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登山随时可发生中暑
在夏季的登山中,中暑很一件很可能发生的事,你可能很快喝干了水,走在暴露的阳光下,身体虚弱无力,感到闷热难受。在太阳底下起码有三十多四十度,皮肤似乎像是快要被烤熟的感觉,有时你甚至不知道自己已经中暑了,走得口干舌燥,精疲力尽。如果不及时休息有可能会出现了胸闷、头晕、乏力的症状,如果严重的话很有可能会出现烦躁不安、脉搏细速、血压下降,最后出现恶心、发热、呕吐、最后迷迷糊糊地倒在地上等这些较为严重的症状了。
我们在酷暑下为什么会中暑呢?简单的答案就是:我们是恒温动物,必须把体温维持在37摄氏度左右。如果身体散热低于吸热,人体就会中暑。中暑可能让你精疲力尽。根据严重程度,可以把中暑分为先兆中暑、轻度中暑和重度中暑。
先兆中暑先兆中暑的症状为:大量出汗、口渴、明显疲色、四肢无力、头昏眼花、胸闷、恶心、注意力不集中、四肢发麻等,体温正常或略高,一般不高于37.5℃。轻度中暑轻度中暑有面色潮红、胸闷、皮肤干热等,或早期呼吸循环衰竭症状,如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大量出汗、皮肤湿冷、体温升高到38℃以上、血压下降、脉搏加快等。重度中暑重度中暑除上述症状外,如果还出现昏倒或痉挛,或皮肤干燥无汗,体温在40℃以上,说明中暑严重,应紧急处置,昏迷者针刺人中、十宣穴。在急救的同时,医院治疗。
登山时是怎样发生中暑的
中暑就是因为人体“过热”。登山时,高温暴晒、潮湿炎热环境都会导致人体过热,散热不及时,便容易导致中暑。
高温暴晒环境——登山时,裸露的山脊,干燥的平原都是高温暴晒环境,人若完全暴露在其中,无异于进入一个烤箱,自身因为吸热过多而导致体温升高。
如果环境里空气流通性差,人体皮表散热功能下降,汗液无法得到有效蒸发,运动和高温产生的热量积聚体内无法有效排出,从而导致中暑。
炎热潮湿环境——登山时也会通过密林,丛林,河边灌木丛等环境,此时中暑需要的不一定是太阳,即使天气阴沉,在湿热的环境中也会导致中暑。
由于空气湿度大,人体排出的汗液无法有效蒸发,散热远低于吸热,导致中暑。
环境对中暑起决定性作用。但有时候环境不可避免,总不能因为夏天来了就放弃登山吧。只有预防与治疗相结合,才能一步步将中暑拒之门外。
中暑的急救处理以及预防
登山的情况千变万化,如果不幸已经出现中暑症状,采用脱离热源,降温,补充水和电解质的三步处理方法可以避免情况恶化。这也是战胜中暑的最后一道防线。
中暑急救5字诀①移。迅速将病人移至阴凉、通风的地方,同时垫高头部,解开衣裤,以利呼吸和散热。②敷。可用冷水毛巾敷头部,或冰袋、冰块置于病人头部、腋窝、大腿根部等处。③促。将病人置于4℃水中,并按摩四肢皮肤,使皮肤血管扩张,加速血液循环,促进散热。待肛门温度降至38℃,可停止降温。④浸。将患者躯体呈45度浸在18℃左右井水中,以浸没乳头为度。老年人、体弱者和心血管病患者,水温过低不能耐受。⑤擦。四个人同时用毛巾擦浸在水中的患者身体四周,把皮肤擦红,一般擦15—30分钟左右,即可把体温降至37—38℃,大脑未受严重损害者多能迅速清醒。
脱离热源——一旦有中暑症状,第一要务是将患者搬离高温、高湿、封闭的空间。将其移至通风、凉爽的树荫下休息。
脱离热源示意图。
降温——其次是帮助患者降温。可以先将其身上多余的衣物脱去,用吸满凉水的湿毛巾敷在患者头部、腋下、颈侧,同时扇风帮其降温。可以用湿毛巾擦拭其身体,或者是在患者头部、颈部不断喷洒凉水以帮助患者散热。
中暑降温示意图。
补充水和电解质——及时帮患者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可以给其服用运动饮料,泡腾片水等。如果患者能进食,可以吃几根能量棒,食物才是电解质的主要来源。
在休息时,吃一些食物,补充些水分。
中暑了,先不要慌。观察一下症状 1.中暑的早期只是感到有点头昏眼花、乏力、胸闷和轻度的恶心。这时可以把车友搀扶到阴凉通风的地方,喝些含盐的饮料例如盐汽水苏打水饮料佳得乐等…,后休息一下往往就会好转。 2.较严重的中暑一般发病急,感到头晕头痛、严重无力、口干心慌、恶心呕吐,多数还有体温升高。这是应及时到阴凉通风处,解开衣服,平躺休息,并喝含盐的凉开水,如果附近有药店可以去购买人丹或藿香正气丸等药物,同时用冷水敷头部、颈部、腋窝、臂弯等处。
通过以上步骤通常可以缓解中暑症状。如果体温降低,排汗正常,同时可以正常排尿了,说明身体新陈代谢开始恢复正常。
如果症状没有明显改善或是严重中暑,医院治疗。
预防主要以注意休息行进途中长时间的休息,休息点要选择能避开烈日曝晒及通风良好的阴凉地方。休息的时候要卸下背包,解开衣袖与领口纽扣,挽高裤腿,快速散热。补给恰当注意行走节奏,避免过度疲劳。行走途中少量多次地补充水分
