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淋巴水肿?
因各种原因使淋巴回流受阻所致的水肿称为淋巴水肿,是皮肤水肿的一个特殊类型淋巴水肿可发生于身体的任何部位,通常发生在一个成多个肢体,邻近躯干也可受累。乳腺癌术后发生患侧淋巴水肿的比例较高,约80%,其中绝大多数是轻度水肿。子宫颈癌进行子宫根治术后及术后放疗,有约40%的患者出现淋巴水肿。
(二)原因
晚期癌症患者的淋巴水肿多由癌症本身及抗癌治疗引起,下面这些因素增加了淋巴水肿发生的可能性:
1.腋窝或腹股沟手术(如淋巴结清除术)。
2.手术后感染。
3.放射治疗。
4.恶性肿瘤淋巴结转移(如腋窝、腹股沟、腹膜后或盆腔内)。
5.肢体缺少活动,身体虚弱倦怠。
(三)症状及特点
1.早期可见局限性的水肿,患者可有皮肤紧期感、麻木感及沉重感。
2.皮肤颜色及温度在无其他并发症时大致正常,没有敏锐的痛感。
3.早期按压皮肤可出现明显的凹痕,随着病情的发展,皮肤及皮下组织纤维化,皮肤增厚,弹力逐渐减弱或消失,指压后可不出现凹痕。
4.因局部组织抵抗力下降,易发生感染而出现淋巴管炎和蜂窝组织炎。
5.淋巴水肿时,淋巴液没有流通途径,有时会在体表形成小的水泡,称为“淋巴小泡”,在腋下、生殖器等皮肤柔软的地方多见。
(四)临床分期
1.0期淋巴水肿潜伏期,还没有明显的症状,只有通过淋巴管造影,才能确认淋巴管的异常改变。
2.1期轻度水肿,肿胀局限在远端,上肢发生在腕及手背部;下肢发生在脚与腿部,很少超过膝盖。检查时,在踝部、足背和手背有明显的凹陷性压痕。安静卧床状态下可见水肿减轻。此阶段皮下组织间隙的蛋白可自由流动,水肿为可逆性,若不进行护理,症状将会继续发展。
3.2期皮下角膜细胞和结缔体素繁殖,皮下组织呈现纤维化;组织间隙的蛋白和脂防变性沉着,成为皮下组织的一部分。此阶段皮肤变硬,指压不再有凹痕,为不可逆的改变。
4.3期真皮及皮下组织被大量增生的纤维组织所替代,肢体增生变硬,类似大象的皮肤,被称为“象皮病”。
(五)对淋巴水肿的评价
1.水肿程度
临床一般采用测量患肢周围径的方法。
(1)上肢测量部位:手背部,手腕,肘部,上臂(肘横纹上10cm),上臂根部。
(2)下肢测量部位:足背部,脚踝,小腿最大周径,髌骨缘上10cm,大腿根部。
2.评价方法
(1)患肢肿胀率=[(患肢周围径一健常肢周围径)/健常周围径]x10
(2)水肿减退率=[(治疗前周围径一治疗后周围径)/治疗前周围径]×%
患肢肿胀率越大,说明病情越重,治疗难度也越大;肿胀率如果很小,说明病情较轻,治疗难度也较小。
(六)常见合并症
1.蜂窝组织炎、淋巴管炎与水肿局部的感染密切相关,致病菌多为溶血性链球菌。表现为皮肤发热,发红,触痛且肿胀迅速加剧,严重时可出现发热、寒颜、头痛、恶心,甚至谵妄。
2.淋巴管漏即淋巴液通过皮肤表面漏出,主要发生在皮肤薄而脆弱的地方,易发生感染。
(七)评估
1.水肿发生部位、持续时间,皮肤颜色、弹性、饱满度,患肢肿胀率。
2.是否出现感染和炎症,如出现皮肤红肿、触痛。
3.导致淋巴水肿的可能原因,淋巴水肿对患者身、心、灵的影响。
(八)处理
1.纠正可逆因素
过皮肤护理及预防感染的措施,避免水肿进一步加重。
2.非药物治疗
包括体位放置、肢体压迫、肢体锻炼及淋巴引流按摩等。
3.药物治疗
(1)镇痛药物,用于与淋巴水肿相关性疼痛。
(2)皮质类固醇激素,可减轻炎症,从而减轻淋巴管的梗阻。
(3)有心源性水肿或静脉梗阻因素存在时,可考虑使用利尿剂,但利尿剂对单纯淋巴水肿作用不大。
(九)护理
1.日常护理
目的是保护水肿皮肤,预防受损和感染。
(1)保持床铺清洁、平整、干燥、无皱褶。
(2)定期沐浴,选择宽松柔软的棉质衣服。浴后局部使用刺激性小的润肤油。
(3)避免在水肿部位测血压、抽血、注射等,不要用水脚一侧的手提重物。
(4)保护水肿皮肤免受阳光照射,夏天使用防虫剂,避免蚊虫叮咬。
(5)避免水肿部位长期受压,抬高水肿部位。休息时可将患肢置于垫高的软枕上,将患肢抬高到心脏平面可达到最好效果。
(6)剪指(趾)甲应特别小心,使用指甲错代替剪刀,以减少割伤的危险。一且出现割伤应立即清洗并局部使用抗生素。
2.饮食护理
进食容易消化、富含蛋白质的饮食,如:豆腐、鱼或鸡等。
3.主动和被动运动
