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气温回升,各种山间美味进入了生长旺盛期。野生蘑菇其品种众多,不同的种类有不同的特色和味道,是十分受人喜爱的一种美味,但并不是所有的野生蘑菇好看又好吃,有毒蘑菇不在少数,大家一定要引起重视。
为预防食用野生毒蘑菇中毒,湖北省卫生健康委发布食源性疾病预警提示:切勿食用野生蘑菇,慎防食用野生蘑菇引发食物中毒。
什么是毒蘑菇?
毒蘑菇又称毒蕈或毒菌,是指人食用后出现中毒症状的大型真菌。目前,我国已报道的毒蘑菇种类达多种,其中含剧毒可对人有致死危险的蘑菇有40多种。蘑菇中毒根据临床表现主要分为8种类型:胃肠炎型、急性肝损害型、神经精神型、溶血型、光敏性皮炎型、急性肾损害型、横纹肌溶解型和混合型。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1
学“唐僧”,不采不食野生菌
据省疾控中心食源性疾病监测显示:近5年来,我省发生野生蘑菇中毒余起,发病人数余人,死亡74人。均为误采误食有毒野生蘑菇所致,不采不食野生菌是预防中毒的最好办法。
2
学“悟空”,火眼金睛也难辨
不要相信民间所谓的鉴别毒蘑菇的方法,都不靠谱,很多毒蘑菇跟可食的蘑菇形态极其相似,肉眼难辨。
3
学“八戒”,巧妙贪吃防中毒
吃之前,先拍个照,发个朋友圈,留下野生蘑菇照片,以防万一中毒便于医生救治。
学会以下“八戒”,可以极大的减少中毒的可能性。
一“戒”:不吃不熟悉的菌
二“戒”:不吃鹅膏菌
鹅膏菌大部分是有毒的,有很多种是剧毒的。
三“戒”:不吃火炭菌
火炭菌跟亚稀褶红菇形态及其相似,且亚稀褶红菇中毒病死率很高,是我省常见的剧毒致死蘑菇。
四“戒”:不吃石灰菌
石灰菌跟日本红菇形态相似,我省每年有50-60起日本红菇中毒事件发生。
五“戒”:不给小孩、老人吃
我省蘑菇中毒60岁及以上老人占20%,该年龄组病死率最高为4.76%。
六“戒”:不同时喝酒
误食有毒野生蘑菇同时喝酒会加快毒素的扩散和吸收。
七“戒”:不吃太多种
如误食多种有毒蘑菇,不利于治疗和预后。
八“戒”:不太多量
离开剂量谈食品安全就是耍流氓,每个人体质每一样,耐受力也不一样。
4
学“沙僧”,中招后催吐洗胃
凡是在吃过菌子后,有头昏、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烦躁不安或其他不适者,都应立即就医,催吐洗胃。同餐进食者不论症状轻重,医院进行观察诊治。
野菌千万种安全第一条
劝君莫乱采亲人两行泪
来源:健康中国
多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