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专科医院 http://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小暑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一个节气,夏天的第五个节气,表示季夏时节的正式开始;太阳到达黄经度时叫小暑节气。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六月节……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
暑,表示炎热的意思,小暑为小热,还不十分热,意指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到最热,全国大部分地区基本符合。随着7月17日入伏(进入三伏天),高温、高热、高湿的天气将频繁出现。
诗云“地煮天蒸望雨风,偶得雷暴半圆虹。旱南涝北新天壤,总有荷塘色味同。”(左河水)中国的南方地区在小暑时节平均气温一般为33℃左右;华南东南低海拔河谷地区,7月中旬可开始出现日平均气温高于30℃、日最高气温高于35℃。而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各地进入雷暴最多的季节。灾害,亦须注意预防。
小暑三候
中国古代将小暑分为三候:“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鹰始鸷。”
一候丨温风至小暑时节大地上便不再有一丝凉风,而是所有的风中都带着热浪;
二候丨蟋蟀居宇《诗经·七月》中描述蟋蟀的字句有“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文中所说的八月即是夏历的六月,即小暑节气的时候,由于炎热,蟋蟀离开了田野,到庭院的墙角下以避暑热;
三候丨鹰始鸷在这一节气中,老鹰因地面气温太高而在清凉的高空中活动。
小暑习俗
1食新丨“吃新”乃“吃辛”
民间有小暑“食新”习俗,即在小暑过后尝新米。“吃新”乃“吃辛”,是小暑节后第一个辛日。
2封斋丨据传误食招灾
湘西苗族的封斋日在每年小暑前的辰日到小暑后的巳日。这段时期,禁食鸡、鸭、鱼、蟹等物。据说误食了要招灾祸,但仍可吃猪、羊肉。
3吃暑羊丨彭城伏羊一碗汤,不用神医开药方
徐州人入伏吃羊肉,称为吃伏羊这种习俗可上溯到尧舜时期,在民间有彭城伏羊一碗汤,不用神医开药方之说法。
4舐牛丨舐牛喝了不淌汗
山东临沂地区有给牛改善饮食的习俗。伏日煮麦仁汤给牛喝,据说牛喝了身子壮,干活,不淌汗民谣:春牛鞭,舐牛汉(公牛),麦仁汤,舐牛饭,舐牛喝了不淌汗,熬到六月再一遍。
5晒伏丨去潮去湿
农历六月六,小暑前后,传说是龙宫晒龙袍的日子。此时气温高,日照长,家家户户都选择这一天晒伏。把存放在柜子里的衣服晾到外面接受阳光暴晒,以去潮去湿,防霉防蛀。
6吃伏面丨头伏饺子二伏面
入伏之时,刚好是我国小麦生产区麦收不足一个月的时候,家家麦满仓,而到了伏天人们精神委顿,食欲不佳,饺子却是传统食品中开胃解馋的佳品,所以人们用新磨的面粉包饺子,或者吃顿新白面做的面条,就有了“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的说法。
小暑养生
小暑时节天气炎热、降雨增多,人体阳气在外,脾胃相对空虚,易出现上热下寒、外热内寒的状况。
养生宜温补去寒、阴补降热。最宜借着此时旺盛的天地阳气,养护好自身,得以健康无恙。
防寒护阳天热难耐,用空调一定要常开窗通风,否则长期在密闭空调房中,会有头晕、恶心等「空调病」症状——为过滤后的空气中负离子显著减少,而阳离子过多所致。老人、小孩尤其应注意避免风扇空调直吹,温度设定在26℃以上为宜。
以热驱寒「热在三伏」,7月13日是入伏的日子,也是寒性体质调养的大好时机,可以去做三伏贴、三伏灸。此时人体处于阳气旺盛、气血通畅、皮肤腠理松弛的状态,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味清淡《遵生八笺》曰:「是月肾脏气微,脾脏独旺,宜减肥浓之物,益固筋骨。」质地肥厚、味道浓烈的食物,往往失去食物的真味。
小暑时节,饮食宜五味清淡,可使人神爽气清、肠胃舒畅。食材也适宜选用当时当地的食物,最得天地中和之气。
小暑是第十一个节气,
夏天的第五个节气,
表示季夏时节的正式开始;
暑,表示炎热的意思,
小暑为小热,还不十分热。
时至小暑,降水增多,地表湿度变大,
湿气之邪加重,暑夹湿,
所以此时节一定要注意健脾化湿!
因为肾是先天之本,脾胃是后天之本。脾肾一虚,正气则虚,邪气则盛。因此扶养正气贵在温补脾肾。但道医更主张补脾胃,认为脾胃的强弱是决定寿命的关键。通过调理脾胃,能够提高人的抗病能力,对整体状态进行调整,可以防止衰老。
道医认为,温补莫过于灸法,能壮人阳气,益人真阴。艾灸有6大功效:通经活络、行气活血、祛湿逐寒、消肿散结、回阳救逆、防病保健。古人云:“针所不为,灸之所宜。”灸法,虚寒者能补,郁结者能散,有病者能治,无病者灸之可以健身延年。
灸哪里才能温补脾肾呢?宋代医家窦材《扁鹊心书》的一句话:“人于无病时,长灸关元穴、命门穴、气海穴、中脘穴……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年命矣。”这4个穴位是温补脾肾、扶养正气、延长寿命的要穴。
1
关元穴
(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下3寸)
是元气出入的关卡;
2
气海穴
(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下1.5寸)
是阴中之阳、元气之海;
3
中脘穴
(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上4寸)
健脾和胃;
4
命门
(位于第二腰椎下两肾俞之间)
具有温煦、推动五脏六腑之阳气的作用。
每天对这4个穴位艾灸10~20分钟,以皮肤发红为宜,可强壮元阳、理脾和胃,增强抗病能力。平时忙碌的人也可以多按摩这几个穴位。
起居养生
1
少动多静
从道医方面讲,小暑时人体阳气旺盛,阳气具有护卫体表、抵御外邪的功能。只有保护好自身的阳气,人体才得以健康无恙。小暑时气候炎热,人体能量消耗较大,此时宜遵循“少动多静”的养生原则,以免阳气外泄太过。每天作息应有规律,除了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外,也要注意劳逸结合,运动时一定要掌握好强度,避免强度过大。
2
勿久坐木
俗话说:“冬不坐石,夏不坐木。”小暑节气气温高、湿度大,久置露天的木料,如小区或公园里的木椅木凳,经过露打雨淋,含水分较多,表面看上去是干的,可是经太阳一晒,温度升高,便会向外散发潮气。如果人在上面坐久了,可能诱发痔疮、风湿和关节炎等病,因此小暑节气时不宜在木质凳椅上久坐。
3
饮食养生
俗话说“热在三伏”,小暑节气恰在初伏前后,因此在饮食上应注意清热祛暑,宜多食用荷叶、土茯苓、扁豆、薏苡仁、等材料煲成的汤或粥,多食西瓜、黄瓜、丝瓜、冬瓜等蔬菜和水果。也有人将小暑节气的饮食概括为“三花三叶三豆三果”。“三花”指金银花、菊花和百合花,此三花在药店里有售,适合冲泡成茶,是消暑佳品;“三叶”是指荷叶、淡竹叶和薄荷叶,此三叶也可在药店里买到,也适合冲泡;“三豆”是指绿豆、赤小豆和黑豆,道医称之为“夏季灭火器”,能清热降火;“三果”是指西瓜、苦瓜和冬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