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味精,你会不会也和饱妹一样的反应:
啊!这菜里有味精!
吃完好口渴,这里一定用味精!
味精?!这东西致癌吧!
……
当然,谈味精色变的不只你和饱妹,歪果仁早早就视味精为“毒药”了……
美国文献类纪录片《种死法》里有这么一位不幸的兄弟,我们就叫他大迈克吧。一天大迈克来到了一家中国自助餐厅,他很喜欢中餐啊,这家餐厅又做得很好吃,于是他就吃啊吃、接着吃啊吃、拼命吃啊吃。
最后,他就吃死了。
你能猜出他是怎么死的吗?撑死的?
对他的死因,有一个官方解释叫做“中国餐馆症候群”。换句话说,官方认为,他是在中餐馆吃味精吃死了。
What!这跟中国餐馆和味精有神马关系?
先冷静一下,先不说这位胖先生的死是否跟中餐馆和味精有关系,但就客观事实来说,中餐馆和味精之间确实存在着扯不清的关系。
自年日本化学家池田菊苗发现并成功提取味精之后,味精在年就正式进入了中国人的厨房,而后则随着中餐馆在世界范围内的普及,味精和中餐就开始永久联系在了一起。
▲化学家吴蕴初通过分析味之素,研制出了国货“天厨味精”。
梁实秋就专门在《味精》一文中写过:中国人嗜味精成了风气,厨师更视味精为珍宝,当时有的餐馆,甚至会在临街橱窗陈列几十个头号味精大罐以招揽食客,实在令人望而生畏。后来许多厨师到美国开餐馆,把滥用味精的恶习也带了过去,以致后来味精泛滥,就引起了“中国餐馆症候群”的风波。
那这“中国餐馆症候群”到底是什么?
这个“症状”的命名可以追溯到年。年4月,一个美国人给《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wEnglandJournalofMedicine)写了一封信。信中说,他在中国餐馆吃饭后常常会出现一系列不愉快的症状:
?背部与手臂麻木
?心悸
?全身虚弱
而这些症状的源起,这位美国人推测:可能是跟中国餐馆使用味精有关?
虽然这位美国人的来信事实上大多只是对中国餐馆使用味精表示质疑,但这家《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却将这封信登上了杂志,并且直接来了个标题党并且定了性——“味精症候群”。
这封信刊出后,整个美国对于中国餐馆和味精的话题,一下子就从质疑变成了“客观事实”——吃味精会得病啊!!
▲中餐在国外是最受欢迎的外卖之一。
几个星期后,“味精症候群”就蔓延到了加拿大。《多伦多星报》记者采访了一些加拿大“患者”:
?一位36岁的护士说她吃过中餐后感到喉头发紧并伴有轻微的麻痹感;
?一位17岁的中学生说他感到眩晕,好像在喝酒一样;
?一位主妇说自己感到心悸和脸颊肌肉发紧;
?一位美国心理学家的妻子在去中餐馆吃饭两周以后患了严重的抑郁症,同时面容憔悴,肌肉运动放慢,被疑虑和阴郁幻象困扰,有时突发暴怒。而在他决定全家都不再吃味精之后,不仅妻子的忧郁症不治而愈,连九岁儿子的多动症也好了。
喂,这里明明是“味精症候群”啊,饱妹你怎么就说成“中国餐馆症候群”呢!
事实是,“症状”的消息传到日本后,味精的“发源地”也是日本最大的味精生产厂“味の素”公司马上宣布:味精本身没有问题啊!之所以会有“味精症候群”,那是因为中国餐馆用味精用太多了好吗!
就这样,“味精症候群”就有了一个新命名——“中国餐馆症候群”!
虽然根本就没有过硬的证据能够证明中国餐馆和味精导致那一系列“症状”。但“中国餐馆症候群”却的的确确在欧美民间成了一个带有明确属性的大IP——给中餐馆们造成了非常大的冲击,老板们不得不开始纷纷打出广告:我!家!绝!不!用!味!精!即便如此,谈味精色变的食客们仍不放心,只要去中餐馆吃饭,都会专门跟老板打招呼:别!放!味!精!啊!
