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田县中小学生安全教育系列预防自然灾害

治疗白癜风的知名专家 https://yyk.39.net/hospital/89ac7_detail.html

进入夏季后,暴风雨及雷电等突发性较大,经常会给我们的生活学习带来很大的影响,今天小编就整理了一些暴雨和雷电的预防和急救知识,希望能对同学们带来一些帮助。

      

暴雨

    

在我国北方,暴雨通常是在5-10月份出现。暴雨袭来的时候,各种事物都会遭遇到一定程度的损害,如农作物的减产乃至绝收,冲毁居民的住所,损坏道路、桥梁、房屋、通信设施、水利设施等,对于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无疑产生了极大的威胁。

每个地方的降水和地形都是不同的。特大暴雨是灾害性的天气,常常可以造成严重的洪涝灾害和水土流失,并导致一系列重大的经济损失,如工程失事、堤防溃决以及农作物被淹没等。

一般来说,暴雨的到来常常都是急而大的,倘若排水不畅,很容易引起积水成涝,造成洪涝,作物就会被淹没,作物的新陈代谢便无法正常进行,从而产生各种伤害,积水越深,淹没时间越长,造成的危害也就越严重。特大暴雨还可以导致山洪、河流泛滥,这样不仅会危害到农作物、果树、林业和渔业等,而且还可能冲毁农舍和工农业设施,甚至伤害到人畜,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被暴雨隔离时怎么办      

寻找高地,关掉手机

    

暴雨来临的时候,同学们一定要先找一个比较安全的地方,并且带到暴雨结束为止。暴雨中的安全地方,主要是指那些比较牢固、地势较高的建筑物。暴雨中如果有雷电相伴,同学们还要时刻注意防雷。倘若正走在路上,一定要扔掉手中的雨伞。另外,也尽量不要用手机,并要及时关掉。

      

远离金属物体和危险建筑物

    

雷雨天气出行,千万不要碰触路灯杆,电线杆、空调室外机、落地广告牌等含有金属的东西。行走的时候,尽量选择那些地势较高的位置。此外,还要留意周围是不是有电线,如果发现有的话,必须保持一定的距离。

      

谨防暴雨次生灾害

暴雨不仅造成了出行的不变,而且还有可能引起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发生。这样一来次生的水污染、食物中毒和传染病爆发事件也就会随之产生。所以在暴雨过后,同学们在卫生饮食方面需要注意。

      

中小学生防暴雨须知

          1.在室内如何防范暴雨    

在暴雨来临前,同学们一定要对居住的房屋进行认真的检查。倘若是在危旧房屋,或者是处于低洼处的房屋,一定要立即进行转移。对于室外进行的一切活动都必须停止。要对电路、炉火等设施的安全性进行检查。提前收取露天晾晒的物品,收拾家中贵重物品,将其放置于高处。

暴雨来临之前,同学们一定要紧闭门窗,这样可以防止雨水涌进屋内。一旦屋里面进水,就要马上关闭电源、煤气等设备。如果同学们的住所是在低洼之处,可能会出现严重的水淹,这个时候最好是马上从居所撤离,暂避到安全的地方。如果遇到了什么危险,一定要马上拨打电话求救。

为了防止房间发生小内涝,同学们可以因地制宜地放一些挡水板、堆置沙袋或者是堆砌土坎在家门口。室外积水进到家里时,一定要注意及时切断电源,以防积水带电伤人。同学们要特别警惕夜间的暴雨,以防旧房屋发生倒塌而伤人。暴雨对于住在山区的同学来说,是十分危险的,那里很容易出现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因此一定要更加注意进行安全防护。

      2.紧贴建筑物,以防跌倒

暴雨期间,同学们尽可能不要出去,不得不外出时,也要绕过那些积水严重的地段。行走在户外时,同学们一定要马上到地势比较高的地方或者是山洞中进行暂避。行走在户外有积水的地方时,一定要注意观察,行走时紧贴建筑物,以免跌进窖、井或者是坑、洞中。

千万不要行走在流水当中,因为在15厘米深度的流水中,人往往就会跌倒。倘若发现水流十分湍急、混浊,并且还夹带有泥沙,这些都有可能预示着山洪即将爆发,这个时候同学们应该马上离开溪涧或者是河道。

3.躲避那些电线、电器等设施

在暴雨中行走的时候,对于街上电力设施一定要格外注意,如果发现有电线滑落,一定要马上远离并且向有关电力部门进行报告。暴雨期间,同学们千万不要在地下通道或者是高架桥下面的通道中行走,千万注意留心观察、躲避那些电线、电器等设施,以免发生漏电导致伤亡。

4.在交通工具上怎么办

下暴雨的时候,千万不要骑自行车。如果正在骑自行车,一定要下车,尽可能推着走。一旦看到路面或立交桥下积水非常深,要尽可能地绕行,避免强行通过。如果不得已要在积水中行走的话,一定要仔细观察,防止跌倒。倘若雨天是在汽车上,一定不要在车上停留,最好是下车到高处等待救援。

在车上的时候,如果遇到路面积水,同学们一定要告诉司机将车辆绕行。提醒司机在驾车的过程中,一定要小心观察路面或者是立交桥下的积水,如积水过深,尽量不要涉水,且不可以强行通过。

      

雷电

    

雷电的基本知识

1.雷电是怎样产生的

雷电是发生在大气中的一种自然的放电现象。在形成雷雨云的时候,有一部分正电荷积聚起来,而另一部分负电荷也积聚了起来,当电荷积聚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产生出放电现象。

