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所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黄帝内经》
是说在夏天的三个月,是自然界万物繁荣的季节。人们应该顺应夏季特点,晚睡早起,不要抱怨白昼太长,不要恼怒或激动,而要使自己的情绪像自然界的植物一样充沛旺盛,并且让身体适量出些汗以便体内的阳气及时得到宣泄。
1.健脾祛湿俗话说,春困秋乏夏打盹。尤其到了夏季三伏天,总让人有种昏昏欲睡、食欲不振的感觉,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长夏”,要保证适当午休。长夏在五行中属土,与中医五脏之脾脏相应,而脾最恶湿喜燥,所以长夏多患脾胃病,出现食欲不振、腹泻等症状。要想祛湿,一个重要的中医保健措施就是先要健脾。长夏期间湿气比较重,脾又主湿,而脾湿最大的特点就是会让人体感觉困乏。所以,长夏期间对人体影响最大的就是脾胃消化功能较差。
健脾祛湿,早、晚进餐时可以喝些粥,如山药粥、薏米粥、莲子粥等。再则,因为夏天有暑热,可以在快熬好的有健脾祛湿作用的粥中(如薏米粥)加一点荷叶,这样就增加了清热祛暑、养胃清肠、生津止渴的作用。同时,还可以适当服用祛暑湿的中成药,如霍香正气水。
2.养阳驱邪夏季虽然气温较高,但仍要顾护人体的阳气。亦即常说的“春夏养阳”。阳气是人的动力,随季节和日月的交替变化而产生一定的波动,夏季阳气旺盛且常浮跃于外,反易被外邪所伤,如大汗则亡阳。换言之,在炎热的夏季,一般不宜进行大量运动,运动之后应及时补充水分和营养物质。
3.调息静心夏属火,与心相应,所以在炎炎夏季,要重视心神调养。《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就是说,夏季要神清气和,快乐欢畅,胸怀宽阔,精神饱满,如同含苞待放的花朵需要阳光那样,对外界事物要有浓厚兴趣,培养乐观外向的性格,以利于气机的通泄。
4.性味选果夏季瓜果丰富,可以多吃一些,但应注意水果的性味,了解自身体质,以免造成损伤。如脾胃虚寒的人,不宜大量吃西瓜、梨、猕猴桃、柚子等凉性水果;内火大、痰湿盛者,少吃龙眼、荔枝等;过敏体质,慎吃芒果、菠萝等。“桃饱人杏伤人,李子树下抬死人”,李子多吃使人生痰、助湿,甚至令人发虚热、头昏。尿路结石的人不能多吃草莓;胃酸多、易腹泻的人,少吃香蕉;苹果、桃、葡萄、哈密瓜、桑椹、西瓜等水果含糖量高,故糖尿病人慎食。
5.勿贪冷饮炎热酷暑,人们都爱吃刚从冰箱中取出的水果、饮料等。但有些人特别是肠胃功能较弱的儿童,在吃后半小时左右最易发生剧烈腹痛,严重者会出现恶心、呕吐、头晕、腹泻和全身冷战等症状。人的胃肠温度一般在36℃左右,而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食物只有2℃-8℃,肠胃受到强烈低温刺激后,会导致生理功能失调。
6.不依赖空调对大多数人特别是关节患者来说,夏季应该避免贪凉,不用或适度使用空调和风扇。在工作场合中,应把自己的病情告诉同事,以取得同事的理解,尽量不用空调或适当调高温度。此外,女士在空调环境切忌裸露太多,尤其腰腹部受凉是大忌,最好常备衣物,随时增减。
夏季人体出汗多,
要随时补充水分。
碧水源纳滤净水机,
有效滤除污染物、重金属、余氯、病菌等,
保留水中有益矿物质和微量元素,
为了您和家人的健康,
建议使用纳滤净水机!
纳滤净水机,健康饮用水!
碧水源纳滤净水机提醒您:芯好,水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