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在检查中发现个别农贸市场内出现经营销售织纹螺的现象,小编忧感担心,夏季食用织纹螺中毒风险高峰期又来了……
织纹螺中毒案例屡见不鲜:
食用织纹螺中毒事件几乎全年都有发生,大部分中毒事件集中在5-8月份。而在盛产织纹螺的温州、台州等地是主要中毒风险高发区域。
年7月,温州等地发生多起因食用织纹螺引起的中毒事件,累计16个家庭的21名成员发病,其中1人死亡。
中毒症状食用织纹螺中毒事件中的患者,早期表现为口唇、舌、指尖发麻,眼睑下垂。不久即可出现消化道症状,主要有胃部不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口渴、便血,进而出现口唇、舌尖及肢端麻木、四肢无力或肌肉麻痹、共济失调等神经系统症状。重症者出现瘫痪、言语不清、声嘶、紫绀、呼吸困难、神志不清、休克,最后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
织纹螺中毒潜伏期最短为5分钟,最长为4个小时,死亡率极高。如果食用织纹螺后,短时间内出现恶心腹痛,唇、牙龈、舌头周围刺痛、麻木等中毒初期症状,医院说明情况接受救治。
卫生部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曾分别发出公告和警示:
关于预防织纹螺食物中毒的公告(卫生部公告年第13号)近期,浙江等地发生多起因食用织纹螺引起的中毒事件。织纹螺,俗称海丝螺、海狮螺、麦螺或白螺等,主要分布于浙江、福建、广东沿海。织纹螺的外形特征表现为尾部较尖,细长,长度约为1厘米左右、宽度约为0.5厘米,约指甲盖大小。引起织纹螺中毒的主要原因是其含有的河豚毒素,食用后可产生头晕、呕吐、口唇及手指麻木等中毒症状,潜伏期最短为5分钟,最长为4个小时。对食用织纹螺引起的中毒,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解毒药物。
夏秋季节是织纹螺食物中毒的高发季节,为保护消费者身体健康,避免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现公告如下:
一、任何食品生产经营单位不得采购、加工和销售织纹螺。
二、广大群众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不购买和食用织纹螺。误食织纹螺后,如发生口唇麻木等类似神经系统中毒症状的,医院就诊。
三、消费者若发现食品生产经营单位采购、加工和销售织纹螺的,应当及时向当地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举报。
特此公告。
年7月20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关于预防织纹螺食物中毒的风险警示织纹螺,俗称海丝螺、海蛳螺、麦螺或白螺等,主要分布于浙江、福建、广东等沿海地区。织纹螺的外形特征为尾部较尖、细长,长度约为1厘米,宽度约为0.5厘米,约指甲盖大小。织纹螺含有河鲀毒素易导致食物中毒,原卫生部年公告(年第13号)明确要求,任何食品生产经营单位不得采购、加工和销售织纹螺。当前正值食用螺销售旺季,近期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发现仍有织纹螺在市场销售,且抽样检出含有高含量河鲀毒素。河鲀毒素中毒可引起头晕、呕吐、口唇及手指麻木等症状,严重者可致死亡,中毒潜伏期一般在10分钟至3小时。该毒素对热稳定,煮沸、盐腌、日晒等均不能将其破坏,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解毒药物。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已部署各地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及时查处违法生产经营织纹螺的行为。为保护公众身体健康,避免因食用织纹螺引起中毒,现发出以下风险警示:
一、任何食品生产经营单位不得采购、加工和销售织纹螺。
二、公众应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不购买和食用织纹螺。误食织纹螺后,如发生中毒症状的,应当立即自行催吐,医院就诊。
三、若发现食品生产经营单位采购、加工和销售织纹螺的,应当及时拨打向当地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举报。
年10月27日哪些织纹螺毒性巨大
?织纹螺常年毒性大的织纹螺:光织纹螺、正织纹螺和节织纹螺季节性有毒的织纹螺:方格织纹螺、西格织纹螺、半褶织纹螺、红带织纹螺、疣织纹螺、花织纹螺、素面织纹螺和橡子织纹螺等常年有毒织纹螺季节性毒织纹螺
以上织纹螺就是新闻经常报道的织纹螺中毒事件的主角。
织纹螺的毒性医院订阅哦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