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专栏疫情下的夏季养护三邪入侵需

天津市中医药健康文化推进行动

年第16期总第期

xxxx

  在所有季节中,夏季是养生防病最难的季节。不像春天以风邪为主,秋天以燥邪为主,冬天以寒邪为主,夏天有“三邪”,分别是暑邪、湿邪、寒邪,这三种邪气更是夏季损伤脾胃的元凶。夏季防好这“三邪”,才能健康一整年。那么这三种邪气从哪里来的呢?又该如何对症祛邪呢,下面小编跟大家详细解答~

xxxx

PART1?

暑邪当令伤津耗气

  暑邪可以理解为夏季高温导致人体出汗多、能量消耗大。为了补充身体运转需要的能量,脾就要不断的从食物中吸收营养并运输到全身各处,这就会大大增加脾的工作量。

  当出汗过多、能量消耗过大,脾升清散精的工作无法满足全身的生理需要时,劳累过度,就会伤脾,同时也会造成津液损伤,津液损伤进一步发展会导致气随津损,气津不足,而导致疾病。

祛暑邪:冲泡生脉饮

  预防夏季心脑血管病,中医经典方剂生脉饮不错。取补气的人参5克,清热滋阴的麦冬5克,敛气、敛津的五味子5克。把人参、麦冬、五味子放到杯子里用开水焖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喝焖出来的水即可。这些药材可以反复冲泡,冲泡到最后还可以把这三样吃掉。人参也可用党参或西洋参代替,西洋参用量不变,党参加至10克。初次使用前最好在中医指导下酌情调整比例。?

PART02

湿邪最易伤脾胃

  中医认为湿分内湿与外湿。“天暑下迫,地湿上蒸”。气候高温导致人体腠理、汗孔打开,湿邪最易乘机而入。中医认为,湿邪通于脾,脾喜燥恶湿,最容易被湿邪损伤,出现腹胀、腹泻、食欲下降、疲倦困重等症状,而产生湿病,或是暑湿(湿热),或是寒湿。

防湿邪:佩戴香囊

  臊焦香腥腐为五气,其中香专门入脾,所以比较香的中药,都有健脾的作用。夏季佩戴香囊既可以起到健脾祛湿的作用,还可以预防蚊虫的叮咬。取肉豆蔻5克、砂仁5克、佩兰10克、藿香10克、丁香5克备用。先将肉豆蔻,用蒜臼砸开花;加入砂仁,砸扁;再放入丁香、佩兰和藿香;混合以后装入香囊袋子中即可。

PART03

养阳防寒胜防暑

  明代医家张景岳说:“天之大宝,只此一丸红日;人之大宝,只此一息真阳。”说明了阳气对人体的重要性。人体的阳气随着四季气温的变化而变化。夏至以后,人体阳气在一年中逐渐达到顶峰,血管处于扩张状态,腠理开泄,寒邪便容易趁机入侵。平时体质阳虚的人更容易感染寒邪,轻者怕冷、风寒感冒,重者由表入里,慢慢侵犯到经络、关节。寒邪还常与湿邪一同狼狈为奸,导致风湿病、关节炎等。因此,千万不要小看夏天的寒邪,尤其是室内空调工作及非体力劳动者,此时防寒甚至比防暑还重要。

驱寒邪:每天喝杯姜水

  建议每天喝杯姜水,对调治抑郁、胃病、痛经、过敏性鼻炎都有效果,但晚上不宜吃姜或喝姜汤,以免热扰心神,影响睡眠。

来源:天津中医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iwuzhongdu.com/szxj/721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