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暑假,热浪滚滚,加之雨水增多,高温潮湿的环境,病菌更容易滋生和传播,正是肠道传染病、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等的高发季节。为了减少传染病的发生,保证幼儿身体健康,因此在做好防暑降温的同时,也请家长朋友们注意一下几点:
1.饭前便后、外出回家要及时洗手,勤换、勤洗、勤晒衣服、被褥,不随地吐痰等。
2.应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多到郊外、户外呼吸新鲜空气,尽量少带孩子到人群密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活动。
3.按时作息,保证睡眠,避免孩子过度疲劳或消化系统不适,导致抵抗力下降。
4.要注意食品和饮用水的卫生,合理饮食,平时多喝开水,多吃新鲜的水果、蔬菜和热熟食品,少吃油腻食物,少喝冷饮,吃剩下的食物及时低温储存,食用前要烧熟煮透,在外就餐时尽量少让孩子吃凉拌菜等。
5.注意室内外的卫生,居室要按时开窗通风,特别是夏季空调开放后,也要定时的开窗对流
6.幼儿的玩具要定期消毒,可采用84消毒液浸泡及暴晒等方法。
夏季常见的传染病有哪些?有哪些预防措施呢?
一、诺如病毒
诺如病毒是由病毒引起的,发病急、传播速度快、涉及范围广,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或腹痛、腹泻的胃肠道传染病,而食物中毒是指摄入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或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品摄入后出现的非传染性的急性、亚急性疾病,分类包括细菌性、真菌性、动物性、植物性、化学性食物中毒,但不包括病毒和寄生虫。诺如病毒的发病过程一般有两个阶段,一个是食物被污染,有的食物被感染了诺如病毒的人接触后,会把病毒带入到食物中;另一个是触摸被病毒污染的物体后没有洗净双手就进食。感染诺如病毒后,儿童患者呕吐较为普遍,成人患者多为腹泻,1天内腹泻4~8次。此外,还有些患者会出现头痛、寒颤和肌肉痛等,严重的还会出现脱水现象。
防治措施:
注意做好个人卫生,如勤洗手,尤其是吃饭前、做饭前、上厕所后,一定要用肥皂及清水彻底洗净双手;水果和蔬菜在食用前要认真清洗干净,瓜果也最好削皮后才吃;吃的东西一定要煮熟煮透,特别是生蚝之类的海产品。如出现每天腹痛、腹泻(每天3次及以上)或呕吐症状,医院诊治,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早诊断、早处理,防止将疾病传染给其他人。
二、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每年5—7月份为高发季节。其传染性强,主要原因是其传播途径多样,容易传播。它可经消化道、呼吸道、接触传播,孩子很容易传染患病。以婴幼儿和儿童等5岁以下人群多发。手足口病感染初期一般表现为发热,伴随手、足、口、臀部皮疹,极少数重症病例早期可能没有皮疹,而表现为嗜睡、呕吐等症状,并进而出现嘴唇青紫、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的可导致死亡。
防治措施:
手足口病患儿需要居家隔离治疗,一般一周左右的时间会自愈,但要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当出现高热不退,或出现头疼、精神差、表情淡漠、肌阵挛、呕吐等重症病表现时,医院救治。预防手足口病十五字要诀“勤洗手、勤通风、勤晒衣、吃熟食、喝开水”。手足口病患儿需要隔离2周,医院出具的健康证明方能回园。
三、疱疹性咽峡炎
5岁以下的儿童更容易感染此病。与手足口病一样,此病在每年的夏季多发,之后随季节的变化发病率逐渐降低。症状一般是嗓子出现疱疹、孩子进食困难等,和手足口病临床症状最大的区别是手脚不出疹子。
防治措施:可以借鉴手足口病的预防方法来预防此病。
温馨提示:一旦发现孩子有不适症状,医院就诊,一旦确诊为传染病,请家长一定在第一时间通知幼儿所在班级老师,便于幼儿园采取防控工作。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