那么,味精真的会对人体造成致命影响吗?
饱妹在做了大量的功课后发现,其实世界上各种权威机构和组织早有定论!
是的,只有如上这些条目或许还不足以说服你,那么下面我们就以科学的思辨精神来做一个真·内(chi)行(huo)分析:
年,日本化学家池田菊苗从昆布(也就是海带)中提取出一种物质——谷氨酸钠,这种物质可以产生一种难以描述的好味道。为此,池田将这种味道命名为“鲜味”,而这种物质则称为“味之素”,后来传到中国,则被中国商人改叫“味精”。
▲味精刚刚面世时的广告。
没错,味精并不是生化制品,而是提取自海带这种天然食材。而且,不只海带,在西红柿、帕玛森奶酪、熟成牛排等等众多食材中都能够发现这种具有提鲜效果的因子。
味精的化学成分就是谷氨酸钠。从其组成成分来看,我们都非常熟悉钠是盐的主要元素,它是完全无毒的。而谷氨酸是20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之一,氨基酸是蛋白质的构成分子,蛋白质是身体的组成成分。
所以,味精的无毒性完全达标!
但是,既然味精完全无毒,那……
味精在体内代谢能够产生谷氨酸,谷氨酸是人体中的一种化学信号分子(此刻,请将自己想象成台球桌——没错,你就是一张台球桌,谷氨酸就是球),而在我们的身体中则存在着谷氨酸的受体(想想球桌上的落袋)。
随着“啪”的一声响,在球落袋的一瞬间观众席上会响起热烈的掌声,空气都被兴奋情绪点燃了。而在我们体内,当谷氨酸遇到它的受体时也会出现相似的情况:谷氨酸落袋了、感觉传导被激活了,大脑、呼吸、血液循环统统加速了,你的身体兴奋燃烧起来了!
于是下面的事情就容易理解了:大脑过于兴奋导致癫痫和偏头痛,身体过度亢奋致使出汗、口渴,中国餐馆症候群登场了!
那味精到!底!有!毒!没!毒!
那我们得继续往下看。
伟大领袖毛爷爷教导我们:任何不谈数据的毒性分析都是耍流氓!
什么数据?半致死剂量(LD50)呀!说白了,就是让个人吃味精,能够让一半的人同时一命呜呼的那个最小投喂量,就是味精的LD50。
那么,味精的LD50实际数据是什么样的呢?
LD50(味精)=mg/kg
翻译过来就是:一个65kg体重的人、一次性食用.5g(将近三斤啊啊啊)的味精,才有50%的几率重演大迈克的悲剧。
哦了,说到这里我们基本已经可以得出结论了:
味精本身是个好东西,可以让食物变得异常鲜美,但——千!万!别!吃!太!多!啊!
打个简单的比方,比如糖,你完全不能否认它是好东西吧,但,千万也不能食用过量啊,否则……你懂的!
吃是很复杂的议题,饮食是很复杂的议题,食物是非常复杂的材料。
很多受到普遍欢迎的食材,例如西红柿,就含有比其他蔬菜都多的天然味精,而又如陈年帕玛森奶酪、熟成牛排等在内的食物,其本身在成熟过程中蛋白质就会分解出较多氨基酸,这也是它们显得很好吃的重要原因。
所以,想要要从某种食材画一条直线连接到某种特定的症状或问题,是十分困难、也是略显武断的。或许你因为吃到这些食物而感到的不适,只是得了“太好吃停不住症候群”,而根本的解决办法则是把“爱吃”升级为“会吃”。
毕竟,再好的东西,吃过量都是有害的!
想知道更多关于食物不为人知的秘密?那你可能需要一本《LuckyPeach福桃·拉面特辑》。
这本让人食欲大开的《LuckyPeach福桃·拉面特辑》已经上市。全国各城市书店均有销售,在京东商城、亚马逊、当当网、天猫搜索“福桃拉面”或扫描下方白癜风的图片北京治疗白癜风一般需要花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