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伏三伏初至,苦夏来临,教你如何祛湿

三伏天时间

年三伏天共有40天。

初伏(10天):年7月16日-年7月25日

中伏(20天):年7月26日-年8月14日

末伏(10天):年8月15日-年8月24日

三伏天,是出现在小暑与处暑之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三伏天”的“伏”就是指“伏邪”,即所谓的“六邪”中的暑邪。夏季天热下迫,地湿上蒸,天热地湿,“氤氲熏蒸”而成暑,暑气既热又湿。暑湿耗心气,困脾胃,很消耗体力,所以夏季尤其三伏天也叫苦夏。

在伏天重浊笼罩、湿热交蒸的“苦暑”季节里,人们容易出现天热中暑、感冒咳嗽、脾胃受困等现象。三伏天成了一年中最难熬的日子,怎样才能避免这些问题的发生,平安度过伏天呢?

初伏养生

①天气炎热防止中暑

伏天是四季中阳气鼎盛的时候,在热浪的袭击下,人体产热增加,散热减少,一些体温调节功能较差的肠胃消化不好的人,在高温环境中很容易中暑。一定要做好自己的防暑降温工作,注意不要在烈日下曝晒或在高温环境中久留。勿做剧烈的运动,中午要保证午睡,在休息中补充人体阳气。

②夏日防凉过三伏

虽然初伏气温高,但是人却很容易着凉。在三伏天很多生病感冒的人都是因为吹空调的原因,炎热的夏季到处都是空调开放,如果人体的毛孔张开的时候。突然进入空调遇冷的话,毛孔便会自然关闭,这时寒邪已经进去,汗也排不出来。一旦着凉,寒邪便容易趁机入侵。因此防受凉也非常重要。所以夏季少吹空调,少吃生冷食品也是很有必要的。

③饮食宜多酸多甘、健脾祛湿

古代学者认为“夏季暑湿,适宜清补”。伏天高温湿气重,容易导致湿邪侵入人体,造成人体脾胃气机被湿壅滞,积水为患,引起身体不适等。所以,要特别注意祛湿解暑,宁心健脾。此时可适当多吃一些味甘、酸宜脾,健脾祛湿的食物,如陈皮、芡实、薏米、赤小豆,冬瓜皮、白扁豆等等。

初伏补津液良法

伏天炎热,我们不能为了贪图凉快而大量喝冷饮、吃冰冻西瓜,这样往往容易损伤脾胃。特别是体质寒凉的人更加需要注意。

天气越热越要喝热茶

炎热的夏季,身体容易出现失水过多、肠胃不适、消化功能相对减弱、容易燥热中暑,而喝茶可以有效缓解这些问题。

茶是健康饮品,比市面上的冷饮和冰水,给肠胃带来的刺激会更小,减少对身体的伤害,不容易造成肠胃不适。另外高温会导致人体的消化功能减弱,吃油腻的东西容易积食不消化,而多喝热茶可以降低油腻感,促进消化。

陈李济道地大红柑普茶,精选上品新会大红柑,云南宫廷级普洱,温润甘醇,陈韵绵长。静心事茶品茗柑普之时,亦可祛湿调脾胃,亦可宁神养心阳。倘若每日能伴一盏口感醇厚、陈韵绵长的柑普茶,长夏也就不苦了。

冲泡方法

阶段

冲泡次数

温度

时长

苏醒阶段

第一至三泡

90℃

5秒

融合阶段

第四至六泡

95℃

10秒

回归阶段

第七至九泡

15秒

分果建议

3人以内品饮,取1克柑皮+6克茶叶

夏日防寒邪宜食姜饮

都说“冬吃萝卜,夏吃姜”,入伏后是吃姜的最佳时机。夏天炎热,空调吹得多,寒邪入体,体内阳气空虚,温热的姜汤既能补体内阳气之虚以温中,又能借助阳气发散排毒。

陈皮老姜黑糖有助于阳气生发和生长,有调理寒性体质的作用。《金匮要略》记载,陈皮和姜是经典的药对,二者配伍,适于行滞止呕,去除手足厥冷。若此时泡上一刻陈皮老姜黑糖,陈皮调和,温补不燥,驱寒暖身、预防感冒。运用传统的工艺,将姜的微辣,与黑糖的甘甜碰撞恰到好处,驱寒效果更佳。

冲泡方式:开水冲泡即可。

多甘多酸宜食柠檬

《本草纲目》中记载柠檬具有生津、止渴、祛暑等功能。青柠檬含丰富柠檬酸与维C,汁多肉脆,芳香浓郁。而柠檬果皮富含芳香挥发成分,生津解暑,开胃醒脾。特别适合夏季吃。

陈李济陈皮蜂蜜柠檬膏优选青柠檬坚持全果鲜榨,将柠檬果皮、柠檬籽、白皮层、淡黄果肉一起粉碎,低温鲜制,保留柠檬全营养。将陈皮破壁处理为超细微陈皮粉,加入柠檬膏中运化调和,微小颗粒使人体更好吸收。

冲泡方式:ml温水、开水冲泡皆可。

看了这么多!

心动不如行动,买它买它买它!

为炎热的夏天做好准备吧!

往下看,更多优惠等着你!

本文部分图片和内容来自网络,因为无法联系版权所有者,如有侵权,请后台联系删除,给您造成不便,请谅解!

订购(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iwuzhongdu.com/szhx/774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