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四型校园准格尔旗第十中学端午节放

端午节放假通知

农历五月初五,

是我国民间古老的

传统节日:端午节。

放假时间安排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年部分节假日安排的通知》及学校校历安排,现将我校年端午节放假安排通知如下:

一、6月7日-6月9日(周五、周六、周日),放假调休,共3天。

二、6月9日(周日)下午,住校学生返校上晚自习。

三、6月10日(周一)正式上课。

知识小链接“仲夏端午谓五月五日也”五月五贺佳节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好天气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称为“端阳节”。

此外端午节还称“午日节、五月节、龙舟节、浴兰节”等。端午节是流行于中国以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为古代百越地区(长江中下游及以南一带)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

纪念屈原说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谗言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公元前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此后,在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就用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端午节习俗赛龙舟

赛龙舟是中国端午节的习俗之一,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

此后,百姓在每年的农历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

其实,“龙舟竞渡”早在屈原之前就已经有了。闻一多先生的《端午考》说,距屈子投江千余年前,划龙舟之习俗就已存在于吴越水乡一带,目的是通过祭祀图腾——龙,以祈求避免常见的水旱之灾。

吃粽子

“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这是旧时流行甚广的一首描写过端午节的民谣。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端午节的习俗大同小异,而端午节吃粽子,古往今来,中国各地都一样。

悬艾草、菖蒲

我国民间有一句谚语:“清明插柳,端午插艾。”此类习俗,在我国各地非常普遍。“杏子黄,大夫忙",是说端午时分,因为夏季来临,天气渐转湿热的缘故,百病易生。所以,端午节前后一段时间正是劝人们讲卫生、逐瘟疫、除虫害的日子。

佩香囊荷包

端午节来临时盛行佩香囊、佩荷包。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

饮雄黄酒

端午饮雄黄酒的习俗,从前在长江流域地区极为盛行。古诗云:"唯有儿时不可忘,持艾簪蒲额头王。"意思是说端午节这天,孩子们拿了艾叶,戴上菖蒲,额头上用雄黄酒写了"王"字,以辟邪防疫。把雄黄酒洒在墙角、床底等处,可以驱虫,清洁环境。但现代科学研究表明,雄黄酒外用尚可,饮则有害,必须慎用。

关于端午的古诗词

端午

唐·李隆基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五月五日

宋·梅尧臣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

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

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宋·欧阳修

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

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

生绡画扇盘双凤。

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

叶里黄鹂时一弄。犹瞢忪。

等闲惊破纱窗梦。

假期安全小贴士

为了加强全校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确保大家端午节假日安全,希望全校师生在假期注意做好以下几点:

一、防溺水安全

1.不私自下水游泳,不擅自与别的小伙伴结伴游泳,不到无安全保障的水域游泳,不在江(河)池塘戏水玩耍,学会基本的自护、自救方法。

2.若发现有人溺水,要及时向大人呼救并报警,不能自行下水营救,防止溺水事故发生。

二、出游安全

1.出游时应加强自我防范、自我保护意识,防止发生财物遗失,人身伤害事故。

2.要增强消防意识,外出旅游要遵守消防规定,不携带火种和易燃易爆物品进入林区,以防发生火灾。外出参加野外活动时也不要擅自带火种(打火机、火柴等),不要随意玩火,防止意外事故。如果遇到意外情况,不要盲目施救,以免造成更大的人身伤害,需立即报警求援。牢牢记住报警电话,及时拨打:火警、报警、救护。

三、交通安全

1.放假期间人多、车多,全校师生应自觉遵守交通规则。乘车时,要密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iwuzhongdu.com/szbg/985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