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陈人,最近这种路边常见的东西,可致命

点击蓝字   

(《中国毒蘑菇名录》展示的部分毒蘑菇)

误食毒蘑菇事件以6月-9月发生频率最高,其中7月为最高峰。

年-年全国食物中毒事件中,由毒蘑菇引起的死亡人数为例,占总死亡人数的63.4%。

我省发生的几起毒蘑菇中毒事件,主要由多肽类鹅膏毒肽和鬼笔毒肽等两类蘑菇毒素引起,它们会产生肝肾毒性和胃肠炎毒性,主要存在于鹅膏菌、褐鳞伞和盔孢伞菌中。

  (图片来源:《中国食品卫生杂志》点击可看大图)

目前在我省的杭州市区和周边的临安、温州的永嘉等地已发现此类剧毒蘑菇。误吃1—3朵这些野生蘑菇,就可致命。

除了致命的野生菌,浙江也发生食用野生蘑菇后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炎症状的案例。导致这些表现的野生菌主要有石灰菌、粘盖环柄菇或铅绿褶菇等。

(图片来源:《中国食品卫生杂志》点击可看大图)

还有些公认可食用的野生菌,也含某种毒素,导致部分不耐受人群中毒。如青头菌,肠胃不好的人群食用后易引起呕吐、腹泻等中毒症状,某些牛肝菌或鸡枞菌,对部分人群会引起头痛、虚汗甚至幻觉等症状。

吃了野生蘑菇

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 

可能是中毒了

如吃了野生蘑菇,出现恶心、呕吐、剧烈腹泻、腹痛和视力模糊等症状,就应高度怀疑是野生蘑菇中毒,须马上就医,否则可能失去最佳治疗期,如抢救及时,死亡率并不高。

毒蘑菇中毒的临床表现还有可能会出现“假愈期”,即经相应治疗后,症状逐步缓解甚至消失,但在一两天后,病情会迅速恶化,致使患者出现以肾衰竭为主的多器官衰竭。

因此,如果在24小时内吃了野蘑菇,并出现了可疑中毒症状,千万不要犹豫,医院就诊,并主动告诉医生曾经吃了野蘑菇,并积极配合医生或疾控中心开展相关调查。

对于毒蘑菇中毒,早就医、早确诊、早治疗,可以救命,更可以省医药费。

吃野蘑菇时记得拍照留证!

吃野蘑菇记得拍照留证据、记得留样,发现中毒要及时就医,到医院要及时告知相关信息。

各地卫生、市场监管和食品安全部门每年都会发布不食用野蘑菇的消费警示,但总是有经不起美味诱惑而“以身试毒”的人。所以,不管是自己采的还是买的野蘑菇,一定要留下实物或照片作为中毒后鉴定的证据。

到医院后要主动告知医生:啥时吃的野蘑菇?吃了几种?量多少?吃后几小时有中毒反应?并主动出示留存的照片、食物等。这些信息可以帮助医生和疾控部门快速分辨中毒状况。

总而言之一句话:吃野蘑菇记得拍照留证据、记得留样,发现中毒要及时就医,到医院要及时告知相关信息。

在杭州小和山、玉皇山、孤山

经常能看到毒蘑菇

毒蘑菇大多生长在野外的树林里、杂草丛中或城市公园、校园的树下、草丛中,杭州五云山、小和山、玉皇山、孤山等靠近山岭的区域都可能有,误食后毒性很大。

那么,有什么办法可以来区分毒蘑菇和普通蘑菇呢?相关专家表示,目前传说中的、网络上的,所有对毒蘑菇的鉴别,都是不可靠的。

比如,“鲜艳的蘑菇都是有毒的,无毒蘑菇颜色朴素”这样的传言就很不靠谱,长得白白净净的鳞柄白毒鹅膏就属于剧毒蘑菇。

还有,很多人相信的“毒蘑菇虫蚁不食,有虫子取食痕迹的蘑菇是无毒的”,实际上也是错误的,对人有毒的豹斑鹅膏,蛞蝓食用该蘑菇后就不会中毒。

特别是,有些野生的毒蘑菇与食用菇类外形相似,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并借助一定的仪器设备才能鉴别,仅靠肉眼和根据形态、气味、颜色等外貌特征难以辨别。

专家也教给了大家一些窍门。“一般来说,树上长的蘑菇,有毒但毒性小些,但是地上长的蘑菇危险性就要大一些。”

需要再次强调的是,毒蘑菇的品种远多于所谓的“可食用野生菌”,且同一品种不同生长期的毒蘑菇外表差异非常大,迷惑性强,普通人很难通过形态学分辨毒蘑菇。为了防止中毒,请不要相信自己的识别能力,不要自行采摘和食用野生蘑菇。

来源:都市快报健康浙江

编辑:张学坤

责编:赵俊开

点个“在看”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iwuzhongdu.com/szyf/988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