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屏尽是屠呦呦(YouyouTu)!有木有?!从昨晚开始,蛇报君身边好多朋友都在安利中国第一个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蛇报君也完全被这位85岁的屠老师的性格特质秒杀了好吗?
瑞典卡罗琳医学院5日在斯德哥尔摩宣布,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以及另外两名科学家威廉·坎贝尔和大村智,表彰他们在寄生虫疾病治疗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
“这不是我一个人的荣誉,是中国全体科学家的荣誉。”
——屠呦呦获奖感言
年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获奖名单:中国药学家屠呦呦(YouyouTu)、爱尔兰科学家威廉·坎贝尔(WilliamC.Campbell)及日本药物科学博士聪大村(Satoshiōmura)
这是中国科学家因为在中国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而首次获诺贝尔科学奖,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也是中医药成果获得的最高奖项。
目前,以青蒿素为基础的复方药物已经成为疟疾的标准治疗药物,世界卫生组织将青蒿素和相关药剂列入其基本药品目录。
今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奖金共800万瑞典克朗(约合92万美元),屠呦呦将获得奖金的一半,另外两名科学家将共享奖金的另一半。
他们眼里的屠呦呦是怎样的呢?
?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从中药中分离出青蒿素应用于疟疾治疗,这表明中国传统的中草药也能给科学家们带来新的启发。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评选委员会主席齐拉特
?由寄生虫引发的疾病困扰了人类几千年,构成重大的全球性健康问题。屠呦呦发现的青蒿素应用在治疗中,使疟疾患者的死亡率显著降低;坎贝尔和大村智发明了阿维菌素,从根本上降低了河盲症和淋巴丝虫病的发病率。
——诺贝尔奖评选委员会
?青蒿素这一高效抗疟药的发现很大程度上归因于屠呦呦及其团队的“洞察力、视野和顽强信念”。
——拉斯克奖评审委员会成员露西·夏皮罗
现实中,屠呦呦,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呢?
这是年9月23日,屠呦呦在美国纽约举行的拉斯克奖颁奖仪式上展示奖杯和证书。(来自:新华网)
呦呦,是屠老父亲取的名字。典出《诗经小雅》,表示鹿鸣声。
《青蒿及青蒿类药物》一书,第一页就写着《诗经》中的相关诗句“呦呦鹿鸣,食野之蒿”。谁能想到命运居然如此神奇——宋代朱熹注称:“蒿,即青蒿。”呦呦这个名字和青蒿这种植物,跨越多年以这种奇特的方式联系在一起了。
这为一个科学家的故事增添了几分令人遐想的诗意。然而,现实中,这位传奇的女科学家的人生关键词里,基本是没有诗意这一层的。
这是20世纪50年代,在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任研究实习员的屠呦呦(右)与老师楼之岑副教授一起研究中药。(来自:新华网)
1.低调
这是一位没有博士学位、留洋背景和院士头衔的科学家。在此之前,屠呦呦一直被戏称为“三无”科学家。
即便是年在纽约获得知名的拉斯克医学奖后,她一直坚持对媒体保持沉默。
唯一的一次露面,是当年11月15日在她所在单位举办的“年科技工作大会”上。
这场听起来稀松平常的内部会议,其实只有一个主题——表彰屠呦呦。会上授予她“中国中医科学院杰出贡献奖”,并奖励给她所领导的青蒿素研究团队万元人民币。
