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种已过,夏至既望,
一年中最热的日子即将登场,
自此,太阳将踏上“回头路”,一路向南。
但是人生没有回头路,唯有此时就努力积累,
才有可能在下一个季节收获硕果累累。
养生亦是如此!??????
芒种开始,烈日炎炎,雨水充沛,空气中湿度增大,人们常常会感觉像在蒸笼里一样,体内的汗液无法彻底通畅发散出来。
有些人还会出现头晕困倦,没有食欲,皮肤油腻和大便粘腻等状况。多半跟体内湿重有关。
因此,芒种养生更要注意“防”。
1.养心安神防中暑
中医认为夏天属火,与心相应,夏季养生重在养心。
《素问》记载:“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为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暑是夏季的主气,为火热所化,暑邪致病有明显的季节性,而对于心脑血管患者而言,夏季更是健康的一道坎。
中医认为“汗为心之液”,流汗过多会加重心脏负担。如有心血管基础病、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在夏季要避免剧烈运动,防止大量出汗,如出汗后要及时补充水分,可适量喝一些淡盐水或吃一些水果。
人体“养心穴内关”包括:内关穴,心俞穴,巨阙穴,至阳穴。经常爱就可以起到安养心神的作用。
2.少食生冷防伤脾长夏属湿,湿易伤脾。
夏季也是胃肠道疾病高发的时节,饮食稍不注意就易出现恶心呕吐、消化不良、腹痛腹泻等急性胃肠炎等病症。
根据“脾喜燥不喜湿”的习性,所以夏季饮食宜温,过于寒凉易致困脾伤阳,助湿生痰。养护脾胃,应该在日常生活中避免寒凉食物和冰水冷饮等。我们可以用新鲜的水果蔬菜来消暑解热,比如西瓜,黄瓜,番茄和梨等。
空闲时多做揉腹、推腹的运动,常灸中脘、神阙、太白、足三里等穴位,有助于祛除脾脏湿寒、养胃益气。
3.防湿气入体芒种湿热盛行,湿邪侵袭皮肤,会有瘙痒、水泡,皮疹等症状;侵袭头部会有头重如裹、困顿不醒、头晕恶心等症状;侵袭四肢会出现手脚冰凉,易流虚汗等症状。
艾灸神阙、丰隆等穴位,加速体内水分代谢,帮助人体排除湿气,起到健脾利湿的作用。
4.防热伤风
气温不断升高,人们常常衣衫单薄,即使是体健之人也要谨防外感。
此时人体汗毛孔开放,汗液外泄,正是机体抵抗能力下降的时期,如果再加上猛吹空调或电风扇,往往会导致人体汗毛孔受凉突然闭塞,热和汗不得外泄,热积聚体内,出现流涕、喷嚏、发热、头痛、呕吐、腹泻等典型的"热伤风"症状。
如不小心患了热伤风,可艾灸风池穴、大椎、风府、合谷等穴位,有清热解毒,疏通经络,疏风散寒、清脑宁神的效果。
往期
推荐
除了《梦华录》里的紫苏饮子,这些药食新宠可伴你度过炎炎苦夏~
夏日驱蚊大作战,这些宝藏方法快学起来!
当代人如何走出失眠抑郁的“怪圈”,不妨试试艾灸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