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是中暑的高发季节,日常生活中要注重防晒防暑。出行要打伞抹防晒霜,做好防护准备;每天喝1.5至2升水,出汗较多时可适当补充一些盐水;多吃蔬菜和新鲜水果;保证充足的睡眠,使大脑和身体各系统都得到放松。然而,有关专家指出,人们在生活中存在很多防中暑的误区。
1、待在室内也会中暑
有人认为,既然在室外高温暴晒容易中暑,那么待在室内避暑应该就会安全了。实际上,中暑并非只有在高温的室外发生,在潮湿闷热、密闭通风差的室内一样会发生。有研究显示,当环境温度达到32℃以上、空气湿度40%以上时,人就容易中暑。因此如室内通风透气不足,湿度太大,人体汗液不能及时蒸发出去,同样也会使人中暑。
2、大热天打赤膊易中暑
男生总喜欢在酷暑打赤膊图凉快,不过依中医的观点,打赤膊吹风容易受寒,毛细孔急速收缩,反而让湿热都闷在体内,更容易中暑。觉得很热时,可以用冷水轻轻拍在手腕内侧动脉经过的地方、降低血液温度,或是用湿毛巾擦拭身体,不要直接用冰块冰敷或打赤膊。
3、外出长时间戴帽子易中暑
夏季外出,很多人会戴帽子,但时间长了会分泌大量汗水,在帽子下形成湿热的小环境,令头部湿度提高,引发中暑。戴帽子固然有助防暑,但切记要不定时拿下帽子,及时擦干汗水,给头部通风散热。
4、黄昏也是高危时刻
不要以为只有白天高温才会中暑,即便凉爽的黄昏时分,如果湿度高,同样存在中暑风险,尤其是刚下过一场雨后。此时,建议少在户外活动。
5、“牛饮”补水反致中暑
天热口渴会让人不由得大口灌水喝,这样反而会使水分在体内短时间堆积,不利于吸收,导致中暑。建议外出时带瓶水,边走边小口喝;平时不怎么出汗的人,暑热天要有意识地比其他人喝更多的水,平均每小时喝半杯水,还可通过洗热水澡、适度运动来锻炼汗腺机能。而爱出汗的人,建议这类人应勤补水,别等口渴了才想起来喝水。
赞赏