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
食物中毒是指食用了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或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食品后出现的急性、亚急性疾病。食物中毒分为:细菌性食物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有毒动植物性食物中毒、真菌性食物中毒。由于气候的原因,夏季是细菌性食物中毒、野生毒蕈(毒蘑菇)中毒、植物性食物中毒高发的季节。
一、夏季食物中毒高发的主要原因
1、夏季气温高、湿度大,适合肠道致病菌和霉菌的生长繁殖,食物易腐败变质,如食品生熟不分、食品贮存不当、进食未经加热处理的生食品等,易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
2、夏季温度高,雨水充裕,是各种野生蕈菌生长最茂盛的时节,由于一些野生毒蕈在外观上与食用蘑菇非常相似,老百姓对毒蕈的认识不足,常常因为误采误食毒蕈引起中毒,严重时会导致死亡。
3、夏季是各种野生植物生长成熟的季节,人们在采集野菜时误将有毒植物采食引起中毒,如毒芹、野山芋中毒等;此外,一些农村留守孩子因为家长出门打工等原因,缺乏监管,儿童自行上山采集野果,误采马桑果、苦坛子等有毒果子引起中毒事件也时有发生。
4、由于人们对一些蔬菜的储存加工不当,将这些蔬菜中的有毒物质摄入,如未煮熟的四季豆、发芽土豆、未焯水处理的鲜黄花菜等,易引起植物性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
二、常见的细菌性食物中毒
1、沙门氏菌食物中毒:沙门氏菌常存在于被感染的动物及其粪便中。进食受沙门氏菌污染的禽、肉、蛋、鱼、奶类及其制品即可能导致食物中毒。一般在进食后12-36小时出现症状,主要有腹痛、呕吐、腹泻、发热等,一般病程3-4天。
2、金黄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金黄色葡萄球菌存在于人或动物的化脓性病灶中。进食受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毒素污染的奶类、蛋及蛋制品、糕点、熟肉制品即可导致食物中毒。一般在进食1-6小时出现症状,主要有恶心、剧烈呕吐(严重者呈喷射状)、腹痛、腹泻等。一般在1-3天痊愈,预后良好。
3、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食物中毒:是我国发现的一种病死率很高的细菌性食物中毒,主要是食用由该菌及其毒素污染的酵米面、变质银耳及变质淀粉类制品如糯米面汤圆、吊浆粑、小米或高粱米面制品、马铃薯粉条等引起。一般进食后多为2-24小时出现症状,主要为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还伴有头痛、头昏、嗜睡、全身无力等。重者可出现意识不清、烦躁不安、惊厥、抽搐、休克,伴有黄疸、肝肿大、肝昏迷,呕血、血尿、少尿,一般不发热。病死率40%-%。
三、野生毒蕈中毒
野生毒蘑菇又称毒蕈,在我省广泛分布,大多长在山区,据资料记载我省毒蕈约有60多种。一些毒蘑菇在外观上与食用蘑菇非常相似,不能以是否有虫蛀或花纹等外观进行判断毒性,也不能用民间传说的“与大蒜、银器一起煮后是否变色”等不科学方法进行鉴别。
毒蕈毒素非常复杂,中毒后所表现的症状、体征多样,发病潜伏期短则数分钟,长则数小时或数天。
目前已知毒蕈中毒临床表现分为五种类型:胃肠炎型、神经精神型、溶血型、脏器损害型、日光性皮炎型等。其中以脏器损害型危害最为严重,死亡率极高。如白毒鹅膏菌、秋盔孢伞、亚稀褶黑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