肢体活动可增加肌肉弹性,增加对淋巴管的压力,促进淋巴循环。简单运动如下
(1)腹式呼吸:能改变胸廓内的压力,有助于排空胸部和腹部的淋巴管。
(2)上肢运动:可做握皮球动作,运球动作,梳头动作,伸懒腰,或让上肢做上举动作使肘关节高于肩关节,然后慢慢放下来,反复几次。
(3)下肢运动:站立时左右摆动腿部;平卧时抬起小腿,将膝部尽量靠近胸部;双腿伸直,足部左右摆动及前后伸展。
4.淋巴引流按摩
可排除过多的液体和蛋白质,促进淋巴循环,减轻局部淋巴水肿。
(1)常用手法:以手掌或手指加压缓慢或旋转式地在皮肤上擦动;用两手的拇、食指握住肢体,拧挤加压。
(2)下列情形时禁忌进行淋巴引流按摩:急性感染期、重症心律不齐、心源性水肿、甲状腺机能亢进、按摩部位有皮肤炎症或破损、皮肤转移癌及局部肿块。
(3)实施步骤:①单侧上肢淋巴水肿(约45分钟),见表3-3。
表3-3单侧上肢淋巴水肿按摩步骤及要点说明
步骤
要点及说明
1.与患者沟通,取得患者合作。患者取舒适卧位(以平卧为宜)。按摩者清洁双手及需按摩区域。
对活动能力较好的患者,鼓励其自行按摩。
2.前处理(约10分钟)
a.头颈部按摩:从双耳后的颈部开始向下轻轻按摩,然后按摩锁骨上窝。
使颈部淋巴液经过胸导管排入静脉系统。
b.将未受累的上肢放于患者脑后,按摩未受影响的腋窝。
疏通健侧酸窝淋巴液通道。
c.依次按摩前胸部和后背部(图3-2,3-3,阴影部分为患侧)。双手掌不要离开患者皮肤。
充分开放躯干部的淋巴管以及各脉管之间的吻合支。
3.患肢按摩(约25分钟)
a.将患肢外展,轻揉按摩患侧腋窝淋巴结。
尽量促进吻合支的开放。
b.从患肢手指端开始,由远心端到近心端,双手紧贴皮肤,缓慢按摩直到肩部。反复多次。
激活并提高患肢淋巴管的吸纳功能和运输功能。
4.后处理(约10分钟)
按摩前胸壁和后背:双手紧贴皮肤,从患侧肩部开始,向健侧方向进行连续按摩,直到健侧窝淋巴结。
将从患肢导引过来的淋巴液继续导引到健侧腋窝淋巴通道。
5.若双侧腋窝淋巴结均受损,则将患肢淋巴液导引向健康腹股沟淋巴结。方法及步骤:
a.让患者平卧,按摩双侧腹股沟区的淋巴结。
疏通腹股沟淋巴液通道。
b.以从上到下的方向按摩胸部下方的腹部,直到股沟处,按摩时嘱患者深呼吸。
疏通腹部淋巴液通道。深呼吸有助于排空深部淋巴管。
6.按摩完毕后可在患肢使用弹力套袖或弹力绷带。
协同治疗淋巴水肿。
2单侧下肢淋巴水肿(约60分钟),见表3-4
表3-4单侧下肢淋巴水脚按摩步骤及要点说明
步骤
要点及说明
1.与患者沟通,取得患者合作。患者取舒适卧位(以平卧为宜)。按摩者清洁双手及需按摩区域。
对活动能力较好的患者,鼓励其自行按摩。
2.前处理(约10分钟)
疏通健侧酸股沟区的淋巴结。疏通及打开腹部及腰背部淋巴管、吻合支。向心性按摩可促进淋巴液回流。
a.按摩健侧腹股沟区的淋巴结(图3-4)。
b.从健侧开始向心性按摩下腹部(图3-5)
c.从近心端开始按摩腰臀部(图3-6)。
3.患肢按摩(约35分钟)
a.将患肢外展,轻揉按摩患腋侧窝淋巴结。
尽量促进吻合支的开放。
b.从患肢趾端开始,由远心端到近心端,紧贴皮肤,缓慢地按摩至患侧腹股沟处,反复多次。
激活并提高患淋巴管的吸纳和运输功能。
4.后处理(约15分钟)
a.按摩腹部及腰臀部:从患侧腹股沟开始,双手紧贴皮肤,沿腹壁及腰部,向健侧腹股沟方向缓慢连续按摩,直到健侧腹股沟。
将淋巴液导向对侧健康腹股沟淋巴结。
b.按摩同侧胸背部:从患侧腹股沟开始,双手沿腹壁、胸壁及腰背部的皮肤向同侧健康腋窝淋巴结方向连续按摩,直到同侧健康腋窝淋巴结。
将淋巴液导向同侧健康窝淋巴结。
5.按摩完毕后可在患肢使用弹力套抽或弹力绷带。
协同治疗淋巴水肿。
5.使用弹力用品
弹力用品包括弹力套袖、弹力长袜及弹力绷带等,可提供持续、稳定的压力以保证淋巴液的回流,主要用于经过治疗、水肿状况得到改善的患者,通过弹力用品的使用对治疗效果起到维持作用。淋巴引流按摩后使用弹力用品可协同治疗。
弹力套袖和弹力长袜的强度以穿着时很费力为选择原则,但也并非压力越大越好,以穿着后无疼痛感、肢体能自由活动、不会引起肢体末端苍白或淤血为宜。使用弹力绷带时在手指、脚趾及关节部位不要出现不均匀的勒痕,松紧度以贴紧皮肤,牵拉时能额外容纳一个食指为宜。
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