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治的好吗 http://m.39.net/news/a_6288655.html
“大暑,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大也。”大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2个节气,也是夏季最后一个节气。
每年的公历7月22日、23日之间,太阳到达黄历°,是大暑节气。与小暑一样,大暑也是反映夏季炎热程度的节令,而大暑表示天气炎热至极。
中国古人将大暑分为三候:
一候腐草为萤
世上萤火虫约有二千多种,分水生与陆生两种,陆生的萤火虫产卵于枯草上,大暑时,萤火虫卵化而出,所以古人认为萤火虫是腐草变成的。
二候土润溽暑
《礼记·月令》中言“土润溽暑”,即土壤浸润,空气湿热。降雨多,土壤、空气湿度大,温度高,是农作物疯长的时刻。
三候大雨时行
前候湿暑之气蒸郁,今候则大雨时行,以退暑也。大雨时行是说时常有大的雷雨会出现,这大雨使暑湿减弱,天气开始向立秋过渡。
大暑节气正值“三伏天”的“中伏”,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此时气温最高,农作物生长最快,很多地区的旱、涝、风灾等各种气象灾害也最为频繁,农业生产也迎来了抢收抢种、抗旱排涝的关键时期。同时,夏季养生也进入了关键时期。大暑至立秋前的湿气尤为严重。
夏季风寒感冒的概率增大。所以饮食要格外注意,今天就告诉大家大暑时节饮食的三忌三宜,一定要记牢,大暑到时就不容易伤身体啦。
饮食三忌
忌食生冷
有关夏季忌食生冷的问题可以说是老生常谈了,那么在这里再次强调一下。在一年四季中,春季阳气生发,夏季阳气旺盛,秋季阳气收敛,冬季阳气封藏。
养生要顺应自然界的规律,因此在春夏季节正是我们需要保养阳气的时候,夏季阳气旺盛的时候更是如此。保养阳气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不损伤,二是有益处。
而饮食生冷常常会造成夏季的暑热被寒凉闭藏在体内,以致秋季容易感冒、上火、腹泻等问题。
尤其夏季暑湿重的时候,脾胃的运化功能本就薄弱,再逢寒凉损伤脾胃,就如同把脾胃泡在水里又扔冰箱里冻了冰,功能受损是肯定的。
除了冰啤酒、冷饮等,凉拌生吃的蔬菜也会生湿,体质差者应格外注意。凉茶性凉,多喝容易导致脾胃虚寒,从而加重湿气,即便是一些祛湿凉茶也在所难免。
尤其是若在喝凉茶后如果出现没胃口、拉肚子等不适,往往意味着脾胃受损,应马上停止饮用。因此夏季饮食要避免生冷。
虽然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但是阴气已显。冷饮、瓜果生食尽量少吃。冷食吃的太多,很容易损伤脾胃,积攒湿气,等到冬天会引起诸多不适。
忌食油腻
大暑应该少吃油腻食物,以适应夏季胃肠的消化功能。如果吃了大量的油腻食物会加重胃肠的负担。
过于油腻的食物肥甘厚味容易给脾胃增加负担,会导致体内湿气加重,从而影响脾胃的消化和吸收功能,导致脾虚。脾脏受损,其所主管的水湿运化就会受到影响,导致大量湿气堆积在体内,无法排出,从而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夏季大街小巷都会有烧烤油炸类食物等等,虽然吃起来比较过瘾,但是这样的食物摄入体内之后会加重肠胃的负担,不利于健康。
对于油腻的食物吃的越多,体内湿气可能会越重,劝你还是赶紧管住嘴,或许有助于避免湿气入侵的情况发生。
忌食进补