“青蒿素的成绩属于科研团队中的每一个人,属于中国科学家群体。这也是标志着中医药走向世界的一项荣誉。”屠呦呦这么说。
2.粗线条
而在熟悉的朋友眼中,屠呦呦是另外一个样子的。她是个十足的“马大哈”。
“屠呦呦生活上是个粗线条,不太会照顾自己,一心扑在工作上。”屠呦呦的高中同班同学、清华大学数学系的老教授陈效中曾经讲过屠老生活中鲜为人知的故事。
“有一次,她的身份证找不到了,让我帮忙找找。”陈老先生打开箱子,吓一跳,他发现里面东西放得乱七八糟的,不像一般女生收拾得那么停当。
“还有一次,我们几个人来宁波开会,她因为还要出席一个重要场合,多留了一晚,第二天单独坐火车回京。结果,发生了一件非常好笑的事:火车停靠途中站点时,屠呦呦下车走走。结果,火车开走了,她竟然被拉下了。”
3.狠
虽然,生活中的屠呦呦“不拘小节”。但碰到自己喜欢的事情,她表现出了异于常人的坚毅,甚至是狠劲。
在青蒿素研究上,屠呦呦花费了很多精力。接到“”项目的时候,她已接近不惑之年,而当时她的女儿才3岁。为了不影响研究,她把这么小的孩子全权交给老母亲抚养。
“我们调查了多种中草药制剂,选择了其中种可能治疗疟疾的药方。最后,从种草药中,得到种提取物用于在小白鼠身上的抗疟疾检测,但进展并不顺利。”
西晋葛洪的处方给了屠呦呦灵感。年10月4日,她第一次成功地用沸点较低的乙醚制取青蒿提取物,并在实验室中观察到这种提取物对疟原虫的抑制率达到了%。这个解决问题的转折点,是在经历了第次失败之后才出现的。
延伸阅读》》》》》》》》》
诺贝尔奖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
让人类远离寄生虫
数千年来,寄生虫引发的疾病一直是全球一项重大的卫生问题,它们对全球最贫穷人口的影响尤其严重,成为阻碍人类健康一大障碍。今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获得者针对破坏性最大的几种寄生虫病所研发的疗法,使治疗这些疾病的手段得到了革新。
威廉·坎贝尔(WilliamC.Campbell)和大村智(Satoshiōmura)发现了
一种名为阿维菌素(Avermectin)的新药。阿维菌素的衍生物从根本上降低了盘尾丝虫症(RiverBlindness,俗称河盲症)和淋巴丝虫病(LymphaticFilariasis,象皮病)的发病率,同时在治疗一系列其他寄生虫病时也有效果。屠呦呦发现的青蒿素(Artemisinin)则能显著减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
年诺贝尔奖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屠呦呦、威廉·C·坎贝尔和大村智,以表彰他们发现了治疗疟疾的开创性疗法和治疗线虫门感染的新疗法。
这两个发现为人类对抗这些每年影响数亿人的疾病提供了有力的新手段。它们对提升人类健康、减少患者痛楚方面的意义是无可估量的。
寄生虫可导致毁灭性的疾病
我们生活在一个生物种类十分复杂的世界,这个世界中不仅有人类和其他大型动物,同时还生活着大量的其他有机体,它们中的一些对我们来说是有害甚至致命的。
很多种寄生生物都会导致疾病。这其中医学上极为重要的一类寄生生物就是寄生虫,据估计全世界有1/3的人受寄生虫影响,特别是生活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南亚以及中南美洲的人。
河盲症和淋巴丝虫病就是两种由寄生虫导致的疾病。正如其名,河盲症(盘尾丝虫病)会造成患者角膜感染,最终导致失明。而全世界感染淋巴丝虫病的人约有1亿,这种病会导致慢性肿胀,造成终生的红斑并致残,包括象皮病(淋巴水肿)以及阴囊鞘膜积液。
疟疾伴随人类的历史则和我们自己的历史一样漫长。这是一种蚊子传染的疾病,病原体是一种单细胞寄生生物,这种生物会入侵红细胞,导致发烧,在严重情况下会造成脑损伤和死亡。全世界最易感染的人口中,有超过34亿人面临疟疾感染风险,每年有超过45万人死于疟疾,其中绝大多数是儿童。
