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Ⅰ卷单项选择题
(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
年9月8日至16日,郑州举办少数民族运动会期间调休放假,河南省针对郑州游客实行景区门票减免优惠。据此,回答1--2题。
1.该优惠政策有助于
A、游客对旅游目的地进行选择B、提升当地旅游资源价值
C、降低游客交通与游览用时的比值D、提高旅游服务设施等级
2.运动会期间
A、时值我国立秋到处暑之间B、太阳直射点向赤道移动
C、郑州5点日出东南方向D、南极大陆极夜范围扩大
高考刚结束,小明同学到我国某省进行为期半个月的旅游,旅游期间,小明既领略了高原风光,又穿越了高山峡谷,还参观了橡胶园。据此完成3--4题。3.小明旅游的省是A.粤B.琼C.黔D.滇
4.小明所参观的橡胶园比其他国家的橡胶园位置偏北,这是因为
A.河流众多,灌溉条件好
B.气候干燥,太阳辐射强
C.当地土壤营养物质丰富
D.山地高原阻挡冷空气南下
我国亚热带北界接近34°N,即淮河、秦岭、白龙江一线直至°E;南界横贯台湾中部和雷州半岛南部……。完成5--6题。5·我国亚热带在34°N以南、°E以西分布范围小,主要影响因素是
A.纬度位置B.季风
C.地形D.海陆位置
6·北半球亚热带在我国分布总体偏南,是因为我国
A.冬季气温南高北低
B.地形阻挡了夏季风深入西北
C.夏季南北普遍高温
D.冬季风势力强且影响范围广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独有的农业物候历,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寒露节气在每年公历10月8日左右。据此回答7--8题。
7.“露气寒冷,将凝结”是寒露时节的天气现象,可引起我国这种天气现象的气压系统是
A.印度低压B.蒙古高压
C.阿留申低压D.夏威夷高压
8.“上午忙麦茬,下午摘棉花”是民间描述寒露时节农事活动的谚语。在下列地区中,该谚语描述的农事活动场景最可能出现在
A.珠江三角洲B.柴达木盆地
C.渭河平原D.藏南谷地
人均GDP和人均GDP增长率分别是衡量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的重要指标。下面为近年来五省市人均GDP和人均GDP增长率与全国平均值之比的统计图,图中X轴表示人均GDP增长率与全国平均值之比,Y轴表示人均GDP与全国平均值之比。各省市括号中的数值为其万元产值能耗,全国平均值为0.74(单位:吨标准煤/万元)。完成9--10题。
9.关于五省市经济发展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山西经济发展水平高于湖北
B.广西经济发展速度低于全国
C.湖北经济发展水平高于江苏
D.上海经济发展速度低于江苏
10.从万元产值能耗看
A.山西最高,应优化工业结构以降低能耗
B.广西最低,应承接东部地区高耗能工业
C.上海和江苏较低,应大力发展重型工业
D.湖北较高,应发展资源密集型工业以降低能耗
地膜覆盖具有保温、保湿、保土等作用,可有效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农产品质量。我国目前使用的地膜多是超薄型地膜,易破,难回收,难以自然降解,易造成严重的“白色污染”。据此完成11--13题
11.我国大部分地区使用地膜覆盖主要在
A.冬季B.夏季C.秋季D.春季
12.下列地区相比较,地膜覆盖的保温、保湿、保土作用最显著的是
A.东南沿海地区B.西南地区
C.东北地区D.西北地区
13.残留在土壤中的地膜会
①危害作物根系发育 ②阻碍土壤温度提升 ③阻碍土壤水肥运移 ④加快表土流失速度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季风指数是某一地区季风现象明显程度的量值,其值越大表示季风现象愈明显,它反映了一个地区季风的强弱程度,读图回答14--15题。
14.年,我国东部地区夏季出现下列现象可能性较大的是
A.南北皆旱B.南涝北旱
C.南旱北涝D.南北皆涝
15.20世纪末冬季风指数明显减小,其原因可能是
A.冬季风减弱B.夏季风减弱
C.海陆热力差异减小D.温室效应加剧
下图所示沙漠地区年平均降水量不超过mm,冬季稳定积雪日数在-天,积雪深度可达20cm以上,其植被覆盖率较我国其他沙漠高。读图回答16--18题。
16.与其他沙漠相比,图示沙漠区域植被覆盖率更高的直接原因是
A.年均温低,蒸发弱B.山地降水丰富
C.积雪融水丰富D.高山冰雪融水丰富
17.该沙漠地区稳定的积雪覆盖对地理环境的主要影响是
A.增强地面辐射,增加大气湿度
B.反射太阳辐射,提高大气温度
C.抑制风沙活动,减少初春扬尘
D.增加土壤湿度,减少地表径流
18.形成该沙漠冬季积雪的水汽主要来源于
A.北冰洋B.印度洋C.大西洋D.太平洋
公路建设与自然条件密切相关。根据交通部制定的《公路自然区划标准》,将中国大陆的公路自然区分为7个一级区,它们分别为:Ⅰ-北部多年冻土区;Ⅱ-东部湿润季冻区;Ⅲ-黄土高原干湿过渡区;Ⅳ-东南湿热区;Ⅴ-西南潮暖区;Ⅵ-西北干旱区;Ⅶ-青藏高寒区。下图为中国大陆地区的公路自然区一级区划图。读图完成19--21题。
19.图中七个公路自然区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A.经济发展水平B.气候
