怕?因为它具有线粒体毒性,线粒体是细胞中负责制造能量的主要场所,线粒体损伤超过一定限度,细胞就会衰亡。因此,米酵菌酸一旦进入人体后,就会阻断细胞对能量的运用,导致肝、肾、大脑与心脏等多个器官衰竭,严重者可导致死亡。更可怕的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杀菌方式就是高温久煮,那么高温久煮能消灭米酵菌酸吗?
专家介绍:米酵菌酸耐热性是非常强的,经过℃煮沸,高压也不能破坏,所以无论做成何种食品,无论采用何种日常的烹煮方法,都不能破坏它的毒性,进食后仍可导致食物中毒。
食用毒米粉后一般会在30分钟-12小时内出现症状,也有少数人在一两天后才毒发。少量摄入毒素会出现:腹部不适、恶心、呕吐(重者呈咖啡色)、腹泻、头晕等症状。大量摄入毒素会出现:黄疸、肝肿大、中毒性肾病、中毒性脑病、中毒性心肌炎、休克甚至死亡。近年来食用米粉中毒的事件频发,其罪魁祸首也是米酵菌酸。所以,宝爸宝妈们在日常宝宝饮食中要警惕久发的黑木耳、银耳,以及湿河粉、米粉、发酵玉米面、糯玉米汤圆粉、玉米淀粉、发酵糯小米、吊浆粑、糍粑、醋凉粉等谷类发酵制品,以及马铃薯粉条、甘薯面、山芋淀粉等薯类制品。既然这么多食物中都有可能存在米酵菌酸,那么宝爸宝妈们应该如何远离它呢?
其实带宝宝吃饭无非就两种情况:
在外就餐
在外就餐时要选择卫生状况良好的店铺,特别是米粉店,湿米粉或湿粉条应该放在冰箱冷藏保存,如果你走进一家店,看到店里的湿米粉是散装直接放在常温下的,请勿食用。
自己烹饪
购买时要看销售的环境,并详细看清产品标签,即便是散装售卖也应该有公示牌或标示牌,标明食品名称、生产日期或产品批号、保质期以及生产经营者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此外建议最好选购密封包装的产品,少量食用散装产品。
购买时建议选择分量适量的包装,尽量当餐吃完,避免隔餐食用,购买后如果不是立即烹调,要放在冰箱冷藏保存。
怀疑发生食物中毒,应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品,尽快为宝宝催吐,帮助其排出胃内食物,以减少毒素的吸收和对机体的损伤,并及时送医治疗。
请把这篇文章转给所有家长看到
推荐阅读:
好消息!全国中小学中医药文化知识读本来了!
宝宝夜间盗汗,只是因为热吗?
免责声明文章著作权属原创者所有,转载请务必标明出处,分享此文出于传播和学习交流之目的,并不对文章观点负责,如涉著作权事宜请联系删除。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参考学习,非专业人士请勿盲目试用!文中广告由系统自动生成,内容与本号无关。
学习交流、商务合作,
欢迎点击底部「在看」或转发朋友圈,
才能让更多人看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