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订阅哦
经历长达40天的“三伏”炙烤之后
昨日终于迎来出伏
蚕一二眠催出伏,
秧三四叶尚忧风。
古诗文中早有对出伏的记载
而一般来讲
出伏就代表着伏天的结束
气象意义上的秋天快要来临
不过在南方一些地区
往往在处暑尾声
人们还会再次感受高温天气
也就是传说中的“秋老虎”
都在说这三伏虽然过去了
却又进入了一年中
最为凶险恶毒的34天时间——
出伏到秋分8月21日——9月23日这34天是一年中气温波动最大、
最频繁的时候
一天中的气温跨度最大可能到10多度
正所谓
「早上凉飕飕,中午热死牛」
如此气温波动较大、昼夜温差加大的日子
该如何养生
又该吃点嘛好呢
……
吃得“润一点”
出伏之后,夏季开始真正意义上向秋季过度,气候逐渐干燥,人体的肺气相对旺盛,与其同时秋老虎还在发威,“燥”得很,这个时候饮食上要润一点,可多吃些滋阴润燥的食物,避免燥邪伤害。
例如梨(生吃或蒸熟再吃均可)、百合、玉竹、沙参、石斛、荸荠、枸杞等,可以润心肺、养胃阴。而带有胶质或是质地黏稠的食物也有“润”的效用,例如银耳、海带、山药、莲藕、秋葵、菇类、海参、海蜇皮等。
老中医说吃猪脚养生,就是因为猪皮富含胶质可润燥,但若是平常较少运动的人,怕吃猪脚太油,可以改摄取植物胶质。
另外,含有油脂的坚果类,例如芝麻、杏仁、煮熟的花生等,也可以达到滋润、润肠消便秘的功效。
注意平衡饮食,注意蔬菜和肉类的合理搭配;少吃生冷的瓜果和油腻的食物。至于炸烤、辛辣等燥热的食物也应尽量避免,以免耗伤津液、加重秋燥症状。
而秋天的早餐若能吃些温热粥或药膳粥,可说是养生一大良方,尤其是脾胃虚、消化吸收功能比较差的人,吃粥有助健脾胃、补中气。百合粥、银耳粥、杏仁粥、莲子粥、坚果粥与芝麻糊等,都是很好的养生早餐。
伏尽热随尽,古语常有凭。淮南岁苦旱,秋暑郁方蒸。老火炽而焰,弱金融未凝。火云大江沸,烈日群山赪。平生白羽扇,挥拂何功能。蓬头卧永昼,起冠汗沾缨。柯山屡空子,贫病复相仍。衡茅未可诣,作诗问寝兴。
——宋?张耒《出伏调潘十》
10种滋阴润燥的食物
这些食物除了滋阴润燥,还有稳定血压,预防心血管疾病的作用。比如芹菜、洋葱就是天生的降压菜;香蕉、苹果中含有丰富的钾离子,也可以对抗身体中的钠离子,起到降压的作用~
养阴“留水分”
想去秋燥必须养阴,而养阴的重点在于留住水分。除了多吃平润的食物外,水分的摄取也不可少。建议早上起床后喝一杯温水,可以让整个消化系统苏醒过来,肠子开始蠕动,就会想上厕所,当然也就不会便秘了;但是千万不要喝冷水,因为人的脾胃喜温忌寒,低于室温的水多喝反而有害健康。
多喝水很重要,喝水的方法也要注意。喝水时最好一小口一小口地喝、少量多次,不要一次灌太大口,否则身体无法有效吸收、分布。
喝太大口的水,就像忽然间下起大雨一样,尤其是循环差、经络容易阻滞的人,身体局部会闹水灾,也就是水肿。
秋风振秋晓,万境一凄清。幽草虫响息,高叶露华凝。戢翼乌尚宿,引吭鸡屡鸣。淹留度华岁,怅然难为情。
——宋?张耒
《出伏后风雨顿凉有感三首其一》
另外,中医还有一个补水小秘方,那就是喝蜂蜜水。蜂蜜可以润燥、清热,有润肺止咳、润肠通便、滋润肌肤的功效,与水调和喝下,既可补充水分,又可以防止因秋燥所引起的许多甘燥症状,还能抗衰老,是秋季养生的简单良方。
不过,由于蜂蜜内可能含有某些厌氧菌,婴幼儿、肠胃道过于敏感,或是吃甜食容易泛胃酸的人应避免食用。
喜欢喝茶的人,秋天可以用杭白菊泡茶,半发酵的乌龙茶也是不错的选择,适度饮用有助于润喉生津、清除体内积热。
别急“贴秋膘”
