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一夏无病三分虚。”
入秋后养生,宜清补。一些清淡的素食,就是很好的滋补食材,下面给大家介绍几样——吃果,助眠养血《本草纲目》中说:“食品以荔枝为贵,而资益则龙眼为良。”龙眼最擅长补气血,很适合气血亏虚的人食用。大多数补气血的食材,都是通过走肝或肾这两条经络起作用的。龙眼则另辟蹊径,它走的是心、脾、胃这三条经络。因此,龙眼在补气血之余,还能补益心脾、助眠安神。如果你平时有失眠、健忘、头晕、心慌等现象,那你可以吃点龙眼,既补充气血,又安神解忧。甜美可口,不滋腻,不壅气,实为补心健脾之佳品,更是秋季白露的好食品。注意:龙眼也有它的偏性。体质偏寒、气血亏虚的人,可以适当多吃点;体质偏热、容易上火的人,最好少吃点,建议每天不超过0颗。桂圆,可以当零食干嚼,可以用来煲汤煮粥,还可以拿来泡茶。Tips:购买的时候,推荐大家选择带壳的桂圆,它相对比较卫生,也不用担心有食品添加剂的问题。吃2菜,补肾健脾.山药山药有“平价人参”的美誉,看看中医是怎么夸它的:“上能养肺、中能补脾、下能益肾,补而不滞、滋而不腻、温而不燥。”山药能补肾补虚。《神农本草经》记载,山药能“补中,益气力,长肌肉。久服耳目聪明,轻身,不饥,延年。”《本草纲目》:山药治诸虚百损、疗五劳七伤、去头面游风、止腰痛、除烦热、补心气不足、开达心孔、多记事、益肾气、健脾胃、止泻痢、润毛皮,生捣贴肿、硬毒能治。2.红薯红薯四季皆可食,四川人称其为红苕,北京人称其为白薯。它不仅是健康食品,还是祛病的良药。
《本草纲目》:红薯有益气力补虚乏的作用;入脾、肾二经,既能健脾益胃,又能滋补肾阴;“地瓜蒸、切、晒、收,充作粮食,称做薯粮,使人长寿少疾。”
Tips:红薯一次别吃太多,否则会导致胃酸分泌过多,引起烧心、放屁。红薯搭配小米煮粥是个不错的选择,因为小米有抑制胃酸分泌的作用。喝3茶,补气补虚黄芪,被李时珍称为“补药之长”。它味甘性温,补气最给力,有“补气诸药之最”的美誉。爱出虚汗、盗汗,经常疲劳、感觉没精打采的人,可以用它来补补气、补补虚。黄芪能补肺脾之气,以资生血之源,所以,它也是生血的“好手”。想补气血的人,可不能错过~黄芪怎么用呢?做成茶饮就很不错。你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加点其他的养生食材——.黄芪红枣茶做法:黄芪5克、红枣4粒,浸泡后加适量水煎煮。作用:此茶补气、养血、养颜。2.白术黄芪茶做法:白术0克、黄芪30克、防风0克,用开水泡之当茶饮。作用:甘香健脾,补中益气,能增强机体抗病能力,适用于体质较差的人群。3.黄芪赤小豆茶做法:黄芪0克、三七3克、赤小豆5克,加适量水煎煮。作用:黄芪补气,三七活血,赤小豆利水,三者并行,令气血通畅起来,帮助身体把“废物”排出体外。注意:感冒的人和经期中的女性,不适合吃黄芪。肾病属阴虚,湿热、热毒炽盛者,也不宜食用。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