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常说“欲无病,肠无渣;欲长寿,肠常清”。夏季是胃肠疾病的高发季节,而肠道是人体内最大的微生态环境,它的正常或失调,对人体的健康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些关于肠道的那些“肠识”吧!
勤俭节约是中华的传统美德。但是如果我们用错了方式方法,很可能会带来严重后果:
"“冰箱剩的菜蔫了,要赶快煮吃了!”
“西瓜快馊了,赶紧吃了不然就烂了,怪可惜的。”
“牛肉好像有点变味了?挺贵的,还是吃掉算了!”
......
"随着气温的逐渐升高,很多人家冰箱里存放了几天的剩菜不舍得扔,结果吃完后不久,肚子就会出现疼痛感,或者上吐下泻。这很可能是变质食物引发的急性胃肠道感染!节约是好事,但是不注意饮食健康的节约,很可能会带来严重的后果,生病住院的钱足够买几袋新鲜的蔬菜了!
其实胃肠道不是简单由肌肉和粘膜组成的管道,而是在复杂的神经系统支配下发挥功能的一个整体。肠道一方面受丘脑自主神经系统的支配,另一方面其自身尚有自动调节的神经系统。
很多存在于胃肠道的肽类激素也会作为神经信息的遗传物质存于脑内,也就是说,神经系统与胃肠道系统之间是存在某种内在紧密联系的,因此胃肠道也有人体“第二大脑”的说法。
国家卫计委发布的食物中毒事件报告显示,5-10月份是全年最常见的,且很多事件发生在家中。因为夏季气温升高、湿度大,特别适合各种微生物的繁殖,食物容易腐败、变质。我们人一旦吃了这些被大量病菌污染的食物,很容易引起腹痛、腹泻、呕吐,或伴有不同程度的发热、恶寒、软弱无力、头昏、口苦等症状,吐泻严重者,还可能出现脱水、休克和酸中毒等症状。
为什么夏季胃肠道疾病发病率高呢?1、夏天气温高、湿度大的气候环境,为细菌的滋生、繁殖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2、没有定期对储存食物的冰箱作清洁消毒,为病毒、细菌的入侵做了强有力的助攻,因此冰箱成为了病毒、细菌的温床。
3、夏季过量饮用冷饮或过冷的食物会使胃肠道的血管收缩,从而胃肠道的血流量减少,此时肠胃道的防御能力降低,胃肠道粘膜受到刺激,导致绞痛和腹泻的出现。
4、夏季气温高,人往往感到食欲不振,出现饮食不规律,从而引发人体胃肠道健康,导致胃炎和溃疡等疾病的发生。
最后,给大家提几条夏天保护肠胃的小建议:
1、冰箱里的剩菜、剩饭,最好24小时内吃完,因为存放冰箱里的食物,放的久了一样会变坏。千万不要勉强吃变质、有异味,甚至可能已经坏掉的食物,该扔掉的扔掉。2、出现肠胃不适应卧床休息,注意保暖。3、如果出现因呕吐、腹泻而导致的失水较多等症状,可以在饮水时在水里加一些盐和糖,避免脱水。4、为避免胃肠道发酵、胀气,出现肠胃不适时,忌食牛肉、高脂肪的食物,少食油煎、炸、熏、腊的鱼肉等易产气食物,并尽量减少蔗糖的摄入。夏天,一定要保护好自己的肠胃哦!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