同时在大暑的时候大家还要注意,在大暑的时候,由于暑气未消,虽有虚症,却不能单纯进补。如果认为身体虚弱急需进补就大错特错了。
因为进补过早的话,则会使暑热不易消退,或者是本来已经逐渐消退的暑热会再卷土重来,那时就更得不偿失了,所以说大暑的时候我们虽然是可以进补的,但是也不能盲目进补,必须要适量合理的进补,这样才会更好的利用大暑,促进我们身体健康。
饮食三宜
大暑节气民间有许多饮食习俗,其实这正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这些习俗就有许多适合大暑的养生诀窍。
喝暑羊
“喝暑羊”即喝羊肉汤,这是山东等鲁南地区的习俗。很多人觉得羊肉是冬天吃才好,夏天吃是“火上浇油“,其实不是,羊肉鲜嫩、味甘性温,营养价值高。
适时的多吃羊肉可以去湿气、避寒冷,暖胃生津、保护胃肠,驱寒解毒,对提高人的身体素质及高温天抗病能力十分有益。对肾阳不足、腰膝酸软、腹中冷痛、虚劳不足的人也有好处。
夏天是人体消耗最大的时候,特别是在大暑,因为大暑是全年温度最高的时候,阳气最盛的时节,是一年中人体代谢最旺的季节,也是营养消耗最大的季节。
我们常说“补在三伏”,要以温食为主。而羊肉味干性温,能益气补虚,是夏天进补,养阳气的佳品。羊肉用于“冬病夏治”的效果非常好。
夏季吃热性羊肉,伴以葱、姜、蒜、花椒等热性作料,能刺激人体大量排汗,释放体内毒素。这是一种非常好的食疗方法。虽然天气热,但有些人稍微吃点凉东西就拉肚子,有些女性吹一会儿空调就肚子疼、手脚发凉,这都是体寒的表现,可以适当吃点羊肉。羊肉性温,只要烹调方法得当,能起到温补气血的作用,经常痛经的女性吃些也很好。
羊肉具有补肾壮阳、补虚温中等作用,男士适合经常食用。注意发热的病人、腹泻的病人和体内有积热的人就最好不要食用。
贴三伏贴
虽然比起女生而言,男性的阳气更旺,但受到空调、冷饮、熬夜、过劳等各种因素影响。
今年的三伏满满40天,正是「冬病夏治」的大好时机。在冬天容易发作或容易加重的问题,往往可以在夏天缓解期进行调理。
这些冬天的易发病,大都与阳气不足、寒邪侵犯有关,所以在阳气旺盛的三伏时期进行治疗调养,借助天时,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医院去做三伏贴。
寒性体质的日常调养,如阳虚、气虚、血瘀、气郁(怕冷)、痰湿(怕冷)的人可以借此时做,排除身体里集聚的寒气。
但现代人实在太忙、太懒了,推荐用三伏贴,简单方便,对体寒、阳虚、气虚、痰湿的人是最好的!
建议入伏、中伏、末伏,每天上午贴4~6小时,连用3天,休息一周,又开始一个新的轮回,坚持整个伏天。
三伏贴其实也是借鉴了三伏晒的方法,只不过利用的是一些具有辛温,补阳,排寒祛湿性质的草本,熬制成膏,摊涂在无纺布贴上,利用天然植物的能量,帮助我们排寒湿,补阳气。
三伏贴比三伏晒要舒服许多,不必冒着晒中暑的风险,而且贴上之后我们可以该上班上班,该带娃带娃,该学习学习,生活节奏不会被打乱。
小小的一贴,贴在身上也没有什么异物感,透气性也不错,炎炎夏日贴着也不会闷汗,贴在背部,腹部,腿部,胳膊,因为小巧,身体各个部位都能兼顾到。
三伏贴里面的配料都是一些辛温的草本,有元胡,白芥子,细辛,甘草,肉桂,桂枝等,温阳化瘀,排寒祛湿的效果非常好,
白芥子可以把我们身体中多年积攒的寒湿给化解,疏散出去;元胡可以理顺我们体内的气机,缓解疼痛,活血化瘀,很多中老年寒湿重,经常会感觉肩膀,胳膊,腿部酸痛,这时候依靠元胡就有很好地活血化瘀作用。
细辛和肉桂可以温通身体,尤其是肉桂补阳的效果非常好,可以帮我们补充缺失的阳气。这些天然的草本,正如自然界中的太阳一般,有着无穷的能量。