C.行政区划D.地质
20.图示公路自然区一级区划对应正确的是
A.②-ⅠB.③-ⅡC.④-ⅣD.⑤-Ⅴ
21.在④区域修建公路,主要考虑的自然障碍可能是
A.地震B.冻土C.泥石流D.地壳塌陷
下图是我国年—年城镇人口增长折线图与住宅投资增长柱状图。据此完成22--23题。
22.图示期间我国
A.城镇住宅投资持续增加
B.城镇人口比重持续下降
C.农村住宅投资持续减少
D.城镇人口数量持续减少
23.图示期间城镇发展,使我国
A.城市等级提高,数量减少
B.步入逆城市化阶段
C.城市数量增加,分布均匀
D.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下图是“我国某地气温、降水和地下水水位年内变化图”,读图完成24--25题。
24.该地可能位于
A.华北平原B.江南丘陵
C.云贵高原D.青藏地区
25.造成图中M时期地下水位与前、后时期不同的原因是
A.受副高影响B.受离岸风影响
C.受台风影响D.受冬季风影响
读中国局部地区图,该区域有我国著名的有色金属“长廊”,读图回答26--28题。
26.关于该地区自然、人文地理环境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A、甲山脉是温带草原和温带荒漠的大致分界线,相当于毫米等降水量线
B、丙所在的河段,解放以后曾经出现过断流现象
C、乙地农业生产的优势有: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高山冰雪融水和地下水丰富
D、丁地铁路线是兰新线上的一段
27.关于图中河流①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以雨水补给为主
B、水量和含沙量大C、流出源地后水量逐渐减少
D、水位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小
28.该地区有色金属工业发展的区位优势有①地势平坦②矿产丰富③气候适宜④水源充沛⑤交通便利⑥水能丰富⑦劳动力丰富且素质高⑧市场广阔
A、①②⑥B、②⑦⑧
C、③④⑤D、②⑤⑥
下图为我国四条著名山脉。读图回答29--30题
29.下列关于图中山脉叙述正确的是
A.①是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B.②是我国长江与珠江流域分界线
C.③是山西与山东两省的分界线
D.④是两大板块的分界线
30.图示山脉附近地区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是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第Ⅱ卷综合题
(4大题,每题10分,共40分)31.
东北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据图回答(10分)
(1)分析图中A地近年来水稻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的自然原因(4分)
A地大米品质优良,市场广泛。相对于南方大米,分析其品质优良的原因。(2分)
3.我国大豆市场需求巨大,每年进口近1亿万吨。东北是我国大豆主产区,种植面积有限。分析东北没有大面积种植大豆的原因。(4分)
3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为建设生态文明,我国大力开发风能等清洁能源。风电建设成本高于煤电、水电。年5月,甘肃酒泉有“陆上三峡”之称的0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建设项目获国家批准,其中的80%集中在被称为“世界风库”的瓜州县。下图示意瓜州等地年大风(≥8级)日数。
1.分别与煤炭、水能相比 ,指出开发风能的优势(3分)
2.指出瓜州建设大型风电场的不利区位条件(3分)
3.简述建设大型风电场对瓜州的意义(4分)
33.如图是我国某地区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据图分析该地区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的形成原因。(4分)
简述图中城市分布的社会因素。(6分)
34.脐橙栽培要求年平均气温为17~20℃,≥10℃的年活动积温为~℃,1月平均气温在6℃以上,年降雨量0毫米以上.赣南脐橙已被列为全国十一大优势农产品之一.上世纪90年代,赣州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脐橙产业的发展,提出“山上再造”和“兴果富民”的战略.目前赣南脐橙年产量达百万吨,原产地赣州市已经成为脐橙种植面积世界第一,年产量世界第三、全国最大的脐橙主产区.全市有脐橙种植户24万户,从业人员70万人,果农人均果业收入达元.图a示意赣南在江西省的位置,图b示意赣南地形.(10分)
试分析析赣南种植脐橙的自然条件.(6分)
赣南大面积种植脐橙给社会经济带来了巨大利益,但也带来了一些环境问题。请列举带来的环境问题。(4分)
回复八校可得到答案
声明:本文源自郑州中学地理组,由爱天涯学地理白癜风治疗体系与技术儿童白癜风怎么引起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