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娘夏季贪凉中风邪,名中医的忠告这辈子都

体型微胖的莎莎姑娘每过苦夏总会出点状况,今年一开夏就是hard模式。夏至刚过那些天,天气闷热难耐,莎莎贪凉开着风扇睡了一夜,第二天起来半边脸没了感觉,看着镜子里口眼歪斜的自己,莎莎瞬间崩溃。她瞪大双眼看着僵尸面具般的右脸,给闺蜜哭诉得肝肠寸断:“我这是中了什么邪?!简直不想活了……”闺蜜二医院跑。

血相、头颅CT,检查结果一切正常,最后,六神无主的二人还是去求助了中医。

莎莎辗转去了中医的针灸科和神经内科就诊,中医诊断她属于风中经络导致的面瘫。中医大夫一面开药营养神经,同时行针以清除风寒之邪来改善面部神经的供养。行针几次后疗效非常好,中医大夫除了行针和灸法闪罐之外还给予莎莎液体治疗,以中药的搜风去邪疏经络来改善她的面瘫,如今莎莎已经痊愈,简直满血复活。但就此,莎莎也把老中医的话铭记在心,永不敢忘!

就莎莎这种情况,秦小健专门采访了陕西省中医研究院的闻新丽主任,听听看闻主任对夏日养生细节和健康安全度夏有什么建议?

夏季劳累过度

易招风邪入侵

闻主任说:像莎莎一样的年轻人总以为自己还年轻,身体好,在夏季稍热即无度贪凉,冬天再冷也要美丽冻人。其实寒邪专爱眷顾那些长期生活不规律、缺乏锻练、体质亚健康的年轻人。一般来说,长期熬夜加班或劳累过度导致体质虚弱、免疫力差的人,易感受风寒或引起风邪中经络。农村以前有些迷信的老人们爱说莎莎这种情况是中了“邪”气,实际上是风邪中经络。

莎莎的症状是一个典型的风中经络,严重的病人会出现左右脸明显不对称,患侧的眼睛不能够完全闭合,还有嘴巴也因为不能闭合而流口水,就是我们常说的口眼歪斜,半侧的额纹消失,所有的症状会导致出现面部丑化,像年轻女孩子自然无法面对这样的自己……

当然,中医治疗这类中风方法比较多,而且疗效是非常肯定的。首先是针法、灸法和拔罐儿,也有人采取闪罐儿的手法;其次是配合口服中药汤剂效果更好。这类疾病一定是越及时治疗,病人的愈后效果会越好,年轻人因为机体恢复能力强,完全可以痊愈而不留后遗症。

夏季暴热后激冷寒邪入体是大忌

有很多年轻人以为受风寒是冬季的事情,所以夏季高温曝晒,湿汗淋淋地特别享受回到空调房的清凉感受,得意忘形地在空调房里睡得毫无知觉,结果却出现莎莎这样的悲剧。那夏季中风为什么容易出现在年轻人或者体弱人群中呢?这是因为年轻人的御寒意识不够,在三伏天的暴热天气里,他们一来会穿的比较少,二是从外面高温环境中身上的毛孔完全张开出汗,再突然回到空调或者是有吹风扇的房间里,接受这种带着寒气的刺激的清凉,尤其是长时间直吹就更会导致这类风邪中络的疾病,体弱者是同样的道理,这是养生大忌。

年轻人夏季贪食生冷伤及脾肾之阳需温补

莎莎的这次惊魂经历是在痊愈后才敢告知家人的。妈妈一听就急了,六七月连小狗都不会生病,你却给咱中了一场邪风……莎莎自知太浪,没敢回嘴,并一再表态,不开冷气过夜!