贴在我们的皮肤上,散发着草本香,用起来很简单,小孩子都能一看就会,而且美观大方,简约时尚,贴在皮肤上外露也不担心尴尬,剪成了花瓣的形状,小朋友也会很喜欢。
我之前用过很多种,有的要不就是成分欠缺,要么就是布料低劣,贴上去发痒,撕下去有胶痕。而这款三伏贴,之前用了一段时间,撕下去后很干净,不会粘黏皮肤,偶尔会有黑色的膏体,用湿巾一擦就掉,没有胶痕真的太舒服了。
敷贴的时间一般成人在6~10小时,儿童2~4小时即可,里面还搭配了敷贴图,不知道贴在哪里了,参考着贴就可以啦。
要提醒的一点是,三伏灸或者贴伏贴之后,忌食生冷、油腻、辛辣食物,不要吃高蛋白、虾蟹类海鲜。
晒伏姜
伏姜源自中国山西、河南等地,三伏天时人们会把生姜切片或者榨汁后与红糖搅拌在一起,装入容器中蒙上纱布,于太阳下晾晒。充分融合后食用。
伏姜中的姜辣素能调理吃寒凉食物过多而引起的腹胀、腹痛、腹泻、呕吐等。喝过伏姜后,人会有身体发热的感觉,这是因为它能使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快,促使身上的毛孔张开,这样不但能把多余的热带走,同时还把体内的病菌、寒气一同带出。
当身体吃了寒凉之物,受了雨淋或在空调房间里呆久后,喝杯伏姜能及时消除因肌体寒重造成的各种不适。
俗话都说“冬吃萝卜夏吃姜”,生姜甘辛而温,具有散寒发汗、温胃止吐、杀菌镇痛、抗炎之功效,还能舒张毛细血管,增强血液循环,兴奋肠胃。姜作为夏日养生神器,也是祛湿、养阳、健脾胃的好帮手。
脾胃虚寒者,三伏天可以吃点姜,暖脾胃,姜性温,味道辛辣,有驱寒散湿的效果,很多人夏天吃姜怕上火,其实只要一招,就可以姜辛辣之性收敛住,同时又不损伤它的驱寒祛湿效果,就是用醋去腌制。
就跟我们吃的腊八蒜一样,被腌制过后,丝毫吃不出辣味还甜甜的酸酸的,很开胃。姜也同理,醋是收敛的,可以收敛姜的生发之气,让原本辛辣的姜变得平和,但又保留住了姜温阳的性质,照样可以温暖脾胃,把脾胃中的寒气驱散。
家里老人都说,每天早上醋泡姜,一年到头享健康。醋泡姜的制作方法也很简单。
做法:
1.用鲜嫩姜,洗净,晾干水分,然后把生姜切成较匀称的薄片;
2.选用老陈醋把切好的姜放到玻璃瓶子或陶瓷容器里,注意不要用塑料的,随后把醋倒入容器,醋要没过姜片,喜欢吃甜口的可以加点白砂糖,然后用保鲜膜封口,上盖;
3.高温天最好放到冰箱的冷藏室里贮存3~5天,每天早、中餐各吃2片,也不要多吃。
每天早上和早饭一起吃个2~3片,这一天的阳气都够了,早晨7~9点是气血流注胃经的时候,这时候吃,最能升阳,温暖脾胃,打开一天的食欲,食欲不佳的,早上来两片非常棒。
入口姜和醋完全融为一体,很脆,酸中带着微辣,入口嚼一嚼,一股温热就在口中化开了,顺着喉咙慢慢到胃中,暖暖的,特别舒服,如果吃完了姜,这个醋也别丢,比如我们吃的太油太腻或是拉肚子时候,可以喝上一点,一般我都是用来拌菜吃,还能中和蔬菜的寒性。
这个方子是国医大师路志正的养生秘诀。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路老就和孔子一样,养成了每天“不撤姜食”的习惯。这个习惯坚持了40年,确实在脾胃方面受益很大。
如果没有时间自己做,那么可以试试商城的这款醋泡姜,开盖即食,对比了不下10家的供货商,试吃之后,都说不错。
配料很简单,只有铜陵白姜、酿造食醋、白砂糖、食用盐和水,良心手作,一点乱七八糟的添加都没有,放心吃。
推荐每天早上和早饭一起吃,早晨7~9点是人体气血流注阳明胃经之时,此时吃姜,最能升阳气,一大早就胃口大开的感觉太爽了,嚼一嚼,姜和醋的味道完美结合,很脆很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