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湿热,利用食疗来调理

夏季来临,由于气候炎热,湿气重,很多人都会有这样那样的不适,常见的症状有上火、食欲差、乏力困倦等。所谓的夏季主要指的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和大暑,也就是农历四、五、六月份。

中医经典着作《黄帝内经·素问》中说:“夏三月,此谓蕃秀……”,蕃秀的意思是,进入夏季以后自然界气候炎热,万物处于生长茂盛和华美的状态。中医讲天人合一,意思是人要顺应自然的变化,及时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进入夏季人类要通过不同的方法来适应夏季炎热的气候,这里给大家一些夏季饮食养生的建议:

首先饮食上要清淡可口,避免黏腻;

其次要选择健脾养胃的食物,以此来促进脾气的运化;

最后要选取生津止渴的食材来补充体液的消耗。

今天给大家介绍三种食疗方:

第一种是鲜荷叶绿豆冰糖粥;

第二种是祛暑开胃茶;

第三种是生津解暑饮。

这三种食疗方案从粥、茶、饮三个不同的角度,提供了饮食养生不同方面的选择。

荷叶绿豆冰糖粥

其制作非常简便,成本较为低廉,关键是其调理效果极佳。

组成:鲜荷叶1张,绿豆50克,粳米克,冰糖30克。

方法:

1.将荷叶、绿豆、粳米分别洗净;

2.冰糖用凉白开调化,待用;

3.荷叶切碎,以布包好。

4.取清水适量,先煮绿豆、粳米,至粥将熟时,将荷叶包放入粥中。

5.熬煮片刻,至闻到荷叶清香味,再倒入冰糖水,粥即熬好。

适宜人群:老少皆宜。

之所以会推荐食用这款粥,是因为有中医原理在其中:

荷叶味苦、涩,性平,色青气香。长于清热解暑,开发清阳,并兼止血,常用治感受暑热,头胀胸闷、呕吐泄泻,以及各种出血症。

绿豆是药食同源的食材,《本草纲目》载绿豆:煮食,消肿下气,压热解毒。

粳米生津而止燥渴,利水而通热涩。

祛暑开胃茶

祛暑开胃茶的制作也非常简单。进入夏季尤其是暑湿天气,不少人会觉得浑身黏腻、困倦、口味差、胸闷甚至腹胀、大便黏腻等。这种情况在中医辨证来讲,往往是湿热,暑湿困倦。祛暑开胃茶可以化解人体内的湿浊,改善脾胃运化功能,这样就可以增进食欲。

组成:藿香3克、陈皮3克、生甘草5克。

方法:沸水冲泡,每日冲泡1剂,饮用不限次数。

适宜人群:入夏后,口中黏腻、食欲不振、四肢酸困、乏力、大便稀溏,中医诊断为暑湿者。

藿香性微温,味辛甘,具有芳香化湿、发表解暑、解表散邪、利湿除风、清热止渴、和胃止呕、理气和中、健胃祛湿等功效。用于治疗头痛发热、风寒感冒、胸闷腹胀、胃寒疼痛、呕吐、泻痢、口臭等症。

陈皮味辛、苦,性温,归脾、胃、肺经,具有理气和中、燥湿化痰、利水通便的功效。主治脾胃不和、脘腹胀痛、不思饮食、呕吐哕逆。

生甘草有补中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等作用。

生津解暑饮

生津解暑饮在明朝时就已盛行,夏季经常饮用生津解暑饮可以预防中暑。

组成:桑叶5克,菊花5克,淡竹叶5克,白茅根30克,梨汁50克,荸荠汁50克,藕汁30克。

方法:

1.将桑叶、菊花、淡竹叶、白茅根洗净,除去杂质。

2.将上述4种药物放入砂锅内,加白糖、清水适量,以武火煮沸,后用文火煎煮15分钟,滤去药渣,放凉待用。

3.将制备好的梨汁、荸荠汁、藕汁与放凉后的药汁混合。依个人口味,调整白糖用量。

适宜人群:入夏后,时常感觉到心烦、口渴、身热、咽痛,小便黄赤,中医诊断为暑热者。

桑叶、菊花、白茅根都是常用的用来治疗暑热、风热的材料。

桑叶治风热头痛、发热咳嗽,或燥热伤肺,干咳无痰,以及肝火上炎目赤肿痛。

菊花治外感风热,头痛目赤,或肝阳上亢,头晕目眩,以及疮疡肿毒等症。

白茅根治热病烦渴、胃热呕哕、肺热咳嗽,有清泄肺胃邪热之功效。

全方以桑叶、菊花散暑热,竹叶、白茅根导暑热,从小便而去,以梨汁、荸荠汁、藕汁清热生津,共达生津解暑之妙用。

夏季来临,如您饱受湿热困扰,出现上火、口苦、食欲差、乏力困倦、湿疹、烦躁、失眠等状况,应该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不要熬夜、暴饮暴食、酗酒等,适当给予食疗,情况严重可以中医调理,改善体内湿热。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iwuzhongdu.com/szhx/728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