户外运动时,腿抽筋是一种很常见的现象,比如在登山、徒步、跑步、游泳、潜水时都有可能出现,不要小看腿抽筋的问题,关键时刻可能会要人命,学会如何正确处理抽筋和避免抽筋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户外求生技能。
什么是腿抽筋腿抽筋,学名为肌肉痉挛,是一种肌肉自发的强制性收缩,发生在小腿和脚趾的肌肉痉挛最常见,发作时疼痛难忍,常常是因为从静止状态直接转为剧烈运动而导致的。
抽筋的部位最常发生在小腿后侧、大腿后侧以及大腿的前侧。除此之外:脚、手指、手臂、腹部、甚至肋骨间的小肌肉都可能发生抽筋。
抽筋现象抽筋时,整块肌肉会变得坚硬,有时甚至可以看到皮肤下面有肌肉抽动的现象。肌肉痉挛的时间可能几秒钟后就消失,也有可能持续15分钟以上。若没有及时处理或是中断原来的运动,可能会在短时间内一而再,再而三地反复发生。
抽筋因素活动前缺乏足够的热身运动;
肌肉因过度使用而疲乏;
在太炎热的气候下运动;
环境温度突然改变;
水分流失太多;
电解质不平衡;
运动姿势不正确;
情绪太过紧张;
抽筋的处理抽筋的处理
1.马上中断正在进行的活动;
2.到阴凉通风处,并补充水分,运动饮料尤佳;
3.慢慢伸展正在痉挛的肌肉,也可以在抽筋的部位作适度的按摩;
4.治疗过程中,可以辅以热疗或冷疗。不论是运动用喷剂或是冷热敷包都有不错的效果。
处理方法:
手指抽筋:先握紧拳头,然后用力伸张,迅速重复数次,直至复原为止。
手掌抽筋:手指交叉握紧,反转掌心向外,用力伸展,身体向后弯,重复数次后即可复原。
手臂抽筋:必须将手臂轻轻拉直,对痛点进行用力按压;
腹部抽筋:立即平卧,轻轻把腹部垫高,使腰椎处于前驱状态,拉直腹肌。
脚趾抽筋:两腿伸直,用抽筋的脚趾抵住另一只脚的脚跟,用脚跟尽力向后压抽筋的脚趾。
大腿抽筋:弯曲膝关节并置于胸前,双手抱住小腿,用力使小腿紧贴大腿后侧,并做震荡动作,然后将腿伸直。如此反复多次即可复原。
如果急救时对痉挛过的肌肉进行柔和地按摩后,仍觉肌肉酸痛、紧绷,需要进行冷敷处理。
抽筋的防范1.要驱寒保暖,不让局部肌肉受寒。
2.运动时间不宜过长,疲劳或饥饿时不要进行剧烈运动!
3.加强锻炼,提高肌体的耐寒力和耐久力。运动前做足准备活动,让身体都活动开,再去参加激烈的运动。
4.适时补充一些盐分和维生素E。天热时,特别是夏季高温时,若是要跑个马拉松全程或半程,记得备一些盐丸,在跑出去五公里到十公里时,必须补充一颗盐丸,这样跑到后半场时就能够有效避免抽筋。
5.适当补钙,含乳酸和氨基酸的奶制品、瘦肉等食品,能促进钙盐溶解,帮助吸收。注意!!!若是低血钙引起的腿抽筋,也要明确低钙背后的真正原因再进行有针对的治疗,而不是一味补钙哦。
6.选择舒服的鞋子穿,平足和其它身体构造的问题使一些人特别容易发生腿抽筋。合适的鞋是弥补的方法之一哦。
7.大量饮水:平时运动量大时,需要补充液体以避免脱水,但是不要过量哦。如果感觉自己有略微乏力;头晕;眼花这时候一定要给自己降温,可以补充一些冰镇饮料。
----附言:夏季登山补水知识----
1.登山运动前如何充分补充身体需要的能量。由于登山是一项消化能量比较大的运动,因此能量供给非常重要。登山者在上山前,要根据登山时间,准备好一定量的食物。食物要包括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这三大功能物质,并尽量保持营养均衡。碳水化合物一般选择面包、蛋糕、罐装八宝粥等方便质轻的食品。高脂肪的果仁,巧克力等能量高,而且体积小,对登山这种长时间的有氧运动来说是一种好的功能食品。蛋白质建议选择午餐肉、鱼罐头、火腿肠、鱼肉酱、真空包装咸鸭蛋、豆制品等蛋白含量较高的食物。
2.登山过程中什么时候补水好。登山时,人体会大量的出汗,山上阳光较强,人总会觉得口渴,这时补水就尤为重要。人体口渴缺水时会引起运动能力下降,补水可以恢复登山者的运动能力。登山时,人体体温在不断上升,积极地补水能够帮助身体降温,也能维持体内环境的稳定性,促进代谢废物排出体外。登山时,大量的电解质和水溶性维生素也随汗液排出了体外。因此补水时,一定要选择含电解质、维生素的运动饮料协同补充,而不要单补白水。
3.爬山出汗应该及时补充矿物质水成分。体内钠、钾等矿物质会大量丢,除了通过运动饮料补充一部分以外,还可以通过食品,如榨菜,雪菜,调味品(汤料等适量补充,以保持身体的运动能力,防止疲劳过早发生和腿抽筋。
所发布的文字及图片除原创外,其余均摘自网络。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对原文作者深表敬意。如有版权异议及其他任何问题敬请及时告之,我们会立即删除或做其他妥善处理。
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