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急提醒夏季吃海鲜烧烤要小心厦门市民

在厦门,各类海鲜成为市民餐桌上的“常客”。

不过,医生提醒市民,海鲜里藏着

“海洋中的无声杀手”——创伤弧菌,

生吃海鲜和处理海鲜外壳时都要小心。

一个月前,厦门市民黄先生买回来一堆海鲜,在处理一条鱼时,不小心被鱼刺扎破左手食指指腹,只有轻微的疼痛和少量的出血。当时黄先生自行检查,没有发现鱼刺残留,就没在意。本以为再平常不过的一点小伤,过几天就好了。

  可是第二天,黄先生的左手掌及左前臂出现发红伴胀痛,掌根部还出现了淡红色的水疱和渗液。随着左上肢疼痛的不断加剧,他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赶紧到医院就诊。

很多厦门人爱吃海鲜

也常常在吃之前自己动手清理

但一个不小心

被蟹钳钳伤、被鱼刺伤……

很可能要你的命!

创伤弧菌5月至10月高发

有肝病爱喝酒是高危人群

“医院肝胆外科主任周立新说,感染创伤弧菌后的死亡率非常高,一旦病情严重恶化,很难将病人救回来,可以说抢救时间是争分夺秒。

周立新称,创伤弧菌称为“海洋中的无声杀手”,是一种栖息于海洋中的细菌,多发生在5月至10月份,尤以夏季为高发。每年夏季,二院都会接诊3到5例病人。此病十分凶险,一旦感染,发病急,病情发展快,发病24小时—48小时内就会出现下肢肿痛、溃烂,可引起感染性休克和多脏器功能不全。如不及时准确抢救,70%以上的患者会因脏器功能衰竭死亡。在厦门,感染创伤弧菌的患者并不少见。

该病菌的感染途径主要有两种:一是食入含有创伤弧菌的食物,例如生蚝、蚌类等海产及生鱼片;二是从皮肤上直接感染,如果身上有伤口,接触到海水、贝壳或鱼类,便有可能感染到此弧菌。有慢性肝病(尤其是酒精性肝病患者、慢性肝炎、肝硬化)、爱喝酒或有高血压、肾功能不全、糖尿病、血液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为高危人群。创伤弧菌造成的后果这么严重,但一般人不容易感染

创伤弧菌有一周潜伏期

尽早治疗治愈率达80%以上

该病发病时的症状一般为下肢疼痛、水肿,往往会被误认为是腿痛等一般性的外伤,这也是不少患者延误治疗而丧命的原因之一。一般情况下,感染创伤弧菌后,会有一周的潜伏期,一旦发现自己的双腿出现红肿、疼痛、淤青起斑等症状,医院治疗。虽然感染创伤弧菌疾病非常可怕,但是如果早发现早治疗,其治愈的可能性还是非常大,经过长年的经验积累和研究,目前对该疾病的治愈率已在80%以上。

每年因为吃海鲜引发的疾病不在少数

夏季吃海鲜烧烤要警惕“头号敌人”

这些菌最要命↓↓↓

夏季到来,许多家庭会选择到海边游玩,顺便吃上一顿美味的海鲜。小编在此提醒您,在享受海鲜美食的同时,一定要注意食品安全。专家表示,海鲜虽好可要悠着点吃,夏日吃海鲜,一定要小心两种菌:副溶血性弧菌和沙门氏菌。

夏季吃烧烤、海鲜是大家消夏避暑的习惯方式,因而每年夏季因进食海鲜而引起的疾病也不在少数。提醒要警惕“食源性疾病的头号敌人”——副溶血性弧菌。

食品安全头号敌人是谁?

威胁食品安全的最大问题同样是致病微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这些致病微生物中首当其冲的是副溶血性弧菌,是食源性疾病的头号敌人。

副溶血性弧菌:常见于夏季海产品主要来源于鱼、虾、蟹、贝类和海藻等海产品。进食含该菌的食物可致食物中毒,也称嗜盐菌食物中毒。临床上以急性起病、腹痛、呕吐、腹泻及水样便为主要症状。此菌对酸敏感,在普通食醋中5分钟即可杀死;对热的抵抗力较弱。

采取哪些有效措施应对?

对于这个“头号敌人”,可以建立食源性疾病监测系统和国家食源性疾病分子溯源网络,可更早发现、预防和控制食品安全隐患。

厦门人特别要注意以下三点↓↓↓

海产品烧熟煮透再吃

首先要购买和食用新鲜的海产品,海产品食用前要完全烧熟煮透,56℃下5分钟或者90℃下1分钟可将海产品中的副溶血性弧菌杀灭。

不采摘、食用野生蘑菇

对于野生蘑菇,要做到不采、不买、不卖、不食,以防中毒。

谨慎选择街头流动食摊

夏季街头烧烤食品易因食品原料不新鲜、加工温度不充分而携带多种致病菌,应减少类似食品的进食。

洗海鲜时最好戴上手套千万小心

一旦弄伤手,务必马上清洗消毒

必要时及时送医救治!

快告诉更多人,别再被海鲜伤了!

赞赏

长按







































白癜风会传染
北京去哪个医院看白癜风最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iwuzhongdu.com/szhx/127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