2.雷电的四种形式

雷电主要有直击雷、电磁脉冲、球形雷、云闪四种形式,其中可以对人和建筑物造成伤害的是直击雷和球形雷,而电磁脉冲主要影响电子设备方面,由于云闪主要发生在两块云之间,因此对人类的危害程度并不大。

3.闪电有哪几种类型

闪电主要有枝状闪电、片状闪电、超级闪电等。枝状闪电就是曲折开杈的普通闪电。如果看到闪电的两枝是同时到达地面的,那么又可以称为叉状闪电。片状闪电是在云中正、负电荷之间不断闪烁的闪电,整个区域的天空也就会变得一片光亮。超级闪电主要是指那些威力比普通闪电大多倍的稀有闪电。

雷电的危害到底有多大

雷电灾害是严重的十种自然灾害之一,在自然界中,每年大概有几百万次的闪电发生。统计资料显示,雷电对人类的危害已经上升到自然灾害的第三位,全球每年由于雷击而导致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不计其数。根据统计,我国每年由于雷击和雷击负效应而出现的人员伤亡高达--人,财产损失为50亿--亿元人民币。

雷电灾害涉及范围广泛,几乎遍布各行各业。随着现代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由于电子设备抗雷击能力不强,因此雷电的危害变得更加明显。那些测量、监控、保护、通信、计算机网络等先进电子设备,一般都是以大规模集成电路为核心组件的,它们广泛在电力、航空、国防、通信、广电、金融、交通、石化、医疗和其他现代生活的各个领域应用着。这些电子设备普遍都有缺点,特别是对暂态过电压、过电流耐受能力较弱,暂态过电压不仅会使电子设备产生误操作,而且还会导致更大的直接经济损失,造成无可挽回的社会危害。

预防雷电的相关措施

1.接地预防雷电袭击

接地是否妥当,这是历来防雷技术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项目;同时,接地还是最费工、费钱、费力的防雷措施,在防雷工程之中,它是一个重点,也同样是一个难点。

2.分流预防雷电袭击

分流就是只要是来自于室外的导线,如电力电源线、电话线、信号线或者是这类电缆的金属外套等,都要将其关联成一种可以避雷的器具,然后和地线相接。

3.屏蔽预防雷电袭击

屏蔽就是用金属网、箔、壳、管等导体把那些需要被保护的对象围起来。换句话说,就是力求“无隙可钻”,把从空间闪电的脉冲电磁场入侵的通道阻隔了。

4.搭接预防雷电袭击

搭接也可以称作“均衡连接”“等电位连接”,也就是利用粗的铜导线将各种金属物进行焊接,或者是直接把它们焊接起来,这样可以保证等电位。

雷电天气怎样保护自己

            

如果发生雷电,同学们正处在空旷的田野上,千万不要让自己成为尖端。换句话说就是,自身的高度一定要尽量降低,同时还要注意不要把带有金属的物体扛在肩上或者是高过头顶,如铁锹、锄头、高尔夫球棍等。

    

打雷的时候,躲在大树下避雨是很不安全的。此外,也不要停留在高楼的烟囱下、地势高的山丘处,以免发生不测。最好不要去湖泊、江河、海滩等处钓鱼和划船,更不能游泳。室内相对比较安全,但一定要紧闭门窗,以防侧击雷和球形闪电的侵入。

      

户外遭遇雷雨,如果来不及离开高大物体,也可以立即找一些干燥的绝缘物放在地上,合拢双脚并坐在上面,切不可把脚放在绝缘物以外的地面上,因为水也是可以导电的。

雷电发生的时候,千万不要使用太阳能热水器洗澡,也切不可看电视,或者是使用电脑、电吹风机、电动剃须刀。最好是拔掉所有电器的电源插头,以防雷电从电源入侵。同时也不要打电话,特别是不可以使用手机。

遭遇雷击后如何急救

人一旦被闪电击中,在强大的电压之下,心脏会停止跳动,从而导致死亡。一般来说,死者并不是被烧死的。如果可以在4分钟内通过心肺复苏的方法来抢救的话,也许还可以让心脏重新跳动起来。

雷电发生的时候,同学们如果发现有人突然倒下,口唇青紫,呼吸声十分微弱,或者是不喘气,大声呼唤都没有反应,那就是说明伤者已经完全丧失了意识、呼吸、心跳也都骤然停止了。在这种情况下,同学们应该立即进行现场的心肺复苏。

倘若伤者遇到雷击,使衣服起火,那么在这个时候,同学们一定要让伤者立即躺下来,或者就地进行打滚,这样可以让火焰不致烧到面部;同时,还可以往有水的洼地、水池中爬去,或者用水往伤者身上泼,或者是用厚的外衣、毯子裹住伤者,将火焰扑灭。对于伤者来说,千万不可以惊慌失措地奔跑,这只会让火越烧越旺。

      

同学们:

自然灾害是自然现象给人类造成的灾害。以目前人类的科学技术水平和能力,人们还无法阻止自然灾害的发生。也无法完全抵御自然灾害的破坏。但是完全可以根据自然灾害发生的规律和特点,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尽量地减少损失。

生命是美好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的,而要拥有这一切的前提是我们要爱护环境,珍惜生命。让我们一起努力,在蓝天白云下,在青草绿叶中活出青春不一样的颜色。

    

图文编辑:张小梅赵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iwuzhongdu.com/szzz/999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