图中左侧为象皮病,中间为河盲症,最右为疟疾。图片来源:nobelprize.org
从细菌、植物到新型抗寄生虫疗法
能持久治疗寄生虫病的方法在过去几十年里取得的进展有限,而今年诺奖得主的发现彻底改变了这一状况。
日本微生物学家大村智是分离天然产物的专家,他专注于研究链霉菌。链霉菌是一类生活在土壤中的细菌,能够产生包括链霉素在内的多种抗菌物质(链霉素获得了年的诺贝尔奖)。利用自己在大规模培养、鉴定这些细菌方面的非凡能力,大村从土壤样品中分离了链霉菌的新菌株,并成功在实验室进行了纯培养。他从数千种个不同的纯培养中筛选了50最有前途的菌株,并后续分析它们在对抗有害微生物方面的能力。
大村智通过筛选新的链霉菌属菌株来寻找新的生物活性成分。他从日本的土壤样品中分离出微生物,并在实验室中对它们进行培养。图片来源:nobelprize.org
在美国工作的寄生虫生物学家威廉·C·坎贝尔拿到了大村智的链霉菌菌株并探索了他们的能力。他发现其中一个菌株产生的一种成分能有效对抗家养和畜牧动物的寄生虫。这种生物活性物质被纯化出来,并被命名为阿维菌素。阿维菌素随后被进一步化学修饰成为一种叫“伊维菌素”的物质,变得更加有效。后来,人们在被寄生虫感染的人类身上试验伊维菌素,发现它能有效地杀死寄生虫蚴。大村智和坎贝尔的贡献使一类能有效对抗寄生虫病的新药得以被发现。
寄生虫生物学家威廉·C·坎贝尔利用大村智的链霉菌菌株,分离并纯化出了一种能有效对抗家养和畜牧动物的寄生虫成分命名为阿维菌素。阿维菌素随后被进一步化学修饰成为一种叫“伊维菌素”的物质,变得更加有效。图片来源:nobelprize.org
在过去,疟疾一般依靠氯喹或奎宁来治疗,但这些治疗的有效率逐渐下降。到了年代后期,彻底消灭疟疾的努力宣告失败,这种疾病又开始重新抬头。在那时,来自中国的屠呦呦将视线转向传统草药,希望从中找到研发疟疾新药的机会。通过在感染动物身上进行的大规模的筛选,植物黄花蒿(Artemisiaannua)的提取物成为了一个有趣的候选。然而,实验结果并不稳定,因此屠呦呦翻检了古代文献,并从中找到线索,成功地提取到了黄花蒿中的活性物质。屠呦呦第一次展示了,这种后来被称为青蒿素的物质具有很高的抗疟原虫活性,无论是在受感染的动物还是人体内都是如此。青蒿素代表着一类新的抗疟疾物质,它们可以在疟原虫发育的早期阶段快速地杀死它们,而这也解释了它们对重症疟疾空前的疗效。
屠呦呦从黄花蒿中分离纯化出了青蒿素。青蒿素具有很高的抗疟原虫活性,无论是在受感染的动物还是人体内都是如此。青蒿素代表着一类新的抗疟疾物质,它们可以在疟原虫发育的早期阶段快速地杀死它们,而这也解释了它们对重症疟疾空前的疗效。图片来源:nobelprize.org
阿维菌素、青蒿素以及全球健康
阿维菌素与青蒿素的研发从根本上改变了寄生虫疾病的治疗。现在,由阿维菌素衍生的伊维菌素在全世界被寄生虫困扰的各个地区广为使用。伊维菌素对一系列寄生虫都非常有效,副作用较少,而且在全球各地都可获得。伊维菌素对改善成千上万河盲症和淋巴丝虫病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这些患者主要分布在那些世界上最为贫困的地区。治疗是如此的成功,以至于这些疾病已经达到了被消灭的边缘,而这是人类医学史上的一大壮举。
疟疾每年大约会感染2亿人,而青蒿素也在世界上所有疟疾流行地区得到使用。当用在联合治疗当中是,它可以使因疟疾导致的死亡减少20%以上,在儿童中减少的死亡率达到30%。单是在非洲,这就意味着每年有10万以上生命得到拯救。
阿维菌素和青蒿素的发现颠覆了破坏性寄生虫病的治疗。坎贝尔,大村和屠呦呦改变了寄生虫病的治疗。他们的发现对全球的影响以及对人类带来的获益都是无法估量的。
文章来源:综合果壳网、钱江晚报
恭喜中国科学家获得诺贝尔奖!实现中国科学诺奖零的突破!谁说女子做研究不如男?!为屠呦呦点个zan!
青少年白癜风公益活动北京治疗白癜风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