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蔬菜一般以瓜果为主,其中普通葫芦瓜一直是深受大家喜爱的时令蔬菜,营养且美味,但近日各地均有报道居民因食用了味道苦涩的“葫芦瓜”后,出现头晕、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症状,给予对症治疗后才好转。这是怎么回事呢?
有经验的人可能知道,葫芦瓜分为苦葫芦瓜和甜葫芦瓜,苦葫芦瓜含植物毒素碱糖甙,炒熟后它的毒性也不易分解,少量误食即可引起中毒。
夏季误食苦葫芦瓜其实,有我们的生活中,吃下苦葫芦瓜导致中毒的事例时有发生:
年8月28日下午,石家庄的张大爷一家用葫芦瓜作馅,包了顿饺子。一个小时后,张大爷和家人共三人相继上吐下泻,医院就诊。
医生追问病史得知,三位患者是因食用苦葫芦瓜中毒而出现呕吐、腹泻、胃痛等症状。
年7月2日,扬州姜老太太的老伴在菜市场买了葫芦瓜,一起炖了个鸡汤,吃的时候发现葫芦瓜有点苦,没舍得扔就硬着头皮将一锅鸡汤喝了下去。此后,一家三口先后出现上吐下泻的症状,医院抢救,92岁老母亲还一度休克病情危重。
医院的化验结果表示,姜老太太一家3口的呕吐物、排泄物中均含有碱糖甙生物毒素,而这种毒素源自苦葫芦瓜。
夏季苦葫芦瓜不能吃那么,为何带苦味的葫芦瓜频频引发食物中毒呢?
对此,疾控中心工作人员站在专业角度给出的解释是这样的:
有苦味的葫芦瓜胞兄弟名叫“苦瓠瓜”(苦葫芦瓜),与居民朋友平时食用的葫芦瓜外形相似。
这种“苦瓠瓜”由于在生长过程中受异常气候及土壤等因素影响,产生变异,出现了苦味基因,且含有碱糖甙毒素,碱糖甙毒素是一种植物毒素,这种毒素受热不易破坏分解,误食半小时或数小时
后就会发生口干、头昏、恶心、乏力、嗜睡等症状,严重者则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绞痛、腹泻、脱水等类似于中毒的症状。
专家还表示,苦葫芦瓜含有的毒素其毒性不亚于砒霜!一般苦葫芦瓜的中毒症状在进食后1-2个小时便会出现,轻者表现为口干、头昏、恶心、呕吐、乏力、嗜睡等症状,重者则会出现腹痛、腹泻、脱水和血便等症状,甚至危及生命。
夏季医生建议家里吃葫芦瓜前,最好用舌头舔一下去皮的葫芦瓜肉,有苦味即有毒,不可食用;炒熟的葫芦瓜如发现有苦味,应连同锅里的其他食物一起丢掉!
除了苦葫芦瓜外,还有一些蔬菜类食品如果食用不当,也会发生食物中毒!
发芽土豆
发芽的土豆或变青的绿皮中,含有龙葵碱,食用后对胃肠薪膜有较强的剌激性和腐蚀性,对中枢神经有麻痹作用,严重的还会危及生命。
青西红柿
青西红柿含有同发芽土豆相同的有毒物质一一龙葵碱,食后会产生恶心、呕吐、肤色青紫、流涎、头晕等中毒症状。生着吃,危险性更大!
鲜蚕豆
有的人体内缺少某种酶,食用鲜蚕豆后会引起过敏性溶血综合征。症状为全身乏力、贫血、黄疸、肝肿大、呕吐、发热等,若不及时抢救,会因极度贫血而死亡。
未煮熟四季豆
未炒熟的四季豆中含有皂甙,人食用后会中毒。当然,炒熟的四季豆无毒。
烂生姜
腐烂的生姜会产生一种叫黄樟素的致癌物质,可诱发肝癌、食道癌。
鲜金针菇
新鲜的金针菇中含有秋水仙碱,人食用后,容易因氧化而产生有毒的二秋水仙碱,它对胃肠黏膜和呼吸道黏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会出现咽干、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大量食用后,还可能引起发热、水电解质平衡紊乱、便血、尿血等严重症状。
秋水仙碱易溶于水,充分加热后可以被破坏,所以,食用鲜金针菇前,应在冷水中浸泡2小时,烹饪时要把金针菇煮软煮熟。
未煮熟的芸豆
芸豆含有毒蛋白和皂素,前者具有凝血作用,后者是一种能破坏红细胞的溶血素并对胃肠有强烈的刺激作用。
如果没有煮熟煮透,人吃了之后1至5小时就会引起中毒。轻者头痛,重者恶心、呕吐、腹痛。
一般老芸豆更易引起中毒,两头含毒素较高应去掉。
鲜黄花菜
鲜黄花菜含有秋水仙碱,它进入人体后被氧化成毒性很大的物质二秋水仙碱,能强烈刺激胃肠和呼吸系统。成年人如果一次摄入0.1~0.2毫克的秋水仙碱(相当于鲜黄花菜1~2两)即可中毒。
一旦中毒,会出现咽干、烧心、口渴、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血便、血尿或尿闭等现象。
鲜黄花菜不要多吃,吃前应先将鲜黄花菜用开水焯一下,再用清水浸泡两小时以上,捞出后挤尽汁液,彻底炒煮后再吃。
本文图文内容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