老话讲,“一夏无病三分虚”。就是说,经过一个夏天的酷暑煎熬,即使不生病,身体也多少有点亏虚。所以一等三伏天过去,大家就思量着吃些什么,补充一下因伏天食欲差、加上流汗而带来的亏虚,提高免疫力。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贴秋膘”。
“贴秋膘”最早传于北方。依照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理,秋季适当进补是恢复和调节人体各脏器机能的最佳时机。过去传统“贴秋膘”是为了增长脂肪,以备冬天御寒,所以以吃肉为主。
不过相关专家认为,刚出伏时,南方地区盛夏余热未消,此时进补为时尚早。人体湿气仍较重,脾胃消化功能还比较弱,要先养护脾胃,排出体内湿气再进补,方能起到效果。因此,大家切莫急着贴秋膘,此时防暑除湿、养护脾胃才是关键。
还有,贴秋膘是古时候的习俗,那时候夏天饮食通常是清淡,古时人们饮食水平普遍也较低,所以注重在这个季节补充高热量食物。而现在,大多数家庭的一日三餐都比较丰盛,不少人已经有点“营养过剩”了。而且,经过炎热夏季,人们由于频饮冷饮,多有脾胃功能减弱的现象,如贸然进补,会加重脾胃负担,造成消化功能紊乱。所以,贴不贴秋膘,还得看个人体质。
养生“有误区”
不能无病乱补
无病乱补,既增加开支,又害自身。比如服用鱼肝油过量可引起中毒,长期服用葡萄糖会引起发胖,血中胆固醇增多,易诱发心血管疾病。
不能虚实不分
中医的治疗原则是虚者补之,不是虚症病人不宜用补药,虚症又有阴虚、阳虚、气虚、血虚之分,对症服药才能补益身体,否则适得其反,会伤害身体。保健养生虽然不像治病那样严格区别,但根据体质可分为偏寒偏热两大类。偏寒者畏寒喜热,手足不温,口淡涎多,大便溏,小便清长,舌质淡脉沉细。偏热者,则手足心热,口干,口苦,口臭,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脉数。若不辨寒热妄投药膳,容易导致“火上加油”。
不能多多益善
任何补药服用过量都有害。认为“多吃补药,有病治病,无病强身”是不科学的。如过量服用参茸类补品,可引起腹胀,不思饮食;过服维生素C,可致恶心、呕吐和腹泻。
不能凡补必肉
动物性食物无疑是补品中的良剂,它不仅有较高的营养,而且味美可口。但肉类不易消化吸收,若久服多服,对胃肠功能已减退的老年人来说,常常不堪重负,而肉类消化过程中的某些“副产品”,如过多的脂类、糖类等物质,又往往是心脑血管病、癌症等老年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饮食清淡也不是不补,尤其是蔬菜类更不容忽视。现代营养学观点认为,新鲜的水果和蔬菜含有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是人体必不可少的营养物质。
不能以药代食
药补不如食补,重药物轻食物是不科学的。殊不知许多食物也是有治疗作用的药物。如多吃芹菜可治疗高血压;多吃萝卜可健胃消食,顺气宽胸,化痰止咳;多吃山药能补脾胃。日常食用的胡桃、花生、红枣、扁豆、藕等也都是进补的佳品。
不能重“进”轻“出”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少家庭天天有荤腥,餐餐大油腻,这些食物代谢后产生的酸性有毒物质,需及时排出,而生活节奏的加快,又使不少人排便无规律甚至便秘。因此养生专家近年来提出一种治疗白癜风最好药中医白癜风知名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