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炎热的夏天,容易出现一些季节性很强的疾病或意外,比如中暑、热中风、食物中毒和溺水等。在这种时候,掌握一定的急救常识,对于寻常百姓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今天和大家分享几个夏季急救的知识,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共同度过一个健康平安的盛夏。
中暑中暑是指在高温和热辐射的长时间作用下,机体体温调节障碍,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及神经系统功能损害的症状的总称。中暑是一种威胁生命的急诊病,若不给予迅速有力的治疗,可引起抽搐和死亡。头痛、发烧、呕吐或昏倒是中暑最基本的症状。那么发现了身边的有人中暑了该怎么办呢?
1、搬移。迅速将中暑患者抬到通风、阴凉的地方,使其平卧并解开衣扣,松开脱去衣服。
2、降温。中暑患者头部可捂上冷毛巾,可用50%酒精、白酒、冰水或冷水进行全身擦浴,然后用扇或电扇吹风,加速散热。但不要快速降低患者体温,当体温降至38摄氏度以下时,要停止一切冷敷等强降温措施。
3、补水。中暑患者仍有意识时,可给一些清凉饮料,但千万不可急于补充大量水分或冰啤酒等饮料,否则,会引起呕吐、腹痛、恶心等症状。
4、促醒。中暑病人若已失去知觉,可指掐人中、合谷等穴,使其苏醒,可同时对其进行刮痧急救。
5、转送。对于重症中暑病人,医院诊治。在运送途中要注意,尽可能的用冰袋敷于病人额头、枕后、胸口、肘窝及大腿根部,以保护大脑、心肺等重要脏器。
热中风在一年之中,气温在0℃以下和32℃以上,都是中风疾病的发病高峰,甚至有资料表明,气温越高,患中风的危险越大,在炎热的夏季发生中风的比例还高于冬天的中风发病率。因此了解中风院前急救的知识,争分医院接受治疗,以达到最佳效果。
1、判断中风前兆。中风有两种情况,一是脑血管被阻塞,使一部分大脑缺血,医学上叫脑梗死;另一种是脑出血,一般在动态发病,血压明显升高。他们的表现相似,突发的头晕、头疼,嘴歪眼斜,流口水,想说话但是已经说不清楚,一边手脚不听使唤,这样就极可能得了中风。
2、不要因为病人神志不清而摇晃他,尽量不移动,使他保持安静。第一时间呼叫救护车。在等救护车的过程中采取下面的步骤。
3、解开病人领口和胸前的衣扣,使衣物保持宽松。
4、病人如果神志清楚,可以平卧休息。神志不清的病人,用侧卧位,头稍稍后仰的姿势比较好,有利于病人呼吸。
5、带假牙的要取出来,发生呕吐的也要清理口腔,以免呛到肺里。
6、时刻观察病人的情况。不可以喝水、吃东西。
食物中毒夏季是食物中毒的高发季节,它的潜伏期短,多为集中发病。食物中毒可同时引起恶心、呕吐和腹泻,或伴有其他症状。一般餐后少则半小时、多则48小时就可发病。病人除有上述急性胃肠炎症状外,还有神经系统症状,如头痛、怕冷、发热、乏力、瞳孔散大、视力模糊、吞咽及呼吸困难等,中毒严重者可因腹泻造成脱水性休克或因衰竭而死亡。
如果身边的人或接诊患者不幸发生急性食物中毒,则可以当机立断地采取以下行之有效的急救措施。
1、催吐。如食物吃下去的时间在1~2小时内,可采取催吐法。立即取食盐20克,加开水毫升,冷却后一次喝下;如不吐,可多喝几次,促进呕吐;也可用鲜生姜克,捣碎取汁用毫升温水冲服。如果吃下去的是变质荤食品,可服用十滴水(药名)来加速呕吐。也可用筷子、手指或鹅毛等刺激咽喉,引发呕吐。
2、导泻。如果病人服用食物时间较长,一般已超过2~3小时,而且精神较好,则可服用些泻药,促使中毒食物尽快排出体外。一般用大黄30g一次煎服,老年病人可选用元明粉20g,用开水冲服,即可缓泻。对老年体质较好者,也可采用番泻叶15g一次煎服,或用开水冲服,也能达到导泻的目的。
3、解毒。如果是吃了变质的鱼、虾、蟹等引起的食物中毒,可取食醋ml加水ml,稀释后一次服下。此外,还可采用紫苏30g、生甘草10g一次煎服。若是误食了变质的饮料或防腐剂,最好的急救方法是用鲜牛奶或其他含蛋白的饮料灌服。
4、及时就医。因导致食物中毒的原因错综复杂,临床中毒症状的轻重不一,故在简单的急救处理后,如病人的症状未见好转,或中毒较重者,医院,以免延误病情。
四、溺水溺水指的是被水淹没导致原发性呼吸系统损伤的过程,是常见生活意外事件。每年因溺水而死者众多,特别在炎炎的夏日,我们能经常在媒体见到相关报道。如果不幸遇到溺水情况,我们应该如何开展急救?
1、首先确保施救者自身安全,尽量利用绳索、救生设施进行岸上救援;团体救援优于单兵作战。会游泳不代表会水中救援,水中救援需专门训练。
2、清醒,有呼吸有脉搏:呼叫,陪伴,保暖,医院观察。
3、昏迷(呼叫无反应),有呼吸有脉搏:呼叫,清理口鼻异物,稳定侧卧位,等待救援人员。密切观察呼吸脉搏情况,必要时心肺复苏。
4、昏迷,无呼吸有脉搏:类似“假死”状态,患者喉痉挛,无呼吸,脉搏微弱濒临停止,此时仅仅给予开放气道、人工呼吸,脉搏心跳即可迅速增强。恢复呼吸后,可侧卧位,等待救援人员。
5、昏迷,无呼吸无脉搏:即刻清理口鼻异物,开放气道、人工呼吸、即采用最新的A-B-C心肺复苏急救顺序。切记同时呼叫,并持续复苏至患者呼吸脉搏恢复或急救人员到达。
由于溺水的根本机制是缺氧,最新的关于溺水的循证医学推荐是先进行5次人工呼吸,再进行胸外按压30次,随后2次人工呼吸,继之30次胸外按压,随后重复2:30循环。不但首先给予人工呼吸,而且将最初的2次人工呼吸增加到5次人工呼吸,目的也是为了在第一时间提供给患者充足的氧气。
急救,抢的是时间,救的是生命。掌握基本急救知识,大家就多一份健康保障。
作者:韩明
来源:红杏e生
喜欢请点赞往期精彩
万元,这个省将全部用于基层全科医生的补助!
药品有效期,不用争议了!(医生和药师必收藏)
一句话巧记心电图,临床必备神器!
各类药的服药注意事项,都在这里……
?投稿邮箱:hxbjbjcys.白癜风初期治疗方法北京中科医院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