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助力白斑圆梦征程 http://pf.39.net/bdfyy/bdflx/160706/4892467.html
引
鼓浪屿上有太多太厉害的人物,当我们提起我们的“战疫保护神”钟南山院士时,常骄傲于他源于鼓浪屿的医学传承,并追溯到医院,其实,鼓浪屿历史上更早就有一个医界大咖,可惜鼓浪屿知道他的人并不多。
他曾居住在鼓浪屿十三年,行医不辍,救助了无数厦门患者;他在厦门完成最重要的热带医学研究,发现了划时代的“昆虫病媒”传播模式;他大力培养本地助手,建设医学人才;他曾为厦门挡住了大规模的瘟疫,可是最该记住他的厦门人却几乎遗忘了他一个世纪。
他就是Sir.PatrickManson,大陆称他曼森,台湾人叫他万巴德、香港人则呼他:白文信。
(曼森Sir.PatrickManson,图片来源:网络)
01
曼森年10月3日出生于苏格兰阿伯丁什尔。父亲约翰曼森是地主及一地方银行之经理。
曼森年进入阿伯丁大学医学院就读,年7月获得医学博士学位。
曼森从小就自认“火热的心灵像是一匹难以驾驭的野马,渴慕寻找天地间的一点共鸣”,毕业后按部就班当个医生,何等无趣!
恰逢大清海关总税务司在招募医官,曼森就此来到了中国。
22岁的曼森中国行第一站,是台湾打狗,现在的高雄港。高雄港的货物吞吐量不大,人口也不多。曼森在高雄当了五年海关医官,同时还和台湾最早的传教医师马雅各一世一起在旗后街开医馆,空余时间学学闽南话,乘马、打猎、海水浴、钓鱼,轻松而愉快。
(阿伯丁大学医学院,英国第一所医学院。)
02
年,曼森医生来到了厦门,成为厦门关税务司的一名医官兼管海港检疫。
年,设立于年3月30日的厦门关税务司署,刚于去年结束了租用洋行房屋办公的生涯,迁入英租地新路头新落成的关署(今海后路34号,海关缉私局处)。而洋员的居住所,设在鼓浪屿。
曼森在厦门,医院医生,但比在高雄要忙得多。因为,高雄当时是个地区性港口,而厦门一直是闽南人面向东南亚贸易的重要港口。
曼森的一个重要工作,是负责观察、记录各港口的卫生状况,统计当地外国人的健康状况、死亡率和死因;观察当地的流行病及病因,包括疾病的发生与季节、气候、环境变化的关系。
19世纪的厦门人口剧增,城区却狭小而脏乱,加上八方商客,每次世界性的瘟疫流行,都会对厦门造成影响。天花、疟疾等是传统的传染病,霍乱、鼠疫等被称为“香港症”、“泊来症”则源于开埠以后,这些瘟疫造成造成厦门极高的死亡率。
通过长期对厦门主要疾病检查、生活史研究和居民死因调査,曼森得出结论:厦门每年死于瘟疫的人数超过人,加上其他正常死亡人数,厦门的死亡率估计高达40‰左右。最主要致命的疾病首推天花,其次为疟疾。
年,厦门流行疟疾,居民四分之三得病。这一年,曼森治疗了名病人。
在厦门,他接触到了大量病例,积累了丰富的医学经验,厦门成为他辉煌医学生涯的起点。
(年代海滨帆船,图片来源:网络)
03
各种瘟疫的蔓延一直是清末厦门港最大的威胁,随着曼森的到来,厦门关逐步完善卫生检疫制度,制定了检疫隔离的办法。
年8月21日,因新加坡、暹罗等地发生霍乱,厦门关拟定“厦门口岸保护传染疫症章程”,计三条:
第一,凡有船舶由新加坡、暹罗有疫病症的地方过来的,应在口外头中礁停泊,听候海关医官上船查验:
第二,凡有此等船舶在口外不准擅动,禁止旅客及行李、货物起卸,候得到海关准单方准起卸;
第三,如有违犯以上章程者由该国领事官照例罚办。
年7月20日,厦门口岸首次发现染疫船一一来自曼谷的德籍“Bram”轮有中国患者死于霍乱。于是,厦门关颁布卫生条例增加了“检疫港口包括所有疫港及疫船悬挂黄旗”等事项。
年,为防止菲律宾霍乱传染厦门,厦门关开始对吕宋来的船只实施检疫。
得益于曼森对流行性疾病的及时监测和得力的隔离措施,厦门逃过了几次外来瘟疫的袭击。
(年,曼森一家合影,图片来源:潘威廉)
04
年,为解开象皮病之谜的曼森休假回英国,寻求更多的医学支持,采购了当时最高端的显微镜,同时也收获了爱情。
“亲爱的依莎贝尔小姐,这也许是我给你的最后一封信了。当伦敦午夜的雾笛响起,就是我要离开的时间,再度回到中国,我日夜梦回的所在。成千上万的中国人,染着可怕致死的嗜血丝虫、血吸虫、疟疾,在还没有认识耶稣基督的救恩前,病魔就先夺去了他们的性命。中国需要我!藉着高明的医术,移去他们的封闭与保守……
亲爱的依莎贝尔,充满了如火热情的我,在短短相聚的十个月里,不是在图书馆里苦读,就沉湎在显微镜前,很少对你细语呢喃,情话深诉,真是满心的歉疚。对中国人苦难的负担,使我无法扮演一个好情人。但是,如果回到福音的战场,你将发现我是全力以赴的一流战士。亲爱的,你愿意来中国吗?”
年12月21日,亲爱的依莎贝尔小姐搭船到了鼓浪屿,成为了曼森夫人。他们的房产,购买在三丘田一带。
年翟理斯的《鼓浪屿简史》里,我们可以查到曼森医生一家四口的名录。
年,我们看到了幸福的五口之家的照片。
曼森在鼓浪屿生活了13年,日子过得十分丰富多彩,他经常参加举办些赛马或狩猎活动,被誉为“中国最佳猎手”,当时厦门附近时常会有老虎出现扰民,他还曾经组织”打虎队“!
曼森的精湛医术和胆识为他赢得了中国人的尊重和信任,并因此过上了优渥的生活。虽然,越来越多的病人有时候让他忙的连觉都顾不上睡。
(曼森和他的打虎队,图片来源:网络)
05
曼森厦门期间完成丝虫、旋毛虫等研究,年12月转往香港。
曼森于年创立了香港华人西医书院,即香港大学的前身。现在香港还有栋“白文信”楼。
曼森在中国开展医疗教育实践,开始于厦门时期。医院,他不但教导助手协助他的研究,还教导他们医学知识和技能,让其日后可自行开业独当一面。他相信,通过培养和教育年轻医生,将对整个国家的治疗体系会产生决定性影响。
曼森最著名的学生是孙中山,在逃亡英国期间也曾得到他的大力照顾。看来,他所改写的,不仅仅是中国的医疗事业。
(伦敦热带医学院旧照,图片来源:网络)
曼森年返回伦敦,年10月创设伦敦热带医学院开展医学教育工作,并任热带医学会会长。他倡导建立伦敦热带病医学院,到现在仍是欧美顶尖的医学研究机构。他的《热带疾病手册》至今仍为经典之作。
此外,曼森更于年到年长达15年担任英国殖民部医学顾问,协助英国政府拟定热带殖民地的医学政策和防疫措施,并因其成就于年受封为爵士。
曼森78岁因患心脏病逝世,生前立下遗嘱,把所有的财产设立作奖学金,资助研究“热带医学”的学生,使一批批的生力军不断进军到各个落后的地方去。
热带疾病:指热带地区炎热潮湿气候环境下流行的传染病。它们大多是由蚊子、黑蝇、白蛉、采采蝇、猎蝽和家蝇等昆虫以及蜗牛传播的寄生虫病,有些疾病的传播源是遭污染的水和虫卵孳生的土壤。环境污染恶化了传播链,而恶劣的生活和卫生条件又反过来加剧了环境污染。这些疾病曾一度流行甚广,而现在则集中在极度贫困的环境。(摘自:《颗粒在线》)
言尘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