闻主任分析:和莎莎妈妈一样,一般人的认知是夏季炎热干燥,应该是易生内火。闻主任讲,夏至节气,是大气中阳气最盛的时候,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给予北半球的热能是最高的,地表的阳气也会发散到一个极致的状态,所以地面以上的空间热能最高;反过来说,地表之下阳气反倒是一个相对虚空的状态。而天人相应,人体也同样是阳气都外跃于体表,而体内阳气最虚。

从中医理论讲,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如果不注意生活细节,是最容易感受疾病的侵扰。比如,我们夏季感到浑身燥热,那其实只是体表的热,内在却是一种虚空状态,正所谓阳气不足。而古人总结出非常有用的饮食智慧,叫冬吃萝卜夏吃姜。姜性温味辛,夏天来吃是给予体内寒虚之人一个很好的温补作用。有的人在夏季炎热的时候贪食清凉食物,尤其会频繁摄入生冷或冰镇的食物,这最容易损伤到脾胃以及肾的阳气。食寒攻伐肾的阳气,而年轻人为贪口福却极不收敛习性,所以他们比较容易感受寒邪。

夏季温食以热引热酸甘滋阴解暑正道

夏季炎热,仅为体表感受,实则内在是一种虚寒的状态。比如老年人肾气不足会出现阳气不能归位,就会表现为口舌生疮,头晕眼花。而年轻人在盛夏会大汗淋漓,热生焦渴,其实内在的寒气越盛。所以冰镇西瓜、绿茶等冷饮祛火只是一般人的思维,降温一味只吃寒凉性的食物只能解决一时燥热,仅起到一种隔阳于外而致虚热趋于体表的作用。中医说以热引热,是指用常温的食物或者饮品更好,也就是我们喝至少在30℃以上的饮品对解暑才有意义。

当然,我们可以吃一些生津止渴水果,如甘蔗、西瓜、橘子,和枸杞银耳汤、菊花陈皮茶等这些酸甘滋阴食物,能起到很好的解暑作用。尤其老年人也可以泡或浓煎一些西洋参,再加一点菊花、枸杞、陈皮、麦冬,能起到很好的解暑作用。

千寒易除一湿难祛中医除湿寒热并用

夏季气温炎热使地表的水分蒸腾于地上,使地上出现潮湿闷热,如果温度太高、湿度太大相对氧气就会缺乏,人会感到呼吸不畅,胸闷气短。我们常说千寒易除,一湿难祛,这似乎是一种矛盾,但其背后是很深厚的中医理论。

如果单纯的寒性体质,我们可以直接用温热的药物祛寒;而湿本来是种寒邪,如果单用利湿或是苦寒燥湿的药物,如黄连、黄柏、黄芩这些寒性药物燥湿,会伤了脾胃而致运化失常,仍然达不到很好的袪湿效果。所以我们一定要寒热并用,才会有明显的祛湿效果。

苦夏难熬少贪凉冬病夏治宜养阳

闻主任还提醒:夏季虽然有些难熬,俗称苦夏,就是因为又热又湿。

但是我们应该这样想,所有的生命都是在这种湿热环境下才孕育出来的。只有夏季孕育了生命才可以让秋天得到硕果。人也是一样的,生命来自太阳的阳气给予的能量,夏天是给身体注入能量的一个最佳时期,所以我们有一句话说“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意思就是我们利用大自然阳气十足的夏季给予我们身体注入热能,以应对冬天的寒冷以及生命的流转。

若一味贪凉,使我们在夏季阳气没有得到很好的储备,那么到了冬天很多宿疾就会发作,甚至迎来新的疾病缠身。所以很多人会在夏季养阳,或冬病夏治来祛除陈旧的寒湿之气,比如说三伏灸、三伏贴,甚至一些膏方,都可以在夏季给我们身体一个最佳的一个补给,来迎接秋冬的来临。

编辑:韩清芳秦小健任莉君辉

审核:陕西省卫生健康委健康促进处

点击标题查看往期文章精选

?又懒又胖又丑,这真不是你的错,都是湿气惹的祸

?全国爱眼日|读屏时代,如何保护孩子的眼睛

?去市场买菜,如何确保食品安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iwuzhongdu.com/szyf/661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