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将一年端午时,夏天也到了,气温明显增高,雨水增多,细菌也增多。端午节,是集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由来于上古先民择“飞龙在天”吉日拜祭龙祖、祈福纳祥、辟邪攘灾。同时,端午也是一个重要的养生的节点。端午养生吃什么补啊?夏天到了,吃什么能清凉啊?夏季期间该注意哪些养生要点?
夏季三不吃秋天百病远1不吃生冷,秋季少痎疟
很多人以为,吃生冷只是会导致当下拉肚子而已,其实不然。《内经》说:夏伤于暑,秋必痎疟。意思是,你夏季吃生冷,害了暑热的病,秋天就会有痎疟。
瓜果类的生冷食物是天然的,大家可以等伏天之后再吃,适量吃挺好的还能利尿,但是雪糕、冰水这种人工的生冷食物建议一整个夏天都不要吃,特别是中老年人。
2不吃燥热,慢病少复发
患慢性病者食用燥热食物,会导致病情加重。燥热的食物是什么呢?一方面是食材本身是热性的:比如羊肉、榴莲、胡椒等,另一方面是烹饪方法是热性的:煎、炸、烤。
夏季本身气温高,还食用这些热性食物,会使人燥不能忍,还会引起消化道和泌尿道一些病症。对一些慢性病人,还会引起便秘、痔疮、肠胀气、尿少、尿痛、肾痛等,吃太多还会引起口角炎、咽炎、结膜炎、痱子、中暑等。所以夏季要远离这些燥热的东西。
3不吃肥腻,远离淤堵和肿瘤
中医的肥甘厚腻之品,属于甜味、油腻性食物。甘味食物即淀粉类、糖类食物,摄入过量易导致胃癌;肥肉、油脂等高脂肪食物摄入过多,能促发乳腺癌、结肠癌、直肠癌和胰腺癌。
从中医的角度来说,肿瘤属于积证的范畴,《内经》认为,积证就是津液、淤血的凝滞,而肥厚饮食,容易助湿生痰,无疑会加重这些病理产物的凝聚。
夏季养生,健脾祛湿1消暑解乏:食苦瓜
天气逐渐炎热,很多人会出现上火、身体困倦等问题。《本草纲目》称,苦瓜能“除烦热,解劳乏,消心明目”,有助于消暑解乏、提高免疫力,可多食用。需要提醒的是,苦瓜性寒,大便溏泻、脾胃虚寒者应少食。
2逼走湿气:生姜
中医认为,生姜能把体内寒毒排出体外,具有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等功效。端午前后湿气重,吃过生姜后,人会有身体发热的感觉。
西医也认为,生姜能使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快,促使身上的毛孔张开,同时还能把体内的病菌、寒气一同逼出。
平时煮菜可以适当放些生姜,也可以食用姜糖水。
3红豆薏仁:健脾祛湿
薏仁性凉,味甘淡,有利水消肿、健脾去湿、舒筋除痹、清热排脓等功效。与红豆一起熬煮,是健脾祛湿的良药。
需要注意的是,熬煮薏米红豆千万不可放大米!因为大米是水稻,本身就在水里生长,于祛湿不利。
4防燥减怒:多拍“窝”
夏天暑气通于心,光靠说“你要心情好”“不能发脾气”也是不行的。其实人身上就藏有一个“出气口”,呵呵,平时没事可以多拍“窝”!帮助解热去火。
腋窝俗称“胳肢窝”,这里有个穴位叫极泉,位于腋窝顶点有脉搏的地方。左手上举,手掌向上,用右手手掌拍打左腋下;再上举右手,用左手这样拍打,每次拍打30-